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807节(3/4)
尤其是那些文科的大学生,如果不把他们及时吸收到统治阶层里,那就是个祸害!
为了避免麻烦,大楚帝国的大学学位都是严格控制的,根据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速来确定大学的招生规模,并且大学里的学位,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理科学位,文科学位很少。
尤其是一些特殊专业,比如历史学……大楚帝国里的历史学,学可不是什么考古挖坟之类的东西,而是研究历史王朝兴衰,归纳总结,以史为鉴。
大楚帝国各所大学里的历史系,更准确的说法其实应该是‘历史政治系’……对应的乃是科举考试里的史论……典型题目就是:试论秦商鞅变法乃强,宋王安石变法乃弱。
所以说,大楚帝国里的历史系学生,严格上来说学的并不是历史,而是政治,人家学这玩意,都是奔着当官去的。
而大楚帝国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对于历史系这种政治性质非常浓郁的学科,招生名额都是控制的非常严格的……为的就是确保每一个毕业生,最终都能顺利的进入大楚帝国的官员队伍里,不至于让这些人流落在外,然后成为祸害!
因为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奔着当官去的,学的也是治世辅君之道,你不让他们当官……人家搞不好就造反给你看。
都说寒窗苦读十余年,只为货于帝王家……你帝王家不要,人家可就另外捧一个帝王,或者干脆自己当皇帝了。
幸运的是,大楚帝国知道这些人才的作用以及潜在的危害,所以控制的比较严格,偶尔有些年份,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不太好就业为此顺势加大官员的录取名额,但是总额也不算太多。
大楚帝国的官员队伍,整体上还是随着人口规模逐步增长。
而到了今天,官员以及军人,享受品级待遇,但是没有相应政治待遇的官办学校的老师,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的官办机构工作人员,再加上一些没有官身,但是给官方机构提供服务的普通合同类雇工,如车夫,厨子以及一些普通文职人员等。
简单来说,所有依靠财政直接供养的人员,大概有个七百多万左右。
嗯,这个数字,你不能简单的认为都是官员或公务员……官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包含了其他群体。
比如军人就占据了两百万呢,然后教师以及医生也占据了相当多的一部分。
当然了,即便如此,大楚帝国也达到了七八十人供养一个财政人员的程度,整体供养比例算是比较高的。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是大楚帝国的军队规模大……野战部队不说了,只说守备部队,大楚帝国里的任何一个县,都会有一个中队的丙等守备师,人数数十人到百余人不等。
然后府、省城还会有更大规模的丙等守备部队,部分交通、险要地方,边疆地区,也会有更多的部队驻防。
楚军的常备军队规模可是一直都不小呢。
再者,官办学校的教师以及官办医疗机构的大夫以及护士们,这些全都是吃财政饭,这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字……
搞普惠性的基础教育以及普惠性的医疗,一向来都是非常花钱的,而且是年年花钱,跟无底洞一样!
然后大楚帝国施行的皇权下乡的强力统治措施……县下还设有镇,镇辖村,多出来了两级基层行政机构,虽然村里并没有派驻正式官员,只是让当地村民兼任村长,村税务官,村巡警,但是也要发放一定的补贴啊,不能让人白干不是。
而为了皇权下乡,加强统治力度,这就多出来了大量的官员,导致统治成本提升了不少。
所以也别以为古代王朝不愿意搞皇权下乡,实际上大部分不是不愿意,而是搞不起……古代生产力太低,供养不起这么多吃皇粮的人员。
而没有足够的官吏,你搞什么皇权下乡啊!
其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楚帝国采取的是官吏统一制,没有和传统王朝那样,官员和吏员分开……这导致了明面上的官员数量大幅度增加。
传统王朝里,一个几万人的县,官员看似就只有几个,但实际上还有大量吃财政饭的‘吏’,还有更多明面上不拿钱,但实际上依旧靠民众供养的帮闲…
为了避免麻烦,大楚帝国的大学学位都是严格控制的,根据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速来确定大学的招生规模,并且大学里的学位,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理科学位,文科学位很少。
尤其是一些特殊专业,比如历史学……大楚帝国里的历史学,学可不是什么考古挖坟之类的东西,而是研究历史王朝兴衰,归纳总结,以史为鉴。
大楚帝国各所大学里的历史系,更准确的说法其实应该是‘历史政治系’……对应的乃是科举考试里的史论……典型题目就是:试论秦商鞅变法乃强,宋王安石变法乃弱。
所以说,大楚帝国里的历史系学生,严格上来说学的并不是历史,而是政治,人家学这玩意,都是奔着当官去的。
而大楚帝国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对于历史系这种政治性质非常浓郁的学科,招生名额都是控制的非常严格的……为的就是确保每一个毕业生,最终都能顺利的进入大楚帝国的官员队伍里,不至于让这些人流落在外,然后成为祸害!
因为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奔着当官去的,学的也是治世辅君之道,你不让他们当官……人家搞不好就造反给你看。
都说寒窗苦读十余年,只为货于帝王家……你帝王家不要,人家可就另外捧一个帝王,或者干脆自己当皇帝了。
幸运的是,大楚帝国知道这些人才的作用以及潜在的危害,所以控制的比较严格,偶尔有些年份,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不太好就业为此顺势加大官员的录取名额,但是总额也不算太多。
大楚帝国的官员队伍,整体上还是随着人口规模逐步增长。
而到了今天,官员以及军人,享受品级待遇,但是没有相应政治待遇的官办学校的老师,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的官办机构工作人员,再加上一些没有官身,但是给官方机构提供服务的普通合同类雇工,如车夫,厨子以及一些普通文职人员等。
简单来说,所有依靠财政直接供养的人员,大概有个七百多万左右。
嗯,这个数字,你不能简单的认为都是官员或公务员……官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包含了其他群体。
比如军人就占据了两百万呢,然后教师以及医生也占据了相当多的一部分。
当然了,即便如此,大楚帝国也达到了七八十人供养一个财政人员的程度,整体供养比例算是比较高的。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是大楚帝国的军队规模大……野战部队不说了,只说守备部队,大楚帝国里的任何一个县,都会有一个中队的丙等守备师,人数数十人到百余人不等。
然后府、省城还会有更大规模的丙等守备部队,部分交通、险要地方,边疆地区,也会有更多的部队驻防。
楚军的常备军队规模可是一直都不小呢。
再者,官办学校的教师以及官办医疗机构的大夫以及护士们,这些全都是吃财政饭,这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字……
搞普惠性的基础教育以及普惠性的医疗,一向来都是非常花钱的,而且是年年花钱,跟无底洞一样!
然后大楚帝国施行的皇权下乡的强力统治措施……县下还设有镇,镇辖村,多出来了两级基层行政机构,虽然村里并没有派驻正式官员,只是让当地村民兼任村长,村税务官,村巡警,但是也要发放一定的补贴啊,不能让人白干不是。
而为了皇权下乡,加强统治力度,这就多出来了大量的官员,导致统治成本提升了不少。
所以也别以为古代王朝不愿意搞皇权下乡,实际上大部分不是不愿意,而是搞不起……古代生产力太低,供养不起这么多吃皇粮的人员。
而没有足够的官吏,你搞什么皇权下乡啊!
其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楚帝国采取的是官吏统一制,没有和传统王朝那样,官员和吏员分开……这导致了明面上的官员数量大幅度增加。
传统王朝里,一个几万人的县,官员看似就只有几个,但实际上还有大量吃财政饭的‘吏’,还有更多明面上不拿钱,但实际上依旧靠民众供养的帮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