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1081节(2/4)
…皇帝可以直接决定!
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的程序都非常的草率……甚至谈不上多正规,因为没有任何正式法律意义上的任命书之类的东西。
有的只是一道中旨,召某臣子进入御书房参赞军政事务而已……这也是‘参务大臣’这个名字的来源……
罗志学高兴的话,都能找条狗进入御书房参赞军政事务……不高兴的话,也可以把某个权势滔天的权臣直接打发出去……甚至都不需要什么正式的免职程序,只需要一道中旨让他以后别来御书房就行了。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
在现实里罗志学不可能这么干,每一次任免参务大臣,乃至协办大臣的时候,罗志学都是需要经过慎重考虑的……这背后往往关系着帝国未来的战略走向,帝国内部派系政治斗争,地域利益或行业利益集团的利益……
这些高级官员们基本都是各自派系里的旗帜人物,利益领袖……你看似动的是一个人,实际上动的是人家整个派系的利益。
所以搞起来,其实也挺麻烦的!
罗志学自己来操作自然没什么问题……毕竟整个帝国都是他自己折腾出来的,那些高级官员们也都是他挨个提拔起来的,能够了解并掌控全局。
但是换个来人……比如太子的话……说呢实话真心不好搞。
甚至夸张一点的说,太子估计到现在,都还没能彻底搞清楚参务院里那三十人左右的参务大臣、协办大臣各自背后的利益纠缠!
毕竟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都是政治智商顶级的人物……同时利益是可以交换的,也是可以牺牲的,所以你其实很难的把一个这种政坛上的大佬进行定性……你前脚以为人家是代表着棉纺行业的利益,但是后脚人家可能就把棉纺行业给卖了数钱,然后一转身就和那些军火商们推杯换盏了。
你以为这人是某个地方的人,就会心念家乡会支持家乡的利益……但是人家有可能后脚就把原本属于给家乡的财政补贴给扣下来,然后转让给其他地方……也不为啥,只为了和其他大佬们做了个利益交换而已。这些政坛大佬们的段位太高,罗志学怕太子以后搞不定……怎么办?
罗志学就开始往参务院里掺水……把参务大臣的数额从以往的九人,增加到了十一人。
协办大臣从十八人到二十人之间,增加到了二十八个人。
这增加了人员,实际上就是进行了分权……尤其是参务大臣这边的分权更为明显!
以往的九名参务大臣里,有三个还是雷打不动的武将,只剩下六个是文官名额……这意味着如此众多的文官大佬们,只能竞争六个参务大臣的名额……说实话,这些参务大臣们的权力是非常庞大的……任何一个文官里的参务大臣,基本都分管着一大堆的事务……比如负责经济事务的参务大臣,基本上就是全面负责主持经济事务,包括工商业,农业,畜牧业,甚至一些民生工程等等……工商部,农林部,工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七八个正二品或从二品的机构都归他管呢。
权力太大,同时也太忙……
而且因为参务大臣的名额也比较少,想要上位的协办大臣又太多,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每一次文官体系的参务官员任免,背后都有激烈的政治交锋,甚至引发一些地震。
以前罗志学对这些臣子之间的斗争也不太在乎,甚至觉得还能趁着机会打一打老虎,肃清官场。
但是……这种事罗志学可以做,未来的太子能不能做,做的好不好就要打个问号了!
所以,罗志学干脆来个提前准备,把参务大臣的名额增加了三个人,都是用来给文官体系的。
这让文官体系里的参务大臣,从六人增加到了九人……主要是用来分权,也是为了更好的理清楚参务大臣的职权。
而参务院里人员,尤其是协办大臣的人员增加二十八个人后,相对比以往多了七八个名额,这名额多了,那么除了一些固定安排的名额外,也就能够更好的腾出来两三个机动名额,用于安排一些老臣了。
日常生活中,罗志学总会遇上一些老臣子年纪大了临近致仕,但是要说功劳吧,其实也不太够资格进入参务院,至少和别人比起来不太够!
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的程序都非常的草率……甚至谈不上多正规,因为没有任何正式法律意义上的任命书之类的东西。
有的只是一道中旨,召某臣子进入御书房参赞军政事务而已……这也是‘参务大臣’这个名字的来源……
罗志学高兴的话,都能找条狗进入御书房参赞军政事务……不高兴的话,也可以把某个权势滔天的权臣直接打发出去……甚至都不需要什么正式的免职程序,只需要一道中旨让他以后别来御书房就行了。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
在现实里罗志学不可能这么干,每一次任免参务大臣,乃至协办大臣的时候,罗志学都是需要经过慎重考虑的……这背后往往关系着帝国未来的战略走向,帝国内部派系政治斗争,地域利益或行业利益集团的利益……
这些高级官员们基本都是各自派系里的旗帜人物,利益领袖……你看似动的是一个人,实际上动的是人家整个派系的利益。
所以搞起来,其实也挺麻烦的!
罗志学自己来操作自然没什么问题……毕竟整个帝国都是他自己折腾出来的,那些高级官员们也都是他挨个提拔起来的,能够了解并掌控全局。
但是换个来人……比如太子的话……说呢实话真心不好搞。
甚至夸张一点的说,太子估计到现在,都还没能彻底搞清楚参务院里那三十人左右的参务大臣、协办大臣各自背后的利益纠缠!
毕竟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都是政治智商顶级的人物……同时利益是可以交换的,也是可以牺牲的,所以你其实很难的把一个这种政坛上的大佬进行定性……你前脚以为人家是代表着棉纺行业的利益,但是后脚人家可能就把棉纺行业给卖了数钱,然后一转身就和那些军火商们推杯换盏了。
你以为这人是某个地方的人,就会心念家乡会支持家乡的利益……但是人家有可能后脚就把原本属于给家乡的财政补贴给扣下来,然后转让给其他地方……也不为啥,只为了和其他大佬们做了个利益交换而已。这些政坛大佬们的段位太高,罗志学怕太子以后搞不定……怎么办?
罗志学就开始往参务院里掺水……把参务大臣的数额从以往的九人,增加到了十一人。
协办大臣从十八人到二十人之间,增加到了二十八个人。
这增加了人员,实际上就是进行了分权……尤其是参务大臣这边的分权更为明显!
以往的九名参务大臣里,有三个还是雷打不动的武将,只剩下六个是文官名额……这意味着如此众多的文官大佬们,只能竞争六个参务大臣的名额……说实话,这些参务大臣们的权力是非常庞大的……任何一个文官里的参务大臣,基本都分管着一大堆的事务……比如负责经济事务的参务大臣,基本上就是全面负责主持经济事务,包括工商业,农业,畜牧业,甚至一些民生工程等等……工商部,农林部,工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七八个正二品或从二品的机构都归他管呢。
权力太大,同时也太忙……
而且因为参务大臣的名额也比较少,想要上位的协办大臣又太多,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每一次文官体系的参务官员任免,背后都有激烈的政治交锋,甚至引发一些地震。
以前罗志学对这些臣子之间的斗争也不太在乎,甚至觉得还能趁着机会打一打老虎,肃清官场。
但是……这种事罗志学可以做,未来的太子能不能做,做的好不好就要打个问号了!
所以,罗志学干脆来个提前准备,把参务大臣的名额增加了三个人,都是用来给文官体系的。
这让文官体系里的参务大臣,从六人增加到了九人……主要是用来分权,也是为了更好的理清楚参务大臣的职权。
而参务院里人员,尤其是协办大臣的人员增加二十八个人后,相对比以往多了七八个名额,这名额多了,那么除了一些固定安排的名额外,也就能够更好的腾出来两三个机动名额,用于安排一些老臣了。
日常生活中,罗志学总会遇上一些老臣子年纪大了临近致仕,但是要说功劳吧,其实也不太够资格进入参务院,至少和别人比起来不太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