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854节(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然的话,罗志学连自家的所有少将都认不全,更不清楚所有少将的履历,具体能力如何,还怎么挑选啊。

      别说少将了……大楚帝国发展到今天,甚至很多中将级别的所谓高级将领,罗志学也不怎么熟悉,基本上罗志学关注的军方将领一般都是现役上将,少数重点位置上的关键中将。

      现役上将要么是部署在外的集团军司令、区域行政舰队司令,要么是京畿任职的军方各部部长,……而就这些人其实已经好几十个了……如果不是长年累月当皇帝,一个个都是直接提拔起来的你一时半会都认不全。

      这要是换成一个新上台的皇帝,光是认识了解自己手底下的上将都很费劲……几十号现役上将,光是看完翰林院统计科对他们的调查资料汇总,估计都得好长一段时间。

      这还是汇总资料,如果是详细资料那没法看了……因为按照翰林院调查统计科的传统,每一个现役上将都有一个专属的资料房间,里面堆满了这个将领的各种乱七八糟的资料。

      一人一屋子的资料,这可不是夸张的。

      这军队规模大,上将也多……如此情况下身为皇帝的罗志学,其实已经没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更低一级别的中将了……也就只有少数几个职务的中将会被罗志学所关注,比如海军第一舰队司令、第二舰队司令……主要是这两支不仅仅是主力舰队,而且都在本土,罗志学去海军视察的时候基本看的也是这两个舰队。

      一来二去自然也就熟悉了。

      再有陆军那边的参谋部作战参谋长,这个职务还是罗志学专门设立的,统筹全陆军的作战指挥工作,如此关键职务的将领,罗志学自然比较关注……

      这个职务也是陆军中将晋升上将的最佳通道!

      除了这些关键职务外,其他的罗志学关注就比较少了……不是他懒或者不关心军务,而是实在忙不过来……他又不是单纯的总司令之类的,他是大楚帝国皇帝,军务也只是他诸多工作里的一部分而已。

      其他的诸多内政工作,每一件都同样重要。

      这么多工作都需要罗志学处理,哪怕是有着庞大的翰林院这个秘书机构帮着处理,同时这么多机构,这么多高级将领和官员们,但是最终汇总到他手头上,需要他亲自处理的事务依旧非常多。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想要活生生累死,其实权力下放是非常必要的。

      这也是当年罗志学设立参务院和军务院制度,同时又设立翰林院秘书制度的原因……作为一个高度集权封建帝国的皇帝,理论上乃至现实里拥有所有一切权力的皇帝。

      如果不放权的话,他实在忙不过来……

      而放权也有好处有坏处,好处是不用累死,而且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谋划处理战略层面的东西,而不用把精力都放在具体的政务上。

      但是坏处也有……那就是参务院制度下的各参务大臣以及翰林院这个核心机构的权势都在逐年加大。

      有尾大不掉乃至皇权旁落的隐患。

      第889章 帝国新的征程:吃饱饭!

      作为一个后来者,罗志学其实很清楚自己搞出来的参务制度以及军务制度还有翰林院制度的优缺点以及可能存在的皇权旁落的隐患。

      毕竟他搞出来的参务制度,在官员任命上效仿的是清中后期的军机处,只不过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了参务大臣、协办大臣们的职权,明确了各个参务大臣的职权,而不是说什么都能管的状态。

      这种制度有好有坏的,好处就是职权更加清晰,不会出现职权交叉,谁都能插一脚的状态。

      但是也有坏处,那就是长期掌控一部分职权的参务大臣,在所属领域里权势极大。

      在明王朝的内阁乃至清朝军机处,那些内阁大臣或军机大臣们,实际上是没有明确职权的,这意味着他们在很多事情上需要和其他同等地位的内阁、军机大臣们进行相互妥协,利益交换,同时得拉拢一大批利益相关的官员们,形成一个所谓的派系后才能够展现其权力,进而实现其政治抱负或者什么野心之类的,这也是明朝党争由来的重要原因,不拿上一堆人哪怕是阁臣啥也干不了。

      但是在大楚帝国里,则是跳过了这一步,直接以分管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