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176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稍许,朱高煦带人摸黑点着火把下山,等他下山回到鸡西堡时,鸡西堡的肉香味也开始飘来。

      所有人都咽着口水,但他们也知道羊肉不是他们每天都能吃到的。

      朱高煦叫人找来了林粟,让他派五百扈从背负铁锅和烹煮好的十头羊,以及二百石米上了哈达岭。

      由于回来时朱高煦他们将山路扩宽了些,因此背负这些东西上去并不是难事。

      晚饭过后,许多人都疲惫睡下,一日夜的构筑城防,已经让鸡西堡的城防足够坚固。

      现在的众人只想躺下,安静的休息一会儿。

      当然,也有不少人想到了接下来的大战,不由的躲在角落啜泣。

      这样的人,多半是南边来的那六百多军户。

      他们之中许多人在此前都生活在承平的山东腹地,如今刚刚迁移到吉林卫这样的穷乡僻壤,就遭遇了战事,不知道还能活几天。

      这样的压力下,许多人想要哭倒也正常。

      相比较下,早就来到吉林卫的其它军户与兵卒,还有那生活更为艰苦的女真人们反倒是很坦然。

      在关外生活的人,从不讲究什么未来,毕竟他们连明天有没有饭吃都保证不了,更何谈理想?

      站在箭楼上,朱高煦看着他们,心里百感交集。

      军队承平容易被击垮,但民族承平就容易被征服。

      一个王朝的结果如何,需要看的都是它的政治走向。

      如今的大明朝还维持着朱元璋的政治理念,既不主动出兵,但积极平叛,不耗费钱粮,但也不吝啬钱粮。

      古往今来,能像老朱这样一边打一边富裕的时期,也只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了,哪怕是朱棣的永乐之治,也不过是在征战的同时,勉强维持着洪武年间的经济情况。

      若是历史上没有靖难之役,而是直接过渡到自家老爹,恐怕大明朝会出现在一个洪永盛世,而非那所谓的永乐之治。

      当然,不管是洪武之治还是永乐之治,总归比那掺了水分的仁宣之治要好得多得多。

      朱高煦在冬季的时候按照吉林城的人口增长来推算过,如果永乐年间的人口是六千万,那到宣德元年,大明朝起码应该有八千人口,到了正统元年应该有九千余万。

      哪怕丢弃了交趾,也应该保持在八千万左右的人口。

      这样多的人口,本该可以用来开疆拓土,可朱瞻基却选择了缩边。

      “好圣孙……”

      朱高煦呢喃着这三个字,脸上露出嗤笑。

      这大明朝,只有由他来接手,才能渡过封建王朝八十年开始土地兼并的难关,才能让洪武与永乐成为盛世的基础。

      盛世,就得在他朱高煦的手上开创。

      区区一个兀良哈,又能耐他如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