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46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被他握着手的看上去有六十多岁,实际上不到五十岁的人眼泪吧嗒吧嗒掉。

      哽咽着一句话说不出来,想要跪下,又被朱元璋给架着。

      朱元璋就这样不厌其烦地一个个说着话,收买人心的东西太廉价了。

      朱标跟在后面,开始发礼物,都是之前队伍里人使用的,还有剩。

      肥皂、香皂、护肤品、绷带、指甲刀……

      负责管理这边盐场的转运使、判官跟百夫长只能跟在后面,别看都转运使是从三品的官,在这艘船上还是小官。

      同知、副使和判官更不用说,倒是百夫长管着这个通州下辖的吕四场盐场,他能跟在旁边,介绍些情况。

      等朱元璋带着儿子一个个慰问好,菜也做好了。

      盐工们一人一碗黄酒,先吃菜,饼没烙完呢!菜能大锅炒,饼得一张张烙。

      年岁大的人被刻意安排在朱元璋旁边,显得亲民。

      “老哥咱先喝口酒。”朱元璋端碗。

      “谢陛下!”老灶户跟着举碗,喝一大口,旁边的宫女帮忙布菜。

      朱元璋等对方吃两口菜之后,再出声:“现在一天能赚多少钱?”

      “回陛下问,多的一个月能拿到两贯钱,少的也有一贯。

      陛下,盐场不赚钱,前时煮盐,按照煮出来的量算钱,现在晒盐,给钱的量跟着增加。

      好比现在一个人能干以前十个人的活儿,那出来的同样重量的盐的工钱就是以前的一成。

      不过出的盐太多了,听闻是陛下的安排,叫多给钱,咱晒盐是煮盐赚的两倍。”

      老盐工说一下自己是怎么被剥削的,效率提高十倍,计件单价降低十倍。

      只不过二十倍的时候,还是降十倍那个样子,属于收入翻一倍。

      “剩下的都是卖鱼的钱?”朱元璋算了下账,灶户一个月赚不了多少,煮盐辛苦,然后官府收盐,灶户只能把盐卖给官府。

      灶户会给一片种草的地方,灶户自己割草来煮盐,煮好了盐卖给官府。

      一旦当了灶户,世代都是灶户,不准离开。

      灶户一般一个人一天赚十五文,在这边属于高收入群体。

      按照灶丁说的话,即,他们在晒盐方面平均一天赚三十文,也不算少了,南京那里干一天才有多少钱?

      既然最少的都能赚一贯,多出来的钱显然是捕鱼的,两贯的厉害了,一天得有六十多文。

      “确实是做鱼的钱,咱说的一贯,是咱家的大孩子,小孩子帮忙一个月也能捞到一两百文。”老盐工怕陛下误会,单独说一下。

      第668章 鱼能烤片固籍退

      朱元璋听完对方的话微微一愣,大的孩子赚一贯?小的那是几岁?一二百文?

      “宜长,你们出的主意,倒是让灶户富起来喽!”朱元璋对里长说。

      “陛下,你还没算灶户的草荡,草荡可以养鸭子和大鹅,芦苇不拿来煮盐,地还是灶户的。”

      里长提醒,可不仅仅是晒盐、捕鱼的钱,还有额外的养殖收入。

      草荡属于灶户标配,不给草荡灶户无法煮盐。

      草荡不允许拿来种别的东西,必须是芦苇,种粮食受罚,买卖与租赁同样禁止。

      如今煮盐没了,换成晒盐,草荡依旧属于灶户,他们会养鸭子与鹅。

      草荡本身就吸引野生的鸭子等鸟类过去,灶户就吃到了肉和蛋。

      朱元璋又转回头看刚刚吃了两口菜的老盐工:“老哥家中养了鸭子?”

      老盐工摇头:“陛下,不会养,有人来说过应该养,咱一家人忙,觉得赚这个钱就很好了。

      后来没人再提,咱就安稳地晒盐、出海捕鱼、回来加工,咱家那小儿子别看才七岁,收拾鱼也很厉害。

     &em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