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710节(1/4)
哪怕是帝国大力扶持的天津以及辽东这两片主要的北方工业区,在经济活力上也远不如南方的长三角工业带以及珠三角工业带。
之所以如此,还是明末时期北方数省遭到了严重的战乱破坏分不开关系。
以山东为例,山东地区因为地处北方,在宋金元等时期里都保守战乱影响,人口稀少,经济发展不咋地。
金朝时期更是因为战争以及金朝自身剥削的问题,倒是元初时期里当地的人口只剩下百来万,这种情况在元朝时期也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为何?
元王朝的统治阶层可是蒙古人,他们当时的统治核心地区就是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汉人自然是多有压榨,同时蒙古人因为是游牧民族的缘故,很喜欢圈地放牧养马,这圈的地,可都是农田!
而当时山东的益都马场,就是元王朝在华北地区里最为重要的一个大型牧场之一……当地大量的耕地都被蒙古人用来放牧养马了,可想而知当地的粮食产量肯定不咋地,人口也不咋地。
明朝收复此地的时候,此地人口稀少,大量土地也是无人之地,后来明王朝在当地鼓励开垦才让当地逐步恢复元气。
等到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山东的耕地面积已经有了七千多万亩,全国各省里名列第三。
等到明王朝朱棣定都幽州,京杭大运河成为交通要道后,运河沿岸的山东也顺势发展了起来,不过只局限于明王朝前中时期。
等到明王朝后期,尤其是东掳人崛起后,山东又悲催了……一边是各种义军,叛军施虐,一边是东掳时不时绕道蒙古入关劫掠。
以至于让山东和北直隶的其他地方一样,顿时成为了民不聊生的地方。
当然,最后几年里也有楚王朝和明王朝争霸的战争缘故。
当年双方大军围绕着京杭大运河一路打仗,从江北打到天津乃至打到幽州,山东当地也不可避免受到了战争的波及,双方当时在山东各地也是打的非常激烈的。
战争导致大量青壮死伤,大量农田荒废。
也不仅仅山东才这样,实际上当时的长江以北的诸多省份情况都不咋地,很多地方都是饥民贬低,义军或叛军漫山遍野都是。
楚军当年北伐所面临的最大压力,都不是明王朝的军队或东掳的干涉之类的军事压力,而是北上的数十万大军无法在当地获得足够的粮食。
在当地无法获得粮食的话,那么就只能千里迢迢从南方省份组织粮食北运了。
除了数十万人的军人以及文官,税务巡警等北上人员的口粮外,还需要一部分粮食用来赈济那些饥肠辘辘的饥民。
这所需要的粮食可是个天文数字,当年的大楚帝国可是动用了举国之力,才凑集到了海量粮食,并源源不断的通过京杭大运河以及其他河运网络乃至陆地运输,把海量的粮食运往北方。
这才有了军事上的北伐胜利,并且后续能够在当地顺利建设统治机构,继而大规模剿匪平定地方的结果。
所以当年的所谓北伐,有相当大一部分的重要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组织南粮北运,如何赈济北方数省的饥民,并组织他们恢复农业生产自救。
等到大楚帝国彻底控制了山东地区后,设立山东行省,巡抚驻地为济南,随后和其他几个北方省份一样展开了大规模的剿匪、恢复农耕等工作。
在北方耕耘了好几年后,这才让北方数省缓过气来。
缓过气来的北方数省,这才开始跟上南方数省的步伐,开始发展工商业……但是已经比南方数省迟了好多年了。
一步差就步步差,再加上交通不便利,缺乏早期工业发展时期里的河运和海运渠道,使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也就让一些内陆地区发展困难。
远不如沿海城市发展的快速!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里,沿海地区的经济普遍高过内陆地区,同时南方沿海高过北方沿海的缘故。
主要是长江以南地区,并没有在明末时期里遭到太大的战争破坏,早早就被大楚帝国收入囊中,然后得以快速发展工商业,陆续围绕着资源地、交通便利的地
之所以如此,还是明末时期北方数省遭到了严重的战乱破坏分不开关系。
以山东为例,山东地区因为地处北方,在宋金元等时期里都保守战乱影响,人口稀少,经济发展不咋地。
金朝时期更是因为战争以及金朝自身剥削的问题,倒是元初时期里当地的人口只剩下百来万,这种情况在元朝时期也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为何?
元王朝的统治阶层可是蒙古人,他们当时的统治核心地区就是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汉人自然是多有压榨,同时蒙古人因为是游牧民族的缘故,很喜欢圈地放牧养马,这圈的地,可都是农田!
而当时山东的益都马场,就是元王朝在华北地区里最为重要的一个大型牧场之一……当地大量的耕地都被蒙古人用来放牧养马了,可想而知当地的粮食产量肯定不咋地,人口也不咋地。
明朝收复此地的时候,此地人口稀少,大量土地也是无人之地,后来明王朝在当地鼓励开垦才让当地逐步恢复元气。
等到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山东的耕地面积已经有了七千多万亩,全国各省里名列第三。
等到明王朝朱棣定都幽州,京杭大运河成为交通要道后,运河沿岸的山东也顺势发展了起来,不过只局限于明王朝前中时期。
等到明王朝后期,尤其是东掳人崛起后,山东又悲催了……一边是各种义军,叛军施虐,一边是东掳时不时绕道蒙古入关劫掠。
以至于让山东和北直隶的其他地方一样,顿时成为了民不聊生的地方。
当然,最后几年里也有楚王朝和明王朝争霸的战争缘故。
当年双方大军围绕着京杭大运河一路打仗,从江北打到天津乃至打到幽州,山东当地也不可避免受到了战争的波及,双方当时在山东各地也是打的非常激烈的。
战争导致大量青壮死伤,大量农田荒废。
也不仅仅山东才这样,实际上当时的长江以北的诸多省份情况都不咋地,很多地方都是饥民贬低,义军或叛军漫山遍野都是。
楚军当年北伐所面临的最大压力,都不是明王朝的军队或东掳的干涉之类的军事压力,而是北上的数十万大军无法在当地获得足够的粮食。
在当地无法获得粮食的话,那么就只能千里迢迢从南方省份组织粮食北运了。
除了数十万人的军人以及文官,税务巡警等北上人员的口粮外,还需要一部分粮食用来赈济那些饥肠辘辘的饥民。
这所需要的粮食可是个天文数字,当年的大楚帝国可是动用了举国之力,才凑集到了海量粮食,并源源不断的通过京杭大运河以及其他河运网络乃至陆地运输,把海量的粮食运往北方。
这才有了军事上的北伐胜利,并且后续能够在当地顺利建设统治机构,继而大规模剿匪平定地方的结果。
所以当年的所谓北伐,有相当大一部分的重要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组织南粮北运,如何赈济北方数省的饥民,并组织他们恢复农业生产自救。
等到大楚帝国彻底控制了山东地区后,设立山东行省,巡抚驻地为济南,随后和其他几个北方省份一样展开了大规模的剿匪、恢复农耕等工作。
在北方耕耘了好几年后,这才让北方数省缓过气来。
缓过气来的北方数省,这才开始跟上南方数省的步伐,开始发展工商业……但是已经比南方数省迟了好多年了。
一步差就步步差,再加上交通不便利,缺乏早期工业发展时期里的河运和海运渠道,使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也就让一些内陆地区发展困难。
远不如沿海城市发展的快速!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里,沿海地区的经济普遍高过内陆地区,同时南方沿海高过北方沿海的缘故。
主要是长江以南地区,并没有在明末时期里遭到太大的战争破坏,早早就被大楚帝国收入囊中,然后得以快速发展工商业,陆续围绕着资源地、交通便利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