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123节(3/3)
从中午整整睡到了凌晨。
他洗漱一番去到了甲板上,尽管是凌晨,但那甲板上依旧有着三五成群的护卫军兄弟。
朱高煦与他们聊了聊,他们多是上直十二卫里听着朋友推荐而加入了吉林卫。
在他们脸上,朱高煦可以看到他们对前往吉林的迷茫,对军功的渴望,对出人头地的向往。
朱高煦没什么说的,只是在漆黑的甲板上吹了吹冷风,随后就返回了船舱里。
约过了两个时辰左右,他们抵达了淮安府的淮安水驿。
到了这里,朱高煦他们就得下船了。
这倒不是水路不能继续往前走,而是如果他们继续往前走,从济宁或者滕县下船前往莱州的话,他们就必须面对道路破损的问题了。
大明在南直隶与山东互通的只有一条水驿和两条陆驿。
一条从淮安往沐阳、赣榆、高密、平度到莱州,另一条则是从济宁一路往北平。
如果想要走济宁去莱州倒也可以走,只是道路不如淮安往莱州的驿道好走。
因此在船只抵达淮安后,朱高煦等人花费半个时辰将东西从船上搬下,随后一行二百余人马开始走陆路往莱州而去。
只是转瞬间,朱高煦他们便赶了三天路,来到了赣榆县的地界。其中值得一说的是,这一路上不仅是两淮境内的城墙遭遇推平重建,便是山东一带也有这样的遭遇。
不过老朱的战略眼光确实是历史第一档的存在,他早早就让山东百姓在诸如济南、济宁、东平、滕县等要点修建了完备的砖石城墙。
这么看来,朱棣在济南、东平一带撞得头破血流倒也不奇怪了,毕竟是自家亲爹一手督造的防线。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放下心来,沉浸式享受着北归。
路途上,朱高煦见到了许多荒废的田地,旁边还有一群忙着开垦的百姓。
除此之外,他还能见到许多放牧的百姓。
一些八九岁的娃娃带着几条猎犬就放牧着十几只羊,在见到朱高煦他们这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人时,这些娃娃还会站在路旁,羡慕的看着他们。
“这牧民居然比农民还多……”
马背上的林五六诧异的望着那比农民还多的牧民队伍,但朱高煦却平淡道:
“虽说忽必烈本人善于治国,也注重农事,但他下面的那群贵族却根本不管这些。”
“忽必烈死后,那些不通事务的贵族将北方及两淮地区的大片耕地废掉,将耕地改建牧场,如此几十年下来,许多北方和两淮的百姓都不会种地,只能以放牧为生。”
“加上河道泛滥,原本就不得支持的耕农,自然就转为牧民了。”
朱高煦对元朝没有太大的恶感,毕竟大明已经代表汉人把仇给报了。
因此对于元朝好的一面,他也没有像许多人一样忽略。
诚然元朝在北方及两淮、四川一带制造了大屠杀,但忽必烈本人还是很注重农事的。
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忽必烈时期的元朝对于中原的农业促进贡献还是很明显的。
这里从元代的《农桑辑要》、《农书》及《农桑衣食撮要》等三本农业书籍就能看出。
不止农业,忽必烈时期的元朝从商业、经济和文化宗教上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很多方面其实比宋朝更有优势。
只可惜,忽必烈毕竟是蒙古人之中的异类,自从他死了之后,元朝的农业就开始遭到了蒙古贵族的疯狂破坏。
他洗漱一番去到了甲板上,尽管是凌晨,但那甲板上依旧有着三五成群的护卫军兄弟。
朱高煦与他们聊了聊,他们多是上直十二卫里听着朋友推荐而加入了吉林卫。
在他们脸上,朱高煦可以看到他们对前往吉林的迷茫,对军功的渴望,对出人头地的向往。
朱高煦没什么说的,只是在漆黑的甲板上吹了吹冷风,随后就返回了船舱里。
约过了两个时辰左右,他们抵达了淮安府的淮安水驿。
到了这里,朱高煦他们就得下船了。
这倒不是水路不能继续往前走,而是如果他们继续往前走,从济宁或者滕县下船前往莱州的话,他们就必须面对道路破损的问题了。
大明在南直隶与山东互通的只有一条水驿和两条陆驿。
一条从淮安往沐阳、赣榆、高密、平度到莱州,另一条则是从济宁一路往北平。
如果想要走济宁去莱州倒也可以走,只是道路不如淮安往莱州的驿道好走。
因此在船只抵达淮安后,朱高煦等人花费半个时辰将东西从船上搬下,随后一行二百余人马开始走陆路往莱州而去。
只是转瞬间,朱高煦他们便赶了三天路,来到了赣榆县的地界。其中值得一说的是,这一路上不仅是两淮境内的城墙遭遇推平重建,便是山东一带也有这样的遭遇。
不过老朱的战略眼光确实是历史第一档的存在,他早早就让山东百姓在诸如济南、济宁、东平、滕县等要点修建了完备的砖石城墙。
这么看来,朱棣在济南、东平一带撞得头破血流倒也不奇怪了,毕竟是自家亲爹一手督造的防线。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放下心来,沉浸式享受着北归。
路途上,朱高煦见到了许多荒废的田地,旁边还有一群忙着开垦的百姓。
除此之外,他还能见到许多放牧的百姓。
一些八九岁的娃娃带着几条猎犬就放牧着十几只羊,在见到朱高煦他们这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人时,这些娃娃还会站在路旁,羡慕的看着他们。
“这牧民居然比农民还多……”
马背上的林五六诧异的望着那比农民还多的牧民队伍,但朱高煦却平淡道:
“虽说忽必烈本人善于治国,也注重农事,但他下面的那群贵族却根本不管这些。”
“忽必烈死后,那些不通事务的贵族将北方及两淮地区的大片耕地废掉,将耕地改建牧场,如此几十年下来,许多北方和两淮的百姓都不会种地,只能以放牧为生。”
“加上河道泛滥,原本就不得支持的耕农,自然就转为牧民了。”
朱高煦对元朝没有太大的恶感,毕竟大明已经代表汉人把仇给报了。
因此对于元朝好的一面,他也没有像许多人一样忽略。
诚然元朝在北方及两淮、四川一带制造了大屠杀,但忽必烈本人还是很注重农事的。
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忽必烈时期的元朝对于中原的农业促进贡献还是很明显的。
这里从元代的《农桑辑要》、《农书》及《农桑衣食撮要》等三本农业书籍就能看出。
不止农业,忽必烈时期的元朝从商业、经济和文化宗教上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很多方面其实比宋朝更有优势。
只可惜,忽必烈毕竟是蒙古人之中的异类,自从他死了之后,元朝的农业就开始遭到了蒙古贵族的疯狂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