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893节(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果是西班牙,法国这些国家,楚国还是会很正式的和他们签署各种协议的……前提是对方答应签署这些比卖国还惨的协议。

      法国人就不愿意签,然后就挨打了!

      十一月八日的这一场炮击作战,法国人按照传统管理连楚军的人影都没见到就莫名其妙的挨了一顿非常狠的炮击。

      等到傍晚时分楚军的炮兵部队以及舰炮部队鸣金收兵,法国人悲催的发现自己连楚国人的步兵都没看到,就已经损失惨重。

      被寄予厚望的滑膛炮兵部队,一共上百门各种野战炮一炮未发,就被摧毁的差不多了,这火炮的损失其实都还是小的,毕竟楚军发射的都是半穿甲弹或爆破弹,对炮管这种铁家伙其实损失不大,顶多就是炮架被砸坏,但是很多火炮换个炮架其实也能用。

      但是炮兵阵地以及炮兵本身的损失就非常大了。

      而炮兵损失大量,就算火炮还完好也很难发挥什么大作用了。

      更别说法国人还不一定有能力从被摧毁的炮兵阵地里,从废墟中把保存比较完好的炮管挖出来,然后再配上新炮架继续作用。

      前线的炮兵阵地损失巨大,后方的损失同样也大,隔着前线几千米外的各种兵员,仓库都是被摧毁严重。

      甚至巴黎城内的普通城区也是遭到了楚军一定的炮火袭击,导致大量的建筑损毁。

      值得一提,这年头的巴黎城其实不大,而法军数量又多,因此法军的布防其实并不是说直接龟缩在城内,而是围绕着城池进行的。

      防御体系的主体并不是城池本身,而是围绕着城市的一系列外围防御堡垒,炮台等工事。

      至于八万兵力都龟缩在小小的城池内……楚军表示这种目标更好打,直接覆盖炮击整个城市就行了,甚至都不用进城。

      如何在楚军猛烈炮击中保卫小面积的古代城市,实际在楚国统一战争时期里,明军就已经给出解决方案了:在城市外围修建大量的防御节点,并联系起来,同时挖掘大量壕沟,构筑防榴炮工事;尽量把防御纵深延伸出去,要不然躲在城内迟早都是被活生生炸死的命。

      毕竟这年头的城市……嗯,除了楚国自身以外,各种土著国家的城市规模其实都很小的,几万人的城市就已经大城市了。

      很多中小城市其实还是传统古代的那种堡垒城市,就是有着城墙保护的那种,这种城区面积普遍都很小,楚军一个炮灰覆盖下去,能从城东打到城西……

      而且城区内的建筑对士兵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保护作用。

      这年头各土著国家的城市大部分都是木头建筑,只有少量石头建筑,都是一些教堂、行政建筑,而民间建筑其实都是木质建筑,对抗炮火的能力几乎为零。

      这一点在欧洲地区尤其明显……相反在西亚,北非一带地区,他们的土著城市石头建筑比较多……主要是那片地方缺乏木材,所以建筑只能用石头。

      但是欧洲又不缺乏木材!

      所以在近代以前的欧洲城市,其实和东亚古代城市差不多,都是以木头建筑为主。

      欧洲城市一直到近代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并且出现了水泥之后,各种石头,混凝土建筑才大量出现,如此在二战期间才能够在欧洲战场上看见大规模的城市巷战。

      而在古代,根本没有巷战这么个说法……进攻方放一把火过去就把城市给全烧了,用不着打巷战!

      只是欧洲那边保存下来的古代石头建筑,尤其是教堂,城堡之类的比较多,就给后世部分人一个错觉,欧洲人自古以来都是石头建筑多,实际上不是这样……你没看见欧洲人的古代木制建筑,那是因为这些木制建筑都没能保存下来……

      在十七世纪的当代法国也不例外,巴黎城里的诸多建筑里,除了极少数宗教,行政建筑是石头的外,其他的大量普通建筑其实都是木头建筑,面对楚国人的猛烈炮击几乎没有什么抵抗能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