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825节(3/4)
国一贯以来的海外扩张路子,基本先让西洋贸易公司或者东洋贸易公司这两家武装贸易公司过去,主要是摸清楚沿途海况、当地水文、势力构成等,再想办法搞几个落脚地……等完成了这些准备后,基本就是正规军上场的时候了。
而正规军一杀过去,那就是大片的攻城略地,直接控制整个区域。
之前大楚帝国在东南亚、扶桑、印度,西亚半岛以及非洲地区,乃至之前在北美洲地区都是这么干的。
细节兴许有所不同,但是核心思路基本都一个样。
因为海运比较方便的缘故,目前途径南非中转的对欧贸易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乃是大楚帝国对欧洲贸易的重要途径,占比超过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此外第三条路线经过北美洲金山的中转贸易,这一条贸易路线主要是被西班牙人所垄断了。
毕竟西班牙人目前就在美洲的墨西哥,当初大楚帝国靠谱金山城作为中转贸易岗位的时候,主要还是为了和西班牙人进行贸易。
顺带的,这个地方的中转贸易也是属于对大楚帝国购买吕宋群岛后,西班牙人失去了东方货物来源的一个弥补……你总得让西班牙人有一个稳定的地方和渠道采购到帝国的货物不是。
金山港承担的就是这么一个任务……实际上,这也是当年开辟金山港的主要任务,至于后来在这里发现金矿,又在内陆地区发现大片平原进行移民开发,那都是后来的事了。
金山港,首先是一个中转贸易港口,后来才发展为移民港口城市的。
通过上述三条贸易路线,再加上一些零碎的小贸易路线,比如通过走俄罗斯控制下的陆路,大楚帝国每年都向欧洲输入大量的货物。
毕竟欧洲地区的人口也比较多的,当代的欧洲地区虽然之前经过了三十年战争的残害,人口损失比较大,然而随着三十年战争的结束,欧洲地区,主要是西欧以及中欧地区的人口增速比较快。
到了目前承顺三十六年,也就是西元1670年,三十年战争已经结束了二十二年,人口已经恢复了相当多,现在的西欧以及中欧地区,大概就是英伦群岛、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法国、荷兰、德国、瑞典那一片,人口大概有个一亿左右。
然后欧洲还有意大利半岛地区,希腊地区、波兰立陶宛联邦,半欧半亚的俄罗斯等国家。
这些全部加起来一亿多人口呢。
这人口数量可比印度半岛多了很多,此外欧洲地区的消费能力也比印度半岛更强……印度半岛虽然也有上亿人口。
只不过最近十年当地的土著王公们太好战了,三天两头就打仗,频繁的战争自然会导致当地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当地估计已经没有一亿人口了。
暂且按照一亿人口来说,问题是印度玩的是种姓制度,里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没啥消费能力的底层……不是说贱民,其实印度那边的贱民数量占比并不大。
印度在种姓制度是非常特殊的,它并不是绝大部分社会里的金字塔结构,而是椭圆形结构……婆罗门以及刹帝利占据极小一部分人口,吠舍一小部分、首陀罗则是人口最多的,占据了绝大部分人口,再过来则是占比大概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贱民阶层。
由此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椭圆形社会结构。
为什么说它非常稳定?
因为除了贱民外,其他几个阶层的人都能往下压榨,哪怕是占据人口数量最多的,同时穷困的首陀罗们,他们也能压榨贱民们……获得对比的幸福感。
而过的最差的贱民,则是因为人口少,也没掌握任何生产资料或能力而无法反抗!
这是一个除了贱民,所有人都很开心,但是贱民又无法反抗的社会结构……非常的稳固。
嗯,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和美国的椭圆形社会结构差不多?
没错,这两者其实是同一个东西……
不提这些,但是整体来说,印度地区的人口消费能力对比欧洲而言,是要差得多……
因此拿下整个欧洲市场进行充分开发,也一直让帝国的商人们念念不忘……套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每一个欧洲人买上一楚元的商品,那就是一亿多楚元啊!
而正规军一杀过去,那就是大片的攻城略地,直接控制整个区域。
之前大楚帝国在东南亚、扶桑、印度,西亚半岛以及非洲地区,乃至之前在北美洲地区都是这么干的。
细节兴许有所不同,但是核心思路基本都一个样。
因为海运比较方便的缘故,目前途径南非中转的对欧贸易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乃是大楚帝国对欧洲贸易的重要途径,占比超过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此外第三条路线经过北美洲金山的中转贸易,这一条贸易路线主要是被西班牙人所垄断了。
毕竟西班牙人目前就在美洲的墨西哥,当初大楚帝国靠谱金山城作为中转贸易岗位的时候,主要还是为了和西班牙人进行贸易。
顺带的,这个地方的中转贸易也是属于对大楚帝国购买吕宋群岛后,西班牙人失去了东方货物来源的一个弥补……你总得让西班牙人有一个稳定的地方和渠道采购到帝国的货物不是。
金山港承担的就是这么一个任务……实际上,这也是当年开辟金山港的主要任务,至于后来在这里发现金矿,又在内陆地区发现大片平原进行移民开发,那都是后来的事了。
金山港,首先是一个中转贸易港口,后来才发展为移民港口城市的。
通过上述三条贸易路线,再加上一些零碎的小贸易路线,比如通过走俄罗斯控制下的陆路,大楚帝国每年都向欧洲输入大量的货物。
毕竟欧洲地区的人口也比较多的,当代的欧洲地区虽然之前经过了三十年战争的残害,人口损失比较大,然而随着三十年战争的结束,欧洲地区,主要是西欧以及中欧地区的人口增速比较快。
到了目前承顺三十六年,也就是西元1670年,三十年战争已经结束了二十二年,人口已经恢复了相当多,现在的西欧以及中欧地区,大概就是英伦群岛、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法国、荷兰、德国、瑞典那一片,人口大概有个一亿左右。
然后欧洲还有意大利半岛地区,希腊地区、波兰立陶宛联邦,半欧半亚的俄罗斯等国家。
这些全部加起来一亿多人口呢。
这人口数量可比印度半岛多了很多,此外欧洲地区的消费能力也比印度半岛更强……印度半岛虽然也有上亿人口。
只不过最近十年当地的土著王公们太好战了,三天两头就打仗,频繁的战争自然会导致当地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当地估计已经没有一亿人口了。
暂且按照一亿人口来说,问题是印度玩的是种姓制度,里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没啥消费能力的底层……不是说贱民,其实印度那边的贱民数量占比并不大。
印度在种姓制度是非常特殊的,它并不是绝大部分社会里的金字塔结构,而是椭圆形结构……婆罗门以及刹帝利占据极小一部分人口,吠舍一小部分、首陀罗则是人口最多的,占据了绝大部分人口,再过来则是占比大概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贱民阶层。
由此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椭圆形社会结构。
为什么说它非常稳定?
因为除了贱民外,其他几个阶层的人都能往下压榨,哪怕是占据人口数量最多的,同时穷困的首陀罗们,他们也能压榨贱民们……获得对比的幸福感。
而过的最差的贱民,则是因为人口少,也没掌握任何生产资料或能力而无法反抗!
这是一个除了贱民,所有人都很开心,但是贱民又无法反抗的社会结构……非常的稳固。
嗯,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和美国的椭圆形社会结构差不多?
没错,这两者其实是同一个东西……
不提这些,但是整体来说,印度地区的人口消费能力对比欧洲而言,是要差得多……
因此拿下整个欧洲市场进行充分开发,也一直让帝国的商人们念念不忘……套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每一个欧洲人买上一楚元的商品,那就是一亿多楚元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