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385节(2/3)
屋子里,立即变成夏天。
当然,最开始不是,都是烧火炕,在屋子里也要穿棉袄,晚上睡觉的时候,躺着睡,后背烫得难受,鼻子冻得通红。
牧民就是如此,那他们也很满意,可以咬着牙穿衣服爬起来,把立炉点燃,坚持一会儿就都暖和了。
点立炉需要技巧,昨天晚上不压炉子,最后的煤会烧干净。
提前把软柴火,就是草啊什么的放在帐篷一个位置,然后硬柴火,木头的劈柴,或者粗的野麻的秆子,最后是块煤。
早上起来先拿起炉子上的水壶,往炉子里浇水,再把炉灰取出来,不然全是灰。
炉灰取走,看看取的时候下面的炉箅子歪没歪,白天还需要透炉子,把炉箅子放偏了,透的时候炉钩子就得偏着透,很难受。
接着放软柴火,上面放硬柴火,放一点煤块,盖上炉盘,下面点火。
软柴火先烧,引燃硬柴火,煤块有一部分也烧起来,当火旺的时候立即加一部分煤块,加多了会压灭。
再等一等,用炉钩子稍微透透,不能死劲,会把刚烧的块煤给透下去。
火又起来了,再加块煤,这个时候就可以放心了,等着烧旺了热菜、烧水。
把炉灰清理到外面,回来把冻得皮肤抽抽的手放在炉筒子边烤。
即便这般,牧民们感受到的偏偏是幸福,因为比以前强,以前是烧草和牛粪,而且只有做饭的时候烧,不能一直烧着取暖。
现在煤多,不要钱,以后也说不要钱,自己想办法让牲口带着走,冬天用爬犁拉。
幸福是比较出来的,反正朱樉现在不想去牧民的帐篷里生炉子,哪比得上暖气舒服啊!
“饱了。里长咱那个提炼石油的设备空下来了,是不是能拆了做别的用途?”
朱樉吃完饭,摸着肚子,半眯起眼睛,说起石油蒸馏设备。
从延长县带来的石油,到这边全部提炼完,牧民们多了石蜡和石脂用,都是免费,战后安抚人心。
“由此地向西,三千多里,有个地方叫吐鲁番,吐鲁番西边的位置,有个地方叫亦力把力,现在属于东察合台汗国。
那里有石油,从那里运石油过来,咱们就可以蒸馏提炼东西了,那里还有盐湖,其实路途中间也有盐湖,对!有。”
里长指指西边的方向,告诉朱樉什么地方有石油。
朱樉眨眨眼睛:“那么远?还不如从延长县往这边运呢!何必跑到那里,又不是咱们的地盘。”
“对呀!不是咱的地盘,才需要跟他们加强交流,他们离海边远。
咱制作琉璃的煤油灯,便宜卖给他们,然后他们运过来一桶石油,咱给他们十分之一桶的柴油。免费再给他们十分之一左右的沥青,他们可以拿回去点火把,或者守城用。
他们自己的石油点不了煤油灯,咱们的柴油能点,等他们到这边,咱们从别处送来的货也与他们买卖。
这不就有了商路嘛!距离远一点不怕,再远还有丝绸之路远?从殿下的封地可是能够通过西域进行贸易的。
商业先接触上,如此就能够调动南方的商人把东西运到这里。
现在盐不值钱了,盐引也没用了,资本需要找到新的方向。
咱把一部分利润给那些商人,和林及沿途地区就是商路所在,有助于稳固众多土堡之间的商品种类与数量。
商人会发现土堡的情况,从而把东西贩卖过来,并把东西运回去,比如蜂蜜、奶酪、酥油等。
以技术提供重要商品,带动整个地区大范围的资本注入,才是一个地区稳定的基础。
不然一个个土堡仅仅作为牧民的补给点和冬季安身处,就成了孤城啊!”
里长取来纸笔,边说边画出来大概的地图和运输路线,以及商人们过来后在各土堡之间寻找利润差的支线。
朱樉:“……”
屋子里热,他擦汗,脸红,他绝对不是羞赧,跟自己
当然,最开始不是,都是烧火炕,在屋子里也要穿棉袄,晚上睡觉的时候,躺着睡,后背烫得难受,鼻子冻得通红。
牧民就是如此,那他们也很满意,可以咬着牙穿衣服爬起来,把立炉点燃,坚持一会儿就都暖和了。
点立炉需要技巧,昨天晚上不压炉子,最后的煤会烧干净。
提前把软柴火,就是草啊什么的放在帐篷一个位置,然后硬柴火,木头的劈柴,或者粗的野麻的秆子,最后是块煤。
早上起来先拿起炉子上的水壶,往炉子里浇水,再把炉灰取出来,不然全是灰。
炉灰取走,看看取的时候下面的炉箅子歪没歪,白天还需要透炉子,把炉箅子放偏了,透的时候炉钩子就得偏着透,很难受。
接着放软柴火,上面放硬柴火,放一点煤块,盖上炉盘,下面点火。
软柴火先烧,引燃硬柴火,煤块有一部分也烧起来,当火旺的时候立即加一部分煤块,加多了会压灭。
再等一等,用炉钩子稍微透透,不能死劲,会把刚烧的块煤给透下去。
火又起来了,再加块煤,这个时候就可以放心了,等着烧旺了热菜、烧水。
把炉灰清理到外面,回来把冻得皮肤抽抽的手放在炉筒子边烤。
即便这般,牧民们感受到的偏偏是幸福,因为比以前强,以前是烧草和牛粪,而且只有做饭的时候烧,不能一直烧着取暖。
现在煤多,不要钱,以后也说不要钱,自己想办法让牲口带着走,冬天用爬犁拉。
幸福是比较出来的,反正朱樉现在不想去牧民的帐篷里生炉子,哪比得上暖气舒服啊!
“饱了。里长咱那个提炼石油的设备空下来了,是不是能拆了做别的用途?”
朱樉吃完饭,摸着肚子,半眯起眼睛,说起石油蒸馏设备。
从延长县带来的石油,到这边全部提炼完,牧民们多了石蜡和石脂用,都是免费,战后安抚人心。
“由此地向西,三千多里,有个地方叫吐鲁番,吐鲁番西边的位置,有个地方叫亦力把力,现在属于东察合台汗国。
那里有石油,从那里运石油过来,咱们就可以蒸馏提炼东西了,那里还有盐湖,其实路途中间也有盐湖,对!有。”
里长指指西边的方向,告诉朱樉什么地方有石油。
朱樉眨眨眼睛:“那么远?还不如从延长县往这边运呢!何必跑到那里,又不是咱们的地盘。”
“对呀!不是咱的地盘,才需要跟他们加强交流,他们离海边远。
咱制作琉璃的煤油灯,便宜卖给他们,然后他们运过来一桶石油,咱给他们十分之一桶的柴油。免费再给他们十分之一左右的沥青,他们可以拿回去点火把,或者守城用。
他们自己的石油点不了煤油灯,咱们的柴油能点,等他们到这边,咱们从别处送来的货也与他们买卖。
这不就有了商路嘛!距离远一点不怕,再远还有丝绸之路远?从殿下的封地可是能够通过西域进行贸易的。
商业先接触上,如此就能够调动南方的商人把东西运到这里。
现在盐不值钱了,盐引也没用了,资本需要找到新的方向。
咱把一部分利润给那些商人,和林及沿途地区就是商路所在,有助于稳固众多土堡之间的商品种类与数量。
商人会发现土堡的情况,从而把东西贩卖过来,并把东西运回去,比如蜂蜜、奶酪、酥油等。
以技术提供重要商品,带动整个地区大范围的资本注入,才是一个地区稳定的基础。
不然一个个土堡仅仅作为牧民的补给点和冬季安身处,就成了孤城啊!”
里长取来纸笔,边说边画出来大概的地图和运输路线,以及商人们过来后在各土堡之间寻找利润差的支线。
朱樉:“……”
屋子里热,他擦汗,脸红,他绝对不是羞赧,跟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