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14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亦失哈一直在说着当下正在忙碌的事情。

      眼下已经是六月初,因此城外三万亩农田的水渠已经开始收尾,而接下来应该忙碌的就是城内的道路铺设和下水道建设了。

      两人一边骑马一边交流,身后跟着十二名护卫。

      在城内,哪怕是跑闹的孩子见到朱高煦与亦失哈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打招呼,有的作揖,有的挥手,还有的大声喊着“殿下”、“亦大人”。

      二人听到这些话皆会心一笑,而后亦失哈也指着一些房屋说道:

      “城内民居一千九百二十七处,破落的二百七十三处,其中破洞漏风的房屋已经安排兵卒们闲暇时抢修了,入冬前应该都能修好,并且您所说的壁炉也加上了。”

      “此外,城中也扩修了足以容纳五千人的四个民坊,预计十月左右就能完工两个,剩下两个也可以先弄好民坊的水泥墙。”

      “等秋收过后,大伙统一把西边的林子砍伐做柴,不仅有了取暖的物件,明年也更好开垦那块地。”

      “按照您说的,每家每户能在入冬前囤好五千斤干柴……”

      亦失哈说着,却也不免感叹道:“也就是在吉林城这样的地方才不用担心柴火的问题,这些柴要是能运到江南去贩卖,哪怕每担卖三十文,却也是赚钱的。”

      江南缺柴,这点他们都知道,不仅是江南,就连后来他们一路北上都基本看不到成片的林子,由此可以看出江南及中原地区的绿化究竟如何。

      朱高煦还问过傅友德,傅友德也说从他记事以来,只有在松潘及湘江以西、辽东等地见到过成片的林子。

      傅友德好歹也是走遍大明的人物,如他这般说,朱高煦倒是佩服起后世了。

      后世关内的绿化,不管放眼哪个省份,恐怕都是千年以来最好的时候。

      想到绿化和取暖的问题,朱高煦也望着四周那些石砌土坯,建筑手法层出不穷的房屋院子道:

      “来年水泥产量会多些,到时候给城内的百姓都重新修修房屋院子,将火墙和火道都给安排上。”

      “殿下英明……”亦失哈闻言笑眯眯的朝朱高煦作揖,身后的护卫们也都喜笑颜开。

      由卫所出钱出力修建房屋已经是极善的仁政了,更别提如自家殿下这般准备安排火墙火道的了,那玩意在南边可都是乡绅富户们才能享受的东西。

      如此说着,朱高煦也询问起了兵卒和孩童们的学习问题:“如今书院的兵卒童子们学得如何?”

      “不错”亦失哈点头道:“都已经识字数百了,不过童学那边快些,已经开始教授算术了。”

      “只是殿下,吉林城恐怕用不了那么多读书人吧?”

      “那么多人都成了读书人,日后所里的活计怎么办?”

      亦失哈的话让身后的护卫们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朱高煦却笑道:

      “谁说读书人不能干活计?更何况吉林城的孩子们会读书,却不代表整个天下的人都会读书。”

      “等田地开垦的差不多了,咱们能自给自足的时候,到时候也就是可以向爷爷上疏请求移民的时候了。”

      “如今的吉林城,底子还是太薄了……”朱高煦一边说,一边和亦失哈来到了一处特殊的地方。

      他翻身下马,在他眼前是一处用水泥圈起来的两亩耕地,这些耕地里播种着水稻。

      这耕地里的水稻被人用高出地面两尺的空心水泥墙围起来,顶部还搭着高五尺的棚子,这棚子是用干草做成较为稀疏的草棚,阳光可以照射进去。

      这两亩地是朱高煦苦心经营的试验田,而那空心的水泥墙便是日后用来放水保温的水渠。

      不出意外,等到了冬季,朱高煦还会让人效仿元代的宫廷温室来给田间铺上温热的马粪来保暖。

      这块试验田,是朱高煦准备在明年进行“先育苗后插秧”的温室田。

      按照朱高煦前世的经验,一亩机插秧田,可栽插四十到五十亩大田,一亩秧田人工移栽可栽十亩大田,抛秧可抛六十亩大田。

      因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