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换装系统伪装神女 第184节(2/3)
,常伴君侧除了提心吊胆之外,终究还是有点好处的,往往能窥伺到许多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信息。
譬如此时长安城中,最懂得鬼神之事的人,并非是历代主持祭祀的太常大人,而是那个短短几个月就名动六国的楚国人,李斯。
此时咸阳宫中,系统忽然发出惊异的声音,“赵高的情绪值怎么突然波动这么剧烈?”
他第一时间看向林久,林久也看着他,满脸茫然,并且无辜。
系统仔细思索片刻,也觉得林久并没有对赵高干什么,忖度道,“你刚才对他下命令了是不是,有没有一种可能,他觉得你不是嬴政,没资格使唤他?”
林久眉头皱了起来。
系统都没想到她反应会这么大,吓了一跳,连忙解释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吧,赵高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他主要是为了嬴政着想,生怕林久一个想不开再去折磨嬴政。
林久没说话。
系统紧张起来了,拼命和稀泥,“有句话说得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林久赞同的点点头,“你说得对。”
系统茫然了,“我说什么了?”
林久说,“我就是嬴政,他怎么可以怀疑这一点?不行,得想个办法让他睁开眼睛,接受现实。”
她声音里并不带什么情绪波动,只是很认真。
系统没听懂,但是不妨碍他打了个冷战,哆哆嗦嗦道,“我再确定一遍,你不吃人吧?”
林久平淡的说,“我当然不吃人。”
不知道为什么,系统哆嗦得更厉害了。
——
等到白起站在嬴政面前的时候,系统再一次见证了林久和嬴政之间的默契。
林久一个字都不用说,嬴政就像是明了她的心意一样,从匣子中取出燕国献上来的那张督亢地图,在白起面前缓缓展开。
此前燕国派遣使者以献土的名义刺杀秦王,此时早已随同嬴政那一句,“燕国忤逆,必灭之”而传遍天下。
魏、楚、齐三国都在观望秦国后续的应对,于情于理,嬴政都必须要给与燕国以雷霆一般暴烈的反击。
可是如今对燕国动手又决然不是个好主意。
原本七国鼎立,秦在最南,燕在最北,两国距离最远,中间还被赵国阻绝。
如今秦向东伐韩,北上破赵,吞并了赵国疆土之后直接与燕国接壤。
可是燕国领土狭长,与秦接壤之地只有短短一段,兼之两面环海,断绝了秦军将之合围的可能性,倘若嬴政发兵,也绝难在短时间内击溃燕国。
倘若秦军伐燕,国境空虚,魏国、楚国、齐国一旦对秦国对手,恐怕又将重演当年五国伐齐的旧事。
如此推敲下来,荆轲刺秦这件事到处都充斥着疑点,燕国国小力弱,太子丹有刺杀嬴政的决心,足以说明并非胆怯之人。
他挑中了荆轲这个刺客,最后荆轲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在咸阳宫里毅然向嬴政拔剑。
这也足以说明他并非鲁莽的蛮夫。
所以这样一个太子丹到底为什么要做出刺杀秦王的决策,他理应考虑到此事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燕国都要承受秦国全部的怒火。
谁也不知道被激怒的暴秦会做出什么事,到那个时候燕国拿什么来应对狂暴的秦国军队?
除非太子丹的意图根本就是为了激怒嬴政。
荆轲的刺杀只是一个饵,用来钓嬴政这条大鱼。倘若他能成功,那当然很好,就算失败也不要紧,众目睽睽之下秦王嬴政被燕国使者刺杀——
他若愤然对燕国用兵,那很好,太子丹恐怕早已经串联好剩下的魏、楚、齐三国,一旦秦国用兵,三国立刻举兵攻入秦国,就算不能拿下咸阳,生擒嬴政,也要撕咬走秦国大块领土。
他若理智的认清楚太子丹的谋略,而按兵不动,那更好——秦王遇刺尚且不敢报复,
譬如此时长安城中,最懂得鬼神之事的人,并非是历代主持祭祀的太常大人,而是那个短短几个月就名动六国的楚国人,李斯。
此时咸阳宫中,系统忽然发出惊异的声音,“赵高的情绪值怎么突然波动这么剧烈?”
他第一时间看向林久,林久也看着他,满脸茫然,并且无辜。
系统仔细思索片刻,也觉得林久并没有对赵高干什么,忖度道,“你刚才对他下命令了是不是,有没有一种可能,他觉得你不是嬴政,没资格使唤他?”
林久眉头皱了起来。
系统都没想到她反应会这么大,吓了一跳,连忙解释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吧,赵高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他主要是为了嬴政着想,生怕林久一个想不开再去折磨嬴政。
林久没说话。
系统紧张起来了,拼命和稀泥,“有句话说得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林久赞同的点点头,“你说得对。”
系统茫然了,“我说什么了?”
林久说,“我就是嬴政,他怎么可以怀疑这一点?不行,得想个办法让他睁开眼睛,接受现实。”
她声音里并不带什么情绪波动,只是很认真。
系统没听懂,但是不妨碍他打了个冷战,哆哆嗦嗦道,“我再确定一遍,你不吃人吧?”
林久平淡的说,“我当然不吃人。”
不知道为什么,系统哆嗦得更厉害了。
——
等到白起站在嬴政面前的时候,系统再一次见证了林久和嬴政之间的默契。
林久一个字都不用说,嬴政就像是明了她的心意一样,从匣子中取出燕国献上来的那张督亢地图,在白起面前缓缓展开。
此前燕国派遣使者以献土的名义刺杀秦王,此时早已随同嬴政那一句,“燕国忤逆,必灭之”而传遍天下。
魏、楚、齐三国都在观望秦国后续的应对,于情于理,嬴政都必须要给与燕国以雷霆一般暴烈的反击。
可是如今对燕国动手又决然不是个好主意。
原本七国鼎立,秦在最南,燕在最北,两国距离最远,中间还被赵国阻绝。
如今秦向东伐韩,北上破赵,吞并了赵国疆土之后直接与燕国接壤。
可是燕国领土狭长,与秦接壤之地只有短短一段,兼之两面环海,断绝了秦军将之合围的可能性,倘若嬴政发兵,也绝难在短时间内击溃燕国。
倘若秦军伐燕,国境空虚,魏国、楚国、齐国一旦对秦国对手,恐怕又将重演当年五国伐齐的旧事。
如此推敲下来,荆轲刺秦这件事到处都充斥着疑点,燕国国小力弱,太子丹有刺杀嬴政的决心,足以说明并非胆怯之人。
他挑中了荆轲这个刺客,最后荆轲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在咸阳宫里毅然向嬴政拔剑。
这也足以说明他并非鲁莽的蛮夫。
所以这样一个太子丹到底为什么要做出刺杀秦王的决策,他理应考虑到此事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燕国都要承受秦国全部的怒火。
谁也不知道被激怒的暴秦会做出什么事,到那个时候燕国拿什么来应对狂暴的秦国军队?
除非太子丹的意图根本就是为了激怒嬴政。
荆轲的刺杀只是一个饵,用来钓嬴政这条大鱼。倘若他能成功,那当然很好,就算失败也不要紧,众目睽睽之下秦王嬴政被燕国使者刺杀——
他若愤然对燕国用兵,那很好,太子丹恐怕早已经串联好剩下的魏、楚、齐三国,一旦秦国用兵,三国立刻举兵攻入秦国,就算不能拿下咸阳,生擒嬴政,也要撕咬走秦国大块领土。
他若理智的认清楚太子丹的谋略,而按兵不动,那更好——秦王遇刺尚且不敢报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