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774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富饶的东北黑土地,同时又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或马耕种植,因此人均粮食产量极大,已经成为了帝国的重要粮仓之一。

      至于中原河南以及华北的山东、河北这三个省份,当地的粮食产量其实也不少,不过当地人口复苏的也很快,当地消耗也大,因此产量虽然也多,但输出的比较少。

      一个地方能不能成为粮食输出地,供应其他重点区域,其实看的并不是总产量,而是人均产量以及人均消耗量。

      总产量就算多,但是人均产量不咋地,人均消耗又大,会出现自己吃都不够,哪有多余的供应外地啊,比如后世华夏,粮食产量够夸张了吧,但是我们人也多啊,所以别说出口了,每年都还得进口大量粮食呢。

      (实际上我们还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每年出口粮食不少,但是同时我们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约一点六亿吨,这个进口数额远远超过出口数额)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进口大量主粮以及辅粮,同时出口一定的粮食加工产品,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进口的大部分粮食被我们消化了,但是还有一部分进口的粮食,并不是单纯的进口,而是属于粮食加工贸易,前脚进口,后脚加工成了卖出去。)

      当然了,这说的是我们的特殊情况,现实里很多国家明明人均粮食产量不行,也不进口粮食,还大把出口粮食,比如印度!

      他们粮食总产量比华夏少得多,人口又超越了华夏,人均粮食产量才两百多公斤,而国际人均粮食安全标准是四百公斤……

      但是,重点来了,他们是世界上的第六大粮食出口国,有时候排名还能上到世界第五呢,更重要的是……世界前十粮食进口国里,你可找不到印度的名字……

      人均两百多公斤,还大量出口……恐怕只有老天爷才知道印度人怎么活下来的!

      后世的先不说,且说大楚帝国本身,因为本土大量人口的增长,而杂交水稻以及化肥工业,乃至农药方面的突破也不大,亩产不高。

      这就导致了虽然本土粮食持续增加,但是人均粮食增长的速度并不快,人均粮食消耗一直在三百大几公斤的水平徘徊。

      这就迫使大楚帝国一方面加大本土地区,比如东北地区,湖广地区,中原地区以及华北地区,甚至蒙古地区的粮食开发。

      另外一方面则是加大从海外地区获得粮食。

      北美是一方面,而南洋则是另外一方面。

      南洋地区的粮食总产量,现在虽然可能不咋地,未来开发完全了估计也远不如东北地区,但是那些地方可都是新地方啊,搞好了再养活几千万国民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怎么说呢,这就等于天下又掉下来年产几千万吨粮食,是可以大大缓解帝国本土的粮食需求的。

      这就是南洋半岛大开发的背景,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养活更多的国民,让国民们吃饱饭而已。

      如此背景下,大楚帝国通过了南洋半岛大开发计划,并准备一系列的措施。

      而这些开发措施施行之前嘛,还有件事得先搞!

      那就是得先把当地的土著给解决了。

      如今的南洋地区,可不是所有地方都属于大楚帝国的地盘,安南,柬埔寨,马六甲半岛地区都是属于大楚帝国的直属领地,已经设省了。

      但是还是有着一个暹罗王国以及缅甸王国呢。

      在搞南洋半岛大开发之前,得先把这两个土著国家给灭了先。

      而所谓的南洋半岛大开发……其实也就是指开发这两个土著国家的地盘。

      想要开发,自然要先把地盘给抢过来!

      承顺三十三年十一月,大楚帝国陆军开始前期的军事准备,陆军号称将会为这一场军事行动投入二十万兵力,绝对会让内阁那边花的八百万楚元物有所值。

      至于海军……缅甸和暹罗两国根本没啥海军,到时候随便派点近海以及内河炮舰过去就行了。而陆军所谓的二十万大军,其实也是扯淡……就这两个土著国家根本用不着陆军动用二十万大军,撑死了也就四五万人而已。

      这二十万大军,人家陆军是把周边省份的驻军都给全部算上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