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144节(2/4)
才缓缓说道:“后燕、桓楚虽已相继灭国,可并州、冀州乃至幽州,还有不少国土在鲜卑拓跋部手里。拓跋部疆域辽阔,既有鲜卑、乌桓二地的良马,又有长期与柔然作战的经验,更未在诸胡纷争中折损太多实力,如若没有西域良马,将士们要如何与鲜卑人作战?靠从巴蜀之地一批又一批往外运的矮小建昌马吗?”
韩翊顿了顿,强辩道:“建昌马从前用得,往后为何便用不得?再说了,这几年来,北府军连连作战,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如今二京收复,叛臣自尽,江左也到了该休养生息的时候。鲜卑虽素有实力,可却与江左向来交好,实在不必急着与之一战。”
郗归直直看向韩翊,又扫视殿中诸人。
行军打仗,向来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北府军这几年来,节奏有急有缓,围城与进攻交错进行,并不算一意冒进,更称不上穷兵黩武,如何就要急着休养生息?
郗归纵然也有先稳定内政的打算,可却是打算以西域良马的取得和北境边界的重定为前提的。
如何能不声不响便收了兵?
若真如此,岂非让拓跋部以为北府军怯战不前?让并、冀、幽三州的汉人百姓,以为如今的汉人政权对他们弃之不理?
郗归一时没有说话,韩翊也是出了名的老学究、犟脾气,殿中气氛顿时凝滞,谁都没有率先开口。
最后还是谢瑾了打破僵局:“韩公学问精深,怎会不知远交近攻的道理?从前咱们与拓跋部之间,先是有刘、石这样的宿仇阻拦,后又隔着前秦无数州郡,根本没有冲突的必要,所以琅琊王才能市得良马。可后来拓跋部屡屡趁机南侵,俨然已经越过平城,到了接近中原的地界。如今没了缓冲,焉知拓跋部不会挥鞭南下、犯我国土呢?”
韩翊脸色通红,坚持驳道:“区区代北胡人,如何能比得上从前流落中原的匈奴、羌、羯诸族,冒着那样大的风险侵犯上国?”
谢瑾笑而不语,只温和地看着韩翊,直看得他有些难堪,不得不垂下头颅,掩饰自己因强词夺理而产生的难为情。
郗归这才说道:“国土大事,从来不该也不能寄希望于异国的止步。归根结底,还是要增强自家实力。西域市马势在必行,我要与诸位商议的,还有另一桩事。”
“北府军的商户,近些年赚了不少钱财,足以维持军费、抚恤伤亡,甚至开设学校,足见经商一事利润丰厚。我打算让国库出资,在北府军派往西域的商队中参上一股。如此一来,商队一来一往,除了马匹之外,还能做些丝绸香料之类的生意,所赚钱财,正可以用于民生与教化。”
“不行!”此话一出,殿中便多有反对之声。
第205章 劝进
“古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 官府岂可与民争利?”
“纵是前汉之时,官府也只掌管盐铁、酒榷、均输之事,岂有靠西域贸易赚钱的道理?”
“工商并非国之本务,官府出资行商, 岂非向民间传播崇末抑本之风?农事如若荒废, 恐将国之不国!”
“北府军自做生意也就罢了, 如何能再染指国库?”
大殿之中一时议论纷纷,郗归按了按额角, 若非支取国库有固定的章程, 入股一事又需提前在朝臣中酝酿一二, 她根本就不想与这群人商议。
事情一旦摆上台面研究,无论有没有道理,总有人要兴致勃勃地发表一通意见。
若是在平常, 郗归会借着这机会观察阁臣, 分析每个人的性格和偏好, 思量应该把他们放到哪些更合适的位置上去。
可今日已是春节封印前的最后一日,接下来近一月的时间, 官署都不会正式办公。
也正因此, 郗归才想着今日先提出此事, 探探虚实,让阁臣有个初步的印象,而后再在封印期间传开消息,让有心之人趁着过年准备一二,朝廷也好在开印后尽快推出章程。
可若一直这般吵嚷不休, 事情如何还能推进?
谢瑾在旁劝着那几个情绪激动的反对者, 顾信和南烛也在据理力争,郗归扫了一眼, 打算等他们说到口干舌燥、分辩得差不多时,再插入进去。
不过,没过多久,却有内监进来禀报:“诸位大
韩翊顿了顿,强辩道:“建昌马从前用得,往后为何便用不得?再说了,这几年来,北府军连连作战,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如今二京收复,叛臣自尽,江左也到了该休养生息的时候。鲜卑虽素有实力,可却与江左向来交好,实在不必急着与之一战。”
郗归直直看向韩翊,又扫视殿中诸人。
行军打仗,向来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北府军这几年来,节奏有急有缓,围城与进攻交错进行,并不算一意冒进,更称不上穷兵黩武,如何就要急着休养生息?
郗归纵然也有先稳定内政的打算,可却是打算以西域良马的取得和北境边界的重定为前提的。
如何能不声不响便收了兵?
若真如此,岂非让拓跋部以为北府军怯战不前?让并、冀、幽三州的汉人百姓,以为如今的汉人政权对他们弃之不理?
郗归一时没有说话,韩翊也是出了名的老学究、犟脾气,殿中气氛顿时凝滞,谁都没有率先开口。
最后还是谢瑾了打破僵局:“韩公学问精深,怎会不知远交近攻的道理?从前咱们与拓跋部之间,先是有刘、石这样的宿仇阻拦,后又隔着前秦无数州郡,根本没有冲突的必要,所以琅琊王才能市得良马。可后来拓跋部屡屡趁机南侵,俨然已经越过平城,到了接近中原的地界。如今没了缓冲,焉知拓跋部不会挥鞭南下、犯我国土呢?”
韩翊脸色通红,坚持驳道:“区区代北胡人,如何能比得上从前流落中原的匈奴、羌、羯诸族,冒着那样大的风险侵犯上国?”
谢瑾笑而不语,只温和地看着韩翊,直看得他有些难堪,不得不垂下头颅,掩饰自己因强词夺理而产生的难为情。
郗归这才说道:“国土大事,从来不该也不能寄希望于异国的止步。归根结底,还是要增强自家实力。西域市马势在必行,我要与诸位商议的,还有另一桩事。”
“北府军的商户,近些年赚了不少钱财,足以维持军费、抚恤伤亡,甚至开设学校,足见经商一事利润丰厚。我打算让国库出资,在北府军派往西域的商队中参上一股。如此一来,商队一来一往,除了马匹之外,还能做些丝绸香料之类的生意,所赚钱财,正可以用于民生与教化。”
“不行!”此话一出,殿中便多有反对之声。
第205章 劝进
“古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 官府岂可与民争利?”
“纵是前汉之时,官府也只掌管盐铁、酒榷、均输之事,岂有靠西域贸易赚钱的道理?”
“工商并非国之本务,官府出资行商, 岂非向民间传播崇末抑本之风?农事如若荒废, 恐将国之不国!”
“北府军自做生意也就罢了, 如何能再染指国库?”
大殿之中一时议论纷纷,郗归按了按额角, 若非支取国库有固定的章程, 入股一事又需提前在朝臣中酝酿一二, 她根本就不想与这群人商议。
事情一旦摆上台面研究,无论有没有道理,总有人要兴致勃勃地发表一通意见。
若是在平常, 郗归会借着这机会观察阁臣, 分析每个人的性格和偏好, 思量应该把他们放到哪些更合适的位置上去。
可今日已是春节封印前的最后一日,接下来近一月的时间, 官署都不会正式办公。
也正因此, 郗归才想着今日先提出此事, 探探虚实,让阁臣有个初步的印象,而后再在封印期间传开消息,让有心之人趁着过年准备一二,朝廷也好在开印后尽快推出章程。
可若一直这般吵嚷不休, 事情如何还能推进?
谢瑾在旁劝着那几个情绪激动的反对者, 顾信和南烛也在据理力争,郗归扫了一眼, 打算等他们说到口干舌燥、分辩得差不多时,再插入进去。
不过,没过多久,却有内监进来禀报:“诸位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