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695节(2/4)
是该如何吸引哈萨克的主力集结,然后通过一场决战干掉对手……要不然的话,战争就会持久化,零散化,而楚军可不愿意在广阔的哈萨克草原上和这些游牧民族玩捉迷藏的。
那样耗时太久,军费支出就会翻倍翻倍的增加。
并且持久,零散的战争模式,会让楚军丧失其绝对的火力优势。
毕竟楚军的零散部队,也不能拖着大量火炮满草原乱跑啊,如果没有既定作战目标的话,打起来也比较难。
考虑到尽快的击溃敌人主力,进而掌控哈萨克草原,陆军方面决定以南线为主攻点,即从夷播海(巴尔喀什湖)南部出发,沿着天山山脉北部平原西进,过楚河然后直插锡尔河河畔的土耳克斯坦城(今突厥斯坦城)。
一鼓作气,直接端掉敌人的行政中心,同时还可以迫使敌人把兵力尽可能的往这一方向集中,最终聚而歼之。
就算达不到聚而歼之的目标,也可以极大的摧毁敌人的军心士气,乃至维持统一的民心,进而分而击之,最终征服整个中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根据这一战略规划,陆军方面的第一集团军将会调集四万骑兵以及作为辅助兵力使用的一万步炮兵。
并分两个方向进军,主力沿着天山山脉北边平原前进,直扑土耳克斯坦城,这条路线其实也是古代的丝绸之路的一条路线,沿途会经过比什凯克、塔拉兹等几个城镇,最终抵达锡尔河河畔的土耳克斯坦城。
在攻占土耳克斯坦城后,则是顺势控制整锡尔河流域,乃至支流奇尔奇克河谷地的塔什干。
偏师则是沿着楚河西进,攻占楚河沿岸的几个小城镇,并收复这一区域内的哈克斯部落。
简单来说,第一集团军的进军路线,以古代的丝绸之路为参考,重点在于攻占楚河流域以及锡尔河流域。
为什么重点放在这两条河流……一方面是因为河流的存在能够让楚军的兵力调动,后勤物资调动更加容易,更重要的是有水才能进行屯垦啊!
虽然哈萨克汗国这些游牧民族国家是玩游牧的,但是大楚帝国不是的,大楚帝国杀入中亚可不会玩游牧,而是要修建城市玩屯垦的。
因此能够进行屯垦的地区,也就成为了楚军这一次中亚战略的重点进军并控制的区域。
楚河以及锡尔河流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只有控制了这两条河流以及周边的部分可以开发屯垦的地方,那么大楚帝国就能够往这些地方进行移民,并对当地残留土著施行教化政策,把他们从牧民变成农民,进而进行大规模的屯垦,并建立城市,后续乃至建立铁路等等。
有水有地,这才有粮食,有了粮食才能有后续的一切。
如果当地无法产出大量粮食以供应驻军以及移民,也就谈不上对当地的长期实际控制。
除了第一集团军负责主攻外,在鄂毕河上游区域的第二集团军也会抽调大约万人的兵力由北向南发动进攻。
拟定征服哈萨克北部的一些部落,并最终在这一地区里选择若干地方修建城市堡垒,不过这些城池堡垒拟定也会修建在河流附近,尤其是额尔齐斯河左岸支流。
如今额尔齐斯河都被楚军所控制,楚军的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座兵工厂之一的和通兵工厂,就是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
因此沿着额尔齐斯河的支流向哈萨克草原腹地进军,并通过修筑城堡最终控制这些地方,属于简单省事的策略。
河流,乃是楚军发起军事行动,乃至后续进行屯垦筑城的最为看重的条件,所以能够看见楚军在西伯利亚也好,中亚地区也好,其扩张行动基本都是沿着河流而发起的。
这种情况在海外殖民也很常见,大楚帝国在海外地区里进行殖民筑城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在河流的入海口筑城。
只要控制了这个入海口,那么后续就能够沿着河流往内陆地区进行持续的推进扩张,简单省事的很。
在南洋半岛,在印度,乃至在美洲地区大楚帝国基本都是这么玩的。
上头敲定下来了战略方案后,具体就要交给前线的第一集团军以及第二集团军去施行了。
而第二
那样耗时太久,军费支出就会翻倍翻倍的增加。
并且持久,零散的战争模式,会让楚军丧失其绝对的火力优势。
毕竟楚军的零散部队,也不能拖着大量火炮满草原乱跑啊,如果没有既定作战目标的话,打起来也比较难。
考虑到尽快的击溃敌人主力,进而掌控哈萨克草原,陆军方面决定以南线为主攻点,即从夷播海(巴尔喀什湖)南部出发,沿着天山山脉北部平原西进,过楚河然后直插锡尔河河畔的土耳克斯坦城(今突厥斯坦城)。
一鼓作气,直接端掉敌人的行政中心,同时还可以迫使敌人把兵力尽可能的往这一方向集中,最终聚而歼之。
就算达不到聚而歼之的目标,也可以极大的摧毁敌人的军心士气,乃至维持统一的民心,进而分而击之,最终征服整个中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根据这一战略规划,陆军方面的第一集团军将会调集四万骑兵以及作为辅助兵力使用的一万步炮兵。
并分两个方向进军,主力沿着天山山脉北边平原前进,直扑土耳克斯坦城,这条路线其实也是古代的丝绸之路的一条路线,沿途会经过比什凯克、塔拉兹等几个城镇,最终抵达锡尔河河畔的土耳克斯坦城。
在攻占土耳克斯坦城后,则是顺势控制整锡尔河流域,乃至支流奇尔奇克河谷地的塔什干。
偏师则是沿着楚河西进,攻占楚河沿岸的几个小城镇,并收复这一区域内的哈克斯部落。
简单来说,第一集团军的进军路线,以古代的丝绸之路为参考,重点在于攻占楚河流域以及锡尔河流域。
为什么重点放在这两条河流……一方面是因为河流的存在能够让楚军的兵力调动,后勤物资调动更加容易,更重要的是有水才能进行屯垦啊!
虽然哈萨克汗国这些游牧民族国家是玩游牧的,但是大楚帝国不是的,大楚帝国杀入中亚可不会玩游牧,而是要修建城市玩屯垦的。
因此能够进行屯垦的地区,也就成为了楚军这一次中亚战略的重点进军并控制的区域。
楚河以及锡尔河流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只有控制了这两条河流以及周边的部分可以开发屯垦的地方,那么大楚帝国就能够往这些地方进行移民,并对当地残留土著施行教化政策,把他们从牧民变成农民,进而进行大规模的屯垦,并建立城市,后续乃至建立铁路等等。
有水有地,这才有粮食,有了粮食才能有后续的一切。
如果当地无法产出大量粮食以供应驻军以及移民,也就谈不上对当地的长期实际控制。
除了第一集团军负责主攻外,在鄂毕河上游区域的第二集团军也会抽调大约万人的兵力由北向南发动进攻。
拟定征服哈萨克北部的一些部落,并最终在这一地区里选择若干地方修建城市堡垒,不过这些城池堡垒拟定也会修建在河流附近,尤其是额尔齐斯河左岸支流。
如今额尔齐斯河都被楚军所控制,楚军的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座兵工厂之一的和通兵工厂,就是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
因此沿着额尔齐斯河的支流向哈萨克草原腹地进军,并通过修筑城堡最终控制这些地方,属于简单省事的策略。
河流,乃是楚军发起军事行动,乃至后续进行屯垦筑城的最为看重的条件,所以能够看见楚军在西伯利亚也好,中亚地区也好,其扩张行动基本都是沿着河流而发起的。
这种情况在海外殖民也很常见,大楚帝国在海外地区里进行殖民筑城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在河流的入海口筑城。
只要控制了这个入海口,那么后续就能够沿着河流往内陆地区进行持续的推进扩张,简单省事的很。
在南洋半岛,在印度,乃至在美洲地区大楚帝国基本都是这么玩的。
上头敲定下来了战略方案后,具体就要交给前线的第一集团军以及第二集团军去施行了。
而第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