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44节(2/4)
,则每日支一升。”
朱高煦讲出了明初军户的具体待遇,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这些日子总有人问他,他都说的有些烦了。
一名军士的开销并不低,哪怕按照最低待遇来,一年最少也要消耗月粮十二石,盐十二斤,三十六斤黄酒,三十六斤猪肉。
这还只是负责屯田的军士,而负责作战的士兵则是按照每个兵种的最高规格来,在酒、肉、盐上虽然没有差别,但他们多出了行粮。
负责作战的士兵,一年十二个月里,基本有十个月都要外出,因此多了一升到一升五的行粮,一年算下来也就多了三石左右的粮食。
面对朱高煦的讲解,早已了然于胸的徐辉祖则是不紧不慢的询问:“如此,卫所之中各兵粮若是折钱,则为几钱?”
“这……”朱高煦大概知道徐辉祖要说什么了,但他还是很快回答道:
“屯田兵约耗费五贯二三,战兵步卒约六贯二,战兵骑卒约十二贯。”
“那若按照你的要求来养军,费用增加几何?”徐辉祖脸上的笑意已经藏不住了,而朱高煦听闻略微皱眉,却只能答道:
“按我之法养兵,步卒约十贯,骑卒约十八贯。”
“那一所屯田,能养兵几何?”徐辉祖不断质问,朱高煦虽然皱眉,却也从容回答:
“若是废除屯田兵,只保留战兵,而所内赋税保持十赋一的话,北平的一个卫所可养三百骑兵,八百步卒。”
“北平……”听到朱高煦的话,徐辉祖摇了摇头:
“天下很大,如北平那样每军户五十亩的地方并不多,江南之地大多是每户二十亩,若是按照你的方法缴纳赋税来养兵,一个卫所只能养二百骑兵,四百步卒。”
“你这办法若是推行,天下三百三十卫所,仅能养骑兵五万,步卒二十四万。”
“若是再算上甲胄、军械,马匹,那这个情况还要打个七折,仅二十万兵马。”
“区区二十万兵马,如何戍卫偌大的大明朝?怕是连北地都守不好。”
“高煦……”徐辉祖对朱高煦叹了口气:“你的想法是好的,但在陛下所制定的规矩内,你所想的是不合适的。”
“即便将军屯田的赋税提升到五赋一,所能养的军队也不过只有四十万。”
“这点兵力想要顾及方方面面,恐怕太过为难了……”
徐辉祖准备起身离开,因为他认为自己说的话已经足够明显了。
在他看来,朱高煦的这套办法确实可以,但却不适用现在的大明,因为他的办法必须要动到户部的钱粮,但那就违背了朱元璋制定的“养天下兵马不费百姓一粒米”的政策。
他正欲要走,只是面对他的提醒,朱高煦却一句话让他留在了原地。
“小子这套办法,本就不是为卫所服务……”
第64章 募兵之论
“小子这套办法,本就不是为卫所服务……”书房内,当朱高煦的声音响起,徐辉祖立马就愣住了,并很快想到了他的想法。
他看着眼前的朱高煦,突然觉得与自家外甥生出了一种陌生感。
改动朱元璋的政策……想过这种事情的人,大多都已经埋在土里了,自家这个外甥明明知道,却还是敢提出来。
一时间,徐辉祖脸色阴晴不定,他抬腿便要走,但朱高煦却继续道:
“眼下爷爷的卫所制还能用,但我观南北隋唐诸多朝代的府兵制,多是在开国四十年后便战力下降,七八十年后便不堪大用。”
“小子所做的,不是谋眼下,而是谋的未来。”
“……”听到朱高煦的话,徐辉祖停住了要走的脚步。
最少从他的话来看,他并不是觉得朱元璋的制度有问题,而是为了未来做打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就可以留下来了。
“南北隋唐之府兵制所用数百年,我大明卫所制如何当不得数百年?”
&
朱高煦讲出了明初军户的具体待遇,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这些日子总有人问他,他都说的有些烦了。
一名军士的开销并不低,哪怕按照最低待遇来,一年最少也要消耗月粮十二石,盐十二斤,三十六斤黄酒,三十六斤猪肉。
这还只是负责屯田的军士,而负责作战的士兵则是按照每个兵种的最高规格来,在酒、肉、盐上虽然没有差别,但他们多出了行粮。
负责作战的士兵,一年十二个月里,基本有十个月都要外出,因此多了一升到一升五的行粮,一年算下来也就多了三石左右的粮食。
面对朱高煦的讲解,早已了然于胸的徐辉祖则是不紧不慢的询问:“如此,卫所之中各兵粮若是折钱,则为几钱?”
“这……”朱高煦大概知道徐辉祖要说什么了,但他还是很快回答道:
“屯田兵约耗费五贯二三,战兵步卒约六贯二,战兵骑卒约十二贯。”
“那若按照你的要求来养军,费用增加几何?”徐辉祖脸上的笑意已经藏不住了,而朱高煦听闻略微皱眉,却只能答道:
“按我之法养兵,步卒约十贯,骑卒约十八贯。”
“那一所屯田,能养兵几何?”徐辉祖不断质问,朱高煦虽然皱眉,却也从容回答:
“若是废除屯田兵,只保留战兵,而所内赋税保持十赋一的话,北平的一个卫所可养三百骑兵,八百步卒。”
“北平……”听到朱高煦的话,徐辉祖摇了摇头:
“天下很大,如北平那样每军户五十亩的地方并不多,江南之地大多是每户二十亩,若是按照你的方法缴纳赋税来养兵,一个卫所只能养二百骑兵,四百步卒。”
“你这办法若是推行,天下三百三十卫所,仅能养骑兵五万,步卒二十四万。”
“若是再算上甲胄、军械,马匹,那这个情况还要打个七折,仅二十万兵马。”
“区区二十万兵马,如何戍卫偌大的大明朝?怕是连北地都守不好。”
“高煦……”徐辉祖对朱高煦叹了口气:“你的想法是好的,但在陛下所制定的规矩内,你所想的是不合适的。”
“即便将军屯田的赋税提升到五赋一,所能养的军队也不过只有四十万。”
“这点兵力想要顾及方方面面,恐怕太过为难了……”
徐辉祖准备起身离开,因为他认为自己说的话已经足够明显了。
在他看来,朱高煦的这套办法确实可以,但却不适用现在的大明,因为他的办法必须要动到户部的钱粮,但那就违背了朱元璋制定的“养天下兵马不费百姓一粒米”的政策。
他正欲要走,只是面对他的提醒,朱高煦却一句话让他留在了原地。
“小子这套办法,本就不是为卫所服务……”
第64章 募兵之论
“小子这套办法,本就不是为卫所服务……”书房内,当朱高煦的声音响起,徐辉祖立马就愣住了,并很快想到了他的想法。
他看着眼前的朱高煦,突然觉得与自家外甥生出了一种陌生感。
改动朱元璋的政策……想过这种事情的人,大多都已经埋在土里了,自家这个外甥明明知道,却还是敢提出来。
一时间,徐辉祖脸色阴晴不定,他抬腿便要走,但朱高煦却继续道:
“眼下爷爷的卫所制还能用,但我观南北隋唐诸多朝代的府兵制,多是在开国四十年后便战力下降,七八十年后便不堪大用。”
“小子所做的,不是谋眼下,而是谋的未来。”
“……”听到朱高煦的话,徐辉祖停住了要走的脚步。
最少从他的话来看,他并不是觉得朱元璋的制度有问题,而是为了未来做打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就可以留下来了。
“南北隋唐之府兵制所用数百年,我大明卫所制如何当不得数百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