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774节(2/3)
其实有东西,旁边的池塘中种了荷花,有荷叶,用它来托豆腐最合适。
只不过大家还想看看荷叶,全给摘了,池塘就光秃秃了。
四个亲王昨天睡得早,现在专门为孩子提供服务,切豆腐,旁边有人打秤。
朱橚下刀,切一块,人家提供了一斤豆子,要给人家二斤豆腐,切出来一块,宫女给放到秤上:“一斤八两。”
“差这么多?咱……拿回来,重新切,这个咱们吃吧!”
朱橚露出羞赧的样子,他差人家半斤的秤,一斤十六两,一斤八两差八两,怎么补啊?再切一点放上去?
重新切,这次上秤,宫女报数:“二斤六两。”
“行,拿走吧!里面有水,回家估计就差不多二斤了。”
朱橚懂得切豆腐的规矩,人家要二斤,你切多了,你往下切,那一点不值得下刀,切下来再卖给谁?只能是给别人的秤准了,再搭个添头,那就添这个吧!
总不能别人买二斤豆腐,给人家四块豆腐拼成二斤,你看他下次还来你家买豆腐不。甚至当场就不干了。
“吴王殿下你真好!”孩子眼睛亮亮的,多了六两哦!
“甭夸!咱也是不熟练,一刀下来许多不许少,今天就得吃掉,中午不吃,用井水泡上,不然就馊了。”
朱橚倒是实在,承认自己的刀功差,又告诉孩子如何处理豆腐。
第1171章 行业冲击借便利
比起亲王们,下丘村的人切豆腐切得准,练出来了,总做豆腐。
即便如此,下丘村一刀刀的都是按照一斤豆子给二斤二两的比例来,旁边有人不停地过秤。
这个比例很好找,做豆腐压出水的时候有格子,一个格子基本上就是一斤左右,稍微偏一点就多出来了。
切十六斤正好让出来一个格子的位置,旁边还放几块豆腐,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有孩子太小,或者是年岁太大的人,多给半块。
本地百姓没有失业的,大家会想办法找活干,怕吃不饱饭饿肚子。
需要救济的有军士们管理的养济院,他们亲自去一家家聊天,交流感情,让别人上课识字,讲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处理方式。
学的人只要合格,就奖励肥皂、蛤蜊油、蚊香等东西。
养济院的名额不接受申请,军士自己看,确实难以生存,就给粮食和油,没有人照顾的安排到养济院里雇人照看。
养济院不限制名额,按照实际需求入账,再把账上交,上面给东西或钱。
此刻下丘村观察年岁大的人,看看是否有需要被救济的,若觉得身体状态不好,就问问军士这人是否在名单中,不在的话填进去。
“我家的,我家领豆腐。”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领着個流鼻涕的四五岁的小丫头,递上凭证。
铃儿看一眼凭证,皱眉,又瞧瞧小丫头:“风热,太医,过来给把脉,抓药,三伏天流鼻涕。
你俩怎么往回拿?什么都没带,我叫人给你们送回去吧!等一下,你家哪来的那么多坏的豆子?”
铃儿先找人给小丫头看病,又问起豆子的事情,凭证是一摞,加起来有一百斤豆子。
莫说孩子没拿器皿,拿了也带不回去,二百斤豆腐,按照给别人的比例,要给出来二百二十五斤豆腐,一斤豆子给二斤二两豆腐这么算的。
凭证没错,没人能在短时间内造假,纸上有钢印,这东西想要压出来,必须做一个压的工具,十几个小时来不及。
小男孩看看自己的妹妹,露出笑容:“谢谢,谢谢谢谢!我家做豆腐的,这都是总买豆腐的人帮着换来的纸条。”
说着他不好意思了,好像故意找人来骗豆腐一样。
铃儿一愣,同样不好意思了,自己的队伍给人家换豆腐,把本地做豆腐的给顶了。
做豆腐赚不到什么钱,夏天热、冬天冷,赚那点辛苦钱非常不容易,卖不动就砸手里,最怕下
只不过大家还想看看荷叶,全给摘了,池塘就光秃秃了。
四个亲王昨天睡得早,现在专门为孩子提供服务,切豆腐,旁边有人打秤。
朱橚下刀,切一块,人家提供了一斤豆子,要给人家二斤豆腐,切出来一块,宫女给放到秤上:“一斤八两。”
“差这么多?咱……拿回来,重新切,这个咱们吃吧!”
朱橚露出羞赧的样子,他差人家半斤的秤,一斤十六两,一斤八两差八两,怎么补啊?再切一点放上去?
重新切,这次上秤,宫女报数:“二斤六两。”
“行,拿走吧!里面有水,回家估计就差不多二斤了。”
朱橚懂得切豆腐的规矩,人家要二斤,你切多了,你往下切,那一点不值得下刀,切下来再卖给谁?只能是给别人的秤准了,再搭个添头,那就添这个吧!
总不能别人买二斤豆腐,给人家四块豆腐拼成二斤,你看他下次还来你家买豆腐不。甚至当场就不干了。
“吴王殿下你真好!”孩子眼睛亮亮的,多了六两哦!
“甭夸!咱也是不熟练,一刀下来许多不许少,今天就得吃掉,中午不吃,用井水泡上,不然就馊了。”
朱橚倒是实在,承认自己的刀功差,又告诉孩子如何处理豆腐。
第1171章 行业冲击借便利
比起亲王们,下丘村的人切豆腐切得准,练出来了,总做豆腐。
即便如此,下丘村一刀刀的都是按照一斤豆子给二斤二两的比例来,旁边有人不停地过秤。
这个比例很好找,做豆腐压出水的时候有格子,一个格子基本上就是一斤左右,稍微偏一点就多出来了。
切十六斤正好让出来一个格子的位置,旁边还放几块豆腐,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有孩子太小,或者是年岁太大的人,多给半块。
本地百姓没有失业的,大家会想办法找活干,怕吃不饱饭饿肚子。
需要救济的有军士们管理的养济院,他们亲自去一家家聊天,交流感情,让别人上课识字,讲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处理方式。
学的人只要合格,就奖励肥皂、蛤蜊油、蚊香等东西。
养济院的名额不接受申请,军士自己看,确实难以生存,就给粮食和油,没有人照顾的安排到养济院里雇人照看。
养济院不限制名额,按照实际需求入账,再把账上交,上面给东西或钱。
此刻下丘村观察年岁大的人,看看是否有需要被救济的,若觉得身体状态不好,就问问军士这人是否在名单中,不在的话填进去。
“我家的,我家领豆腐。”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领着個流鼻涕的四五岁的小丫头,递上凭证。
铃儿看一眼凭证,皱眉,又瞧瞧小丫头:“风热,太医,过来给把脉,抓药,三伏天流鼻涕。
你俩怎么往回拿?什么都没带,我叫人给你们送回去吧!等一下,你家哪来的那么多坏的豆子?”
铃儿先找人给小丫头看病,又问起豆子的事情,凭证是一摞,加起来有一百斤豆子。
莫说孩子没拿器皿,拿了也带不回去,二百斤豆腐,按照给别人的比例,要给出来二百二十五斤豆腐,一斤豆子给二斤二两豆腐这么算的。
凭证没错,没人能在短时间内造假,纸上有钢印,这东西想要压出来,必须做一个压的工具,十几个小时来不及。
小男孩看看自己的妹妹,露出笑容:“谢谢,谢谢谢谢!我家做豆腐的,这都是总买豆腐的人帮着换来的纸条。”
说着他不好意思了,好像故意找人来骗豆腐一样。
铃儿一愣,同样不好意思了,自己的队伍给人家换豆腐,把本地做豆腐的给顶了。
做豆腐赚不到什么钱,夏天热、冬天冷,赚那点辛苦钱非常不容易,卖不动就砸手里,最怕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