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117节(2/3)
样从南京城回到北平。
从个人来说,朱高煦希望他们能回去,但是从他的身份和未来来说,他更希望他们俩人死在南京城……
“殿下,您要去吉林卫了,那日后我若立了军功,能调过去吗?”
杨展眼巴巴的看着朱高煦,舍不得离开朱高煦是真的,想跟着朱高煦建功立业也是真的。
“北边的战事估计不会太频繁,你们俩最好还是在云南和沿海比较好,若是想建立功勋也简单……”
朱高煦安抚道:“云南未来几年恐怕不会太平,王瑄你回去后得与你爹一起做好准备,毕竟金齿卫负责永昌的金银矿,而且距离三宣六慰太近了,我观那麓川多有不服管教之徒,想来日后必定会战火再燃。”
“至于杨展……”朱高煦沉吟片刻后才指点道:“我之前说等你大比结束后送你富贵,但如今看来却是不能了。”
“没事殿下,我好歹也得了个百户官。”杨展笑着回应,自从王瑄被逼着交出矿图后,他便不再想着自家殿下的那份礼了。
“也好……”朱高煦颔首,随后又交代道:
“你驻守宁波,日后最好想个办法跟着杨文去平倭。”
“如今浙江倭寇南北逃窜,但这毕竟只是浙江一省的沿海倭寇,那北方和两广一带倭寇甚众,以杨文的平倭速度来看,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你还有时间立功。”
“况且即便平倭结束,恐怕也不会太平无事,倭寇老巢尽数在南洋,只要水师撤走,他们又会卷土重来,与北方的鞑子一般进进退退,沿海必定不堪其扰,届时平倭水师恐怕会常年在两广闽浙一带游弋。”
“沿海,有你立功的地方,无须要与我前往北边才能立功。”
朱高煦如此说着,杨展却也点了头,对自己的未来清晰了几分。
他们二人开始分析自己,而朱高煦也看着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说。
他刚从王俭那回来,心里自然对这些南边的兄弟产生了复杂情绪。
眼下的他们能与自己相谈甚欢,是因为自己是大明的渤海郡王,燕府的二殿下,大明洪武皇帝的第十孙。
若是有一天这些头衔都被瓦解,自己要顶着“反贼”的身份再度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到底会选择帮自己,还是选择帮朝廷来打自己?
他很想当面对杨展和王瑄,问他们日后会不会帮自己,但他更清楚他所知的那些事情只能憋在心里,不能与任何一个人说。
这种明知日后很大可能会成为敌人,却还要和他们交为朋友的感觉令人窒息。
似乎渐渐地,自己也提前领会到了什么叫做孤家寡人……
第121章 除夕守岁
“咳咳……”药味、咳嗽声……
这些本不该出现在乾清宫的存在,却在这腊月的尾巴出现了。
躺在拔步床上,朱元璋的身体比半个多月前略微消瘦了几分。
此刻他正看着为自己诊脉的御医,那老御医也在他的目光注视下,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诊脉。
“陛下的脉象与此前依旧,还是因为寒气入体而导致的风寒,只要继续服用大约五副药就应该可以痊愈了。”
御医如实汇报了自己诊断出的脉象,而早年当过游方和尚的朱元璋也会时不时为自己诊脉,因此他清楚这御医说的没有错。
他摆了摆手示意御医退下,而后又示意站在角落的武官上前。
御医很明事理的快速起身离开,等武官上前时,他已经走出了养心殿内。
“陛下……”武官轻声开口,朱元璋却咳嗽了几声,然后才道:“如何了?”
“渤海王并未阳奉阴违,而是都按照答应陛下您的话在选拔工匠,护卫军。”
“此外,护卫军与工匠中,已经被臣收买了十六人,即便殿下带着他们前往了吉林卫,只要路过辽东时提前等待的人将信鸽给他们,他们也能与南京通消息,不会消息断绝。”
武官说出了这些天老朱吩咐他的事情
从个人来说,朱高煦希望他们能回去,但是从他的身份和未来来说,他更希望他们俩人死在南京城……
“殿下,您要去吉林卫了,那日后我若立了军功,能调过去吗?”
杨展眼巴巴的看着朱高煦,舍不得离开朱高煦是真的,想跟着朱高煦建功立业也是真的。
“北边的战事估计不会太频繁,你们俩最好还是在云南和沿海比较好,若是想建立功勋也简单……”
朱高煦安抚道:“云南未来几年恐怕不会太平,王瑄你回去后得与你爹一起做好准备,毕竟金齿卫负责永昌的金银矿,而且距离三宣六慰太近了,我观那麓川多有不服管教之徒,想来日后必定会战火再燃。”
“至于杨展……”朱高煦沉吟片刻后才指点道:“我之前说等你大比结束后送你富贵,但如今看来却是不能了。”
“没事殿下,我好歹也得了个百户官。”杨展笑着回应,自从王瑄被逼着交出矿图后,他便不再想着自家殿下的那份礼了。
“也好……”朱高煦颔首,随后又交代道:
“你驻守宁波,日后最好想个办法跟着杨文去平倭。”
“如今浙江倭寇南北逃窜,但这毕竟只是浙江一省的沿海倭寇,那北方和两广一带倭寇甚众,以杨文的平倭速度来看,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你还有时间立功。”
“况且即便平倭结束,恐怕也不会太平无事,倭寇老巢尽数在南洋,只要水师撤走,他们又会卷土重来,与北方的鞑子一般进进退退,沿海必定不堪其扰,届时平倭水师恐怕会常年在两广闽浙一带游弋。”
“沿海,有你立功的地方,无须要与我前往北边才能立功。”
朱高煦如此说着,杨展却也点了头,对自己的未来清晰了几分。
他们二人开始分析自己,而朱高煦也看着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说。
他刚从王俭那回来,心里自然对这些南边的兄弟产生了复杂情绪。
眼下的他们能与自己相谈甚欢,是因为自己是大明的渤海郡王,燕府的二殿下,大明洪武皇帝的第十孙。
若是有一天这些头衔都被瓦解,自己要顶着“反贼”的身份再度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到底会选择帮自己,还是选择帮朝廷来打自己?
他很想当面对杨展和王瑄,问他们日后会不会帮自己,但他更清楚他所知的那些事情只能憋在心里,不能与任何一个人说。
这种明知日后很大可能会成为敌人,却还要和他们交为朋友的感觉令人窒息。
似乎渐渐地,自己也提前领会到了什么叫做孤家寡人……
第121章 除夕守岁
“咳咳……”药味、咳嗽声……
这些本不该出现在乾清宫的存在,却在这腊月的尾巴出现了。
躺在拔步床上,朱元璋的身体比半个多月前略微消瘦了几分。
此刻他正看着为自己诊脉的御医,那老御医也在他的目光注视下,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诊脉。
“陛下的脉象与此前依旧,还是因为寒气入体而导致的风寒,只要继续服用大约五副药就应该可以痊愈了。”
御医如实汇报了自己诊断出的脉象,而早年当过游方和尚的朱元璋也会时不时为自己诊脉,因此他清楚这御医说的没有错。
他摆了摆手示意御医退下,而后又示意站在角落的武官上前。
御医很明事理的快速起身离开,等武官上前时,他已经走出了养心殿内。
“陛下……”武官轻声开口,朱元璋却咳嗽了几声,然后才道:“如何了?”
“渤海王并未阳奉阴违,而是都按照答应陛下您的话在选拔工匠,护卫军。”
“此外,护卫军与工匠中,已经被臣收买了十六人,即便殿下带着他们前往了吉林卫,只要路过辽东时提前等待的人将信鸽给他们,他们也能与南京通消息,不会消息断绝。”
武官说出了这些天老朱吩咐他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