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95节(1/4)
宋和抿了抿唇,顺着之前拟好的思路,继续先前那场被打断的报告。
“前天上午,我带着二十名护卫前去会稽。回来之后,直接去了书房写信。那时天色已晚,我不想惊动太多人,以免走漏消息。恰好刘石主动提出送信,我便点了他,以及他身边的赵强。”
“事发之后,我去刘石平日所在的队伍了解情况。刘石是该队的什长,我问了队里的还活着的三名伍长和其余成员,他们说事发前的两三天,刘石便已有些神思恍惚。”
“恍惚?”郗归听到这里,脸上浮现怒意,“府衙中的这五百多人,是谁在负责将士们的思想和学习?他的思想工作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没有人报告此事?那些知情不报之人,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刘石如此恍惚地去执行专项任务吗?就凭这一点,你也敢跟我说偶然?”
宋和同样深恨这些人的隐瞒:“我问了那些将士,他们虽察觉到了刘石的异样,却以为他是出来太久、思念家人的缘故。他们生怕报告了此事后,会令刘石在上级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刘石的前途,也怕被别人误以为自己是个记恨同僚、打小报告、暗地里使绊子的人,所以谁都没有开口。”
“除此之外呢?”郗归冷眼看着宋和,继续问道,“除了神思恍惚之外,他还有何异动?”
她现在怀疑,这位壮烈牺牲、传递消息的勇士,背后牵涉到了不为人知的阴谋。
“目前并未掌握其他的异状。”宋和虽然不信,可却实在没有查出更多的线索,“不过,我仔细问了他的下属和同僚,发现事发前的几日,刘石常常拿着一个荷包出神。有人曾问他那荷包是何物,刘石说,那是其妻儿的东西,他不过是睹物思人罢了。”
宋和脸上浮现出一个嘲讽的冷笑:“那荷包乃是蓝色,其上绣着兰花,还请女郎派人回京口,与刘石家人核实此物。”
第142章 偏见
郗归轻轻点头, 看向南烛。
南烛当即意会,出帐吩咐了下去。
“还有呢?”郗归扫了宋和一眼,“接着说。”
宋和收拾思路,继续说道:“刘石出门送信之时, 庆阳公主带至府衙的一百余名护卫, 正在门外等候。就在他出门之后, 一个名叫薛林、外号小黑的吴人护卫,借口腹痛离了队伍。因其是公主府的人, 所以当值的将士并未进行核查。而这个人, 直到两方交战, 都并未回来。”
“吴人护卫?并未核查?”郗归冷笑着重复了一遍。
没有一场失败是纯粹出于偶然。
她早就跟宋和说过,两军相争,一胜一败, 皆决于内因。1
而前夜之战, 北府军虽胜犹败。
极有可能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疏忽, 最终合在一起,共同酿就了失败的内因, 造成了前天夜里的惨剧。
“正是。”宋和面有惭色地点了点头, “当夜乱起之时, 吴兴朱氏、张氏,以及逃至建康的会稽陆氏家主,齐聚张氏坞堡。”
“后来陆氏派出了三分有二从建康带来的部曲,张氏也几乎倾巢而出,唯有朱氏家主, 自始至终都没有做出发兵的决定, 以至于被软禁在了张氏。”
郗归翻动条陈:“可朱氏最终还是出兵了。”
“下令出兵的是朱氏二郎。”宋和轻轻颔首,拧眉说道, “此人颇善笼络人心,当天夜里的三股乱军,唯有朱氏攻势最为猛烈。”
“朱家大郎呢?”郗归若有所思地问道。
宋和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答道:“当天夜里,朱二郎盗取朱氏家主的令牌调动私兵,唯有少部分固守坞堡的护卫,仍旧守着朱杭定下的‘看家护院者认人不认物,无事不得擅离职守’的规矩,一直守在坞堡。”
“据他们所说,动乱发生之前,那薛林曾夜叩府门,前去谒见朱二郎,之后又带人挟持了大郎,所以二郎才能顺利发兵。”
“朱氏家主也说,当夜杀死北府军使者、去张氏坞堡复命之人,便是个皮肤黝黑、身形矮小的南人,仿佛正是姓薛。”
“可真是好疏忽啊!”郗归冷笑一声,厉声问道,“那朱氏家主如今人在何处?朱、
“前天上午,我带着二十名护卫前去会稽。回来之后,直接去了书房写信。那时天色已晚,我不想惊动太多人,以免走漏消息。恰好刘石主动提出送信,我便点了他,以及他身边的赵强。”
“事发之后,我去刘石平日所在的队伍了解情况。刘石是该队的什长,我问了队里的还活着的三名伍长和其余成员,他们说事发前的两三天,刘石便已有些神思恍惚。”
“恍惚?”郗归听到这里,脸上浮现怒意,“府衙中的这五百多人,是谁在负责将士们的思想和学习?他的思想工作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没有人报告此事?那些知情不报之人,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刘石如此恍惚地去执行专项任务吗?就凭这一点,你也敢跟我说偶然?”
宋和同样深恨这些人的隐瞒:“我问了那些将士,他们虽察觉到了刘石的异样,却以为他是出来太久、思念家人的缘故。他们生怕报告了此事后,会令刘石在上级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刘石的前途,也怕被别人误以为自己是个记恨同僚、打小报告、暗地里使绊子的人,所以谁都没有开口。”
“除此之外呢?”郗归冷眼看着宋和,继续问道,“除了神思恍惚之外,他还有何异动?”
她现在怀疑,这位壮烈牺牲、传递消息的勇士,背后牵涉到了不为人知的阴谋。
“目前并未掌握其他的异状。”宋和虽然不信,可却实在没有查出更多的线索,“不过,我仔细问了他的下属和同僚,发现事发前的几日,刘石常常拿着一个荷包出神。有人曾问他那荷包是何物,刘石说,那是其妻儿的东西,他不过是睹物思人罢了。”
宋和脸上浮现出一个嘲讽的冷笑:“那荷包乃是蓝色,其上绣着兰花,还请女郎派人回京口,与刘石家人核实此物。”
第142章 偏见
郗归轻轻点头, 看向南烛。
南烛当即意会,出帐吩咐了下去。
“还有呢?”郗归扫了宋和一眼,“接着说。”
宋和收拾思路,继续说道:“刘石出门送信之时, 庆阳公主带至府衙的一百余名护卫, 正在门外等候。就在他出门之后, 一个名叫薛林、外号小黑的吴人护卫,借口腹痛离了队伍。因其是公主府的人, 所以当值的将士并未进行核查。而这个人, 直到两方交战, 都并未回来。”
“吴人护卫?并未核查?”郗归冷笑着重复了一遍。
没有一场失败是纯粹出于偶然。
她早就跟宋和说过,两军相争,一胜一败, 皆决于内因。1
而前夜之战, 北府军虽胜犹败。
极有可能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疏忽, 最终合在一起,共同酿就了失败的内因, 造成了前天夜里的惨剧。
“正是。”宋和面有惭色地点了点头, “当夜乱起之时, 吴兴朱氏、张氏,以及逃至建康的会稽陆氏家主,齐聚张氏坞堡。”
“后来陆氏派出了三分有二从建康带来的部曲,张氏也几乎倾巢而出,唯有朱氏家主, 自始至终都没有做出发兵的决定, 以至于被软禁在了张氏。”
郗归翻动条陈:“可朱氏最终还是出兵了。”
“下令出兵的是朱氏二郎。”宋和轻轻颔首,拧眉说道, “此人颇善笼络人心,当天夜里的三股乱军,唯有朱氏攻势最为猛烈。”
“朱家大郎呢?”郗归若有所思地问道。
宋和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答道:“当天夜里,朱二郎盗取朱氏家主的令牌调动私兵,唯有少部分固守坞堡的护卫,仍旧守着朱杭定下的‘看家护院者认人不认物,无事不得擅离职守’的规矩,一直守在坞堡。”
“据他们所说,动乱发生之前,那薛林曾夜叩府门,前去谒见朱二郎,之后又带人挟持了大郎,所以二郎才能顺利发兵。”
“朱氏家主也说,当夜杀死北府军使者、去张氏坞堡复命之人,便是个皮肤黝黑、身形矮小的南人,仿佛正是姓薛。”
“可真是好疏忽啊!”郗归冷笑一声,厉声问道,“那朱氏家主如今人在何处?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