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132节(2/3)
味着他再也不能肆意放任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单纯地为喜而喜, 为哀而哀。
或许, 与情感相比,“需求”才更为重要。
他生长在一个这样的时代, 若想为国为家做些什么,是绝不能够仅仅凭借一颗赤子之心的。
相比十多年前的割袍断义,此时此刻,他已清楚地知道司马氏王朝的无药可救,更明白郗归能为不可为之事,能为这天下带来新的生机。
所以他选择臣服。
尽管谢墨与谢瑾从未就这个话题展开深谈,可却已默契地明白彼此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对于成年人而言,克制是一种美德。
既然选择已经做出,那么,即便他身体里的每一滴血液都在叫嚣着北伐,可只要身为首领的郗归没有下令,他便不该行动。
一个人的抱负,与北府军的大局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郗归看着谢墨克制而平静的面容,忽然释然地笑了。
这一笑,仿佛融化了十余年间的隔阂,照进了荆州的云淡天高里去。
人人都会成长,也都可能在不成熟的时候,做出过不那么合宜的选择。
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如今回过头看,郗岑选错过,谢瑾选错过,郗归选错过,谢墨又何曾没有因少年意气而痛悔过?
迢迢的时光堆叠着,他们只能在今日亡羊补牢地去做到更好。
但好在,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于是谢墨也看着郗归笑了。
尽管他内心仍然坚信,如果由他带兵打去荥阳,会做得比朱象更好,可他还是与郗归相视而笑。
这一笑,笑的是冰释前嫌,是往后余生的忠义。
从今以后,他会像何冲他们一样,在郗归的指引下,为北府军而战,为这社稷江山而战。
郗归站起身来,向前走了几步,示意谢墨去看壁间的舆图:“你看这关西、河北二地——关西诸族杂居,心气不齐;河北悉是旧户,差无杂人。只要我们能拿出足够的兵力,这两地并不难取。”
“然而河北、关中虽可取,亦必有我以取之。欲取河北,必先固河南;欲固河南,必先实淮土;而欲取关中,则必经营宛、洛与蜀、汉。”1
“概而言之,充实淮土,是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
“自从永嘉丧乱以来,淮北之地,以至于江淮之间,便成了北方胡族与江左之间胶着的战场,甚至成为诸多胡族争霸的所在。”
“追求安稳度日的百姓,根本无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只能不断南迁,背井离乡、出生入死地去寻一线生机。”
“而淮河两岸的土地,就这样荒废了一个又一个十年。”
“少度,无论什么时候,孤军深入,都是危险的。”
“淮河两岸的广袤土地,和其间新徙入的人民,以及长出的累累黍稻,都会是我们北伐的根基所在。”
“唯有根基牢固,才会结出硕果。否则,即便是再骁勇的军队,也如空中楼阁一般,总落不到实处。”
谢墨若有所思地垂下了头,郗归接着说道:“时至今日,你不会不明白,过去谢家掌控的豫州,与北府军治下的徐州,到底差在哪里。”
“为官长者,既主政一方,便是一方百姓的父母官;为将军者,既执掌军队,便该让麾下将士都看得到前路光明。”
“你们在豫州之所以未能建立起一支真正与谢家同心的军队,便是因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将士,从前都不曾被你们真正看在眼里过。”
“我常常与北府军将士说,战争之最为雄厚的伟力,乃寓于民众之间。”
“你可曾想过,你明明锐意有为,不惧牺牲,打出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可刘坚、李虎、何冲等人在民间的声望,却远胜于你。这些,是因为什么?”
“不要跟我说民众不重要,徐州北境的战场展现得很清楚,当徐州子民自发地与李虎所部同仇敌忾时,无论是兵员的补充,还是粮草的运输,都变得容易得多。”
或许, 与情感相比,“需求”才更为重要。
他生长在一个这样的时代, 若想为国为家做些什么,是绝不能够仅仅凭借一颗赤子之心的。
相比十多年前的割袍断义,此时此刻,他已清楚地知道司马氏王朝的无药可救,更明白郗归能为不可为之事,能为这天下带来新的生机。
所以他选择臣服。
尽管谢墨与谢瑾从未就这个话题展开深谈,可却已默契地明白彼此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对于成年人而言,克制是一种美德。
既然选择已经做出,那么,即便他身体里的每一滴血液都在叫嚣着北伐,可只要身为首领的郗归没有下令,他便不该行动。
一个人的抱负,与北府军的大局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郗归看着谢墨克制而平静的面容,忽然释然地笑了。
这一笑,仿佛融化了十余年间的隔阂,照进了荆州的云淡天高里去。
人人都会成长,也都可能在不成熟的时候,做出过不那么合宜的选择。
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如今回过头看,郗岑选错过,谢瑾选错过,郗归选错过,谢墨又何曾没有因少年意气而痛悔过?
迢迢的时光堆叠着,他们只能在今日亡羊补牢地去做到更好。
但好在,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于是谢墨也看着郗归笑了。
尽管他内心仍然坚信,如果由他带兵打去荥阳,会做得比朱象更好,可他还是与郗归相视而笑。
这一笑,笑的是冰释前嫌,是往后余生的忠义。
从今以后,他会像何冲他们一样,在郗归的指引下,为北府军而战,为这社稷江山而战。
郗归站起身来,向前走了几步,示意谢墨去看壁间的舆图:“你看这关西、河北二地——关西诸族杂居,心气不齐;河北悉是旧户,差无杂人。只要我们能拿出足够的兵力,这两地并不难取。”
“然而河北、关中虽可取,亦必有我以取之。欲取河北,必先固河南;欲固河南,必先实淮土;而欲取关中,则必经营宛、洛与蜀、汉。”1
“概而言之,充实淮土,是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
“自从永嘉丧乱以来,淮北之地,以至于江淮之间,便成了北方胡族与江左之间胶着的战场,甚至成为诸多胡族争霸的所在。”
“追求安稳度日的百姓,根本无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只能不断南迁,背井离乡、出生入死地去寻一线生机。”
“而淮河两岸的土地,就这样荒废了一个又一个十年。”
“少度,无论什么时候,孤军深入,都是危险的。”
“淮河两岸的广袤土地,和其间新徙入的人民,以及长出的累累黍稻,都会是我们北伐的根基所在。”
“唯有根基牢固,才会结出硕果。否则,即便是再骁勇的军队,也如空中楼阁一般,总落不到实处。”
谢墨若有所思地垂下了头,郗归接着说道:“时至今日,你不会不明白,过去谢家掌控的豫州,与北府军治下的徐州,到底差在哪里。”
“为官长者,既主政一方,便是一方百姓的父母官;为将军者,既执掌军队,便该让麾下将士都看得到前路光明。”
“你们在豫州之所以未能建立起一支真正与谢家同心的军队,便是因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将士,从前都不曾被你们真正看在眼里过。”
“我常常与北府军将士说,战争之最为雄厚的伟力,乃寓于民众之间。”
“你可曾想过,你明明锐意有为,不惧牺牲,打出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可刘坚、李虎、何冲等人在民间的声望,却远胜于你。这些,是因为什么?”
“不要跟我说民众不重要,徐州北境的战场展现得很清楚,当徐州子民自发地与李虎所部同仇敌忾时,无论是兵员的补充,还是粮草的运输,都变得容易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