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614节(1/3)
下丘村无所谓,做了新的菜拿给宫里的人,爱吃的就吃,不爱吃的说一下哪里不符合要求,就知道每人的口味什么样了。
下丘村没有固定的菜,按照不同人的需求来做,同样的酱茄条,有人愿意吃蒜末多的,有人愿意吃咸点的,还有的喜欢豆瓣酱……
根据每个人的口味来做,包括怀孕的,像太子妃,她口味会变,随着来变化做菜就行。
酒楼不行,天知道谁爱吃什么,只能尽量地把菜细分。
包括给四弟准备的焖炉烤鸭,要在北平行省用,那里水多,养鸭子容易。
官员们中午吃过香酥鸭,确实香,解馋,油大,先蒸后炸,缺油水的人最爱吃。
什么时候百姓不缺油水了,这样的美食也就到了落幕的时刻,不会再有人趋之若鹜。
从买肉买肥的到买肉买瘦,便看出国家经济状况如何。
当排骨的价钱比肉贵,就说明社会收入水平。
大明百姓还缺油水,便宜的铁板鸭架和鸡架依旧是好东西。
还是郭知府出声:“殿下,池塘挖了,由于附近有河流,无河流之处,难以养殖鸭鹅,可有良方?”
他学会直接提要求了,不能算计,被识破了好尴尬,得谢罪。
“种树、种荆棘类的、种枣子,打井,先把植物养活了,等下雨的时候它们会帮着储水,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要有种子育苗的基地,选择土壤好的地方,追求速度的话,扦插,派人养护,有个三四年就结枣子了。到时候咱看着差不多了,过来就藩,种了咱就藩的时候就有,不种还得咱过来种。
一定要种树,回头咱叫父皇下令,大同府、平阳府,都得给咱种树,不要连累咱。”
朱棡一脸嫌弃的样子,他知道一旦北面的大同和南边的平阳出问题,父皇保证让自己救。
下丘村给出的办法是沿黄河与长江沿岸,使劲种树,种防护林,然后再种经济林,其他的灌木等。
黄河得先减少泥沙入河,然后再考虑把原来的泥沙给冲进海里,地上悬河便能落下去。
每年黄河冰封后,下游河道清淤,等来年开春开河,水冲下来,把没掏好的泥沙冲走。
长此以往,只要坚持下去,地上河保证消失,再不担心发洪水。
太原府的官员没有如此大的规划,他们对自己的太原府都很愁,按部就班来做,现在已经朝纲了,前人没这么安排过。
同知柴殊听着,眉头紧锁:“殿下可否等百姓收完麦子,再种下其他作物后安排活计?”
另五个人点头,不是咱们不听命令,实在是百姓忙不过来。
“没说让百姓现在去干,咱带着收割机和翻耕机、起垄器、打井机。
黄土地打井容易,最怕的是有大石头,可费钻头了。
水层浅的地方用压力井,自己手动压,效率比较低,却好过没水。
水层深的井口大,上辘轳,咱也有抽水机,或者双孔循环的方式,蜀地抽卤水就这么干的。”
朱棡根本没想过叫百姓去挖井,遇到黄泥地,一锹一锹地挖,一边挖一边渗水,麻烦死了。
队伍带着各种设备,一口井管一大片地方的耐旱作物,旱的时候给点水便茁壮成长,等长大了,下雨储水多,地下水位跟着升高。
朱樉帮着弟弟补充:“待形成规模,林地、灌木丛里可养鸡,只要有鸡,咱们必然有办法吃。
咱那里也一样,把周围的州府整合起来,以西安府为中心,打造大区域经济环境。
其他地方富裕了,咱们自己的封地才有好日子过,要不总得补贴他们。”
“咱那同样。”朱棣附和:“父皇见咱们的封地好,一道命令下来,咱这等劳苦命就得动起来。
与其那般,不如现在帮着旁边的州府,总归逃不掉的。
到时咱的封地收入那么高,咱又能花多少?还
下丘村没有固定的菜,按照不同人的需求来做,同样的酱茄条,有人愿意吃蒜末多的,有人愿意吃咸点的,还有的喜欢豆瓣酱……
根据每个人的口味来做,包括怀孕的,像太子妃,她口味会变,随着来变化做菜就行。
酒楼不行,天知道谁爱吃什么,只能尽量地把菜细分。
包括给四弟准备的焖炉烤鸭,要在北平行省用,那里水多,养鸭子容易。
官员们中午吃过香酥鸭,确实香,解馋,油大,先蒸后炸,缺油水的人最爱吃。
什么时候百姓不缺油水了,这样的美食也就到了落幕的时刻,不会再有人趋之若鹜。
从买肉买肥的到买肉买瘦,便看出国家经济状况如何。
当排骨的价钱比肉贵,就说明社会收入水平。
大明百姓还缺油水,便宜的铁板鸭架和鸡架依旧是好东西。
还是郭知府出声:“殿下,池塘挖了,由于附近有河流,无河流之处,难以养殖鸭鹅,可有良方?”
他学会直接提要求了,不能算计,被识破了好尴尬,得谢罪。
“种树、种荆棘类的、种枣子,打井,先把植物养活了,等下雨的时候它们会帮着储水,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要有种子育苗的基地,选择土壤好的地方,追求速度的话,扦插,派人养护,有个三四年就结枣子了。到时候咱看着差不多了,过来就藩,种了咱就藩的时候就有,不种还得咱过来种。
一定要种树,回头咱叫父皇下令,大同府、平阳府,都得给咱种树,不要连累咱。”
朱棡一脸嫌弃的样子,他知道一旦北面的大同和南边的平阳出问题,父皇保证让自己救。
下丘村给出的办法是沿黄河与长江沿岸,使劲种树,种防护林,然后再种经济林,其他的灌木等。
黄河得先减少泥沙入河,然后再考虑把原来的泥沙给冲进海里,地上悬河便能落下去。
每年黄河冰封后,下游河道清淤,等来年开春开河,水冲下来,把没掏好的泥沙冲走。
长此以往,只要坚持下去,地上河保证消失,再不担心发洪水。
太原府的官员没有如此大的规划,他们对自己的太原府都很愁,按部就班来做,现在已经朝纲了,前人没这么安排过。
同知柴殊听着,眉头紧锁:“殿下可否等百姓收完麦子,再种下其他作物后安排活计?”
另五个人点头,不是咱们不听命令,实在是百姓忙不过来。
“没说让百姓现在去干,咱带着收割机和翻耕机、起垄器、打井机。
黄土地打井容易,最怕的是有大石头,可费钻头了。
水层浅的地方用压力井,自己手动压,效率比较低,却好过没水。
水层深的井口大,上辘轳,咱也有抽水机,或者双孔循环的方式,蜀地抽卤水就这么干的。”
朱棡根本没想过叫百姓去挖井,遇到黄泥地,一锹一锹地挖,一边挖一边渗水,麻烦死了。
队伍带着各种设备,一口井管一大片地方的耐旱作物,旱的时候给点水便茁壮成长,等长大了,下雨储水多,地下水位跟着升高。
朱樉帮着弟弟补充:“待形成规模,林地、灌木丛里可养鸡,只要有鸡,咱们必然有办法吃。
咱那里也一样,把周围的州府整合起来,以西安府为中心,打造大区域经济环境。
其他地方富裕了,咱们自己的封地才有好日子过,要不总得补贴他们。”
“咱那同样。”朱棣附和:“父皇见咱们的封地好,一道命令下来,咱这等劳苦命就得动起来。
与其那般,不如现在帮着旁边的州府,总归逃不掉的。
到时咱的封地收入那么高,咱又能花多少?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