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216节(2/3)
直到三月初一,他才腾出了时间来,拖着抱恙的身体参与了这一日的殿试。
“贺!”
“万岁、万岁、万万岁……”
洪武三十年三月初一,伴随着鸿胪寺卿唱礼,群臣推金山倒玉柱的跪下,行五拜三叩礼。
顶着那张依旧蜡黄的脸,朱元璋走进了奉天殿内,坐到了那许久都没有坐回来的龙椅上。
由于今日早朝要进行殿试,因此奉天殿难得大开门户,正五品以上百官纷纷入殿。
在奉天殿广场上,五十一名贡士等待皇帝的召唤。
“平身……”
朱元璋的声音较之上个月好了许多,但他的身体也比上个月消瘦许多。
瞧着他的模样,许多大臣眼神闪烁,也有部分大臣面露担忧。
诸如郁新、李景隆等人更是十分担心他的身体。
站在朱元璋跟前,朱允炆可以在金台上看到所有大臣的一举一动。
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直到听到身后传来“开考”的声音,他才开口道:“开考!”
伴随着朱允炆开口,殿内正五品以上大臣纷纷退到奉天殿两侧,班值的金吾卫则是搬来矮桌与矮几。
五十一位贡士得到传唤,踏上汉白玉台阶,走上奉天殿。
“陛下圣躬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入殿后,他们在刘三吾和白信蹈的带领下,高声唱礼。
尽管不如群臣整齐,但朱元璋也没有在意,只是颔首示意朱允炆。
朱允炆见状点头,回头后唱声:“入坐!”
五十一名贡生低着头入座,虽然那矮几坐着难受,但总比站着殿试要好。
待他们坐下,在群臣的注视下,刘三吾与白信蹈开始发卷。
考生们洗笔研墨,等待着金台之上的那位出题。
瞧着他们准备,朱元璋这才缓缓开口道:“朕闻古之造理之士,务欲助君,志在行道。受君之赐,而民供之。所以操此心,固……”
朱元璋的制策题,相较于历史上发生了变化。
兴许是朱高煦的出现,为朱元璋解决了钱荒和宝钞的问题,因此他对治内的民生还是十分满意的。
也因此,他将这次的制策题目做了小小的修改,不似历史上的单一,主要在询问贡士们大明的君臣关系,以及如何促进君臣关系,同时如何推动时政,不致使君臣关系失衡而导致官员不敢做事。对此,贡士们在听后,也对其作出回答。
由于是殿试,卷面是很重要的加分项,因此所有人都得控制好笔墨,以免污浊了卷面。
一些官员距离数步看向桌案,尽管看不清内容,却能将试卷字迹看个模糊。
那试卷上的字写得错落有致,温润而雅,可谓赏心悦目,许多大臣都感到十分舒服,低声夸赞。
在金台之上,朱允炆也提起了兴趣,走下金台,在贡士桌案间穿梭,满意的看着那一张张宛若书贴的卷子。
从辰时到未时,三个多时辰后,五十一名贡士开始陆续交卷,并在刘三吾的指引下,暂时离开考场。
待所有人结束考试离场,朱元璋也让群臣们阅览考卷,直至黄昏才带着考卷回到了自己的乾清宫。
“爷爷,您不用亲自批阅,交给孙儿就行了……”
乾清宫内,朱允炆看着身体抱恙却依旧批阅殿试考卷的朱元璋,心有不忍。
只是面对他的话,朱元璋一心扑在考卷上,一边批阅一边说道:“为自己家选材还要偷懒,那还能指望谁呢?”
他这话说出后,朱允炆也不再反驳,只是为他添茶倒水,随后与他一起批阅。
期间,朱元璋与朱允炆说了很多话,教导他如何选材。
“卷面不一定要干净,内容不一定追求辞藻,选材不是选秀,要的是务实,而不是
“贺!”
“万岁、万岁、万万岁……”
洪武三十年三月初一,伴随着鸿胪寺卿唱礼,群臣推金山倒玉柱的跪下,行五拜三叩礼。
顶着那张依旧蜡黄的脸,朱元璋走进了奉天殿内,坐到了那许久都没有坐回来的龙椅上。
由于今日早朝要进行殿试,因此奉天殿难得大开门户,正五品以上百官纷纷入殿。
在奉天殿广场上,五十一名贡士等待皇帝的召唤。
“平身……”
朱元璋的声音较之上个月好了许多,但他的身体也比上个月消瘦许多。
瞧着他的模样,许多大臣眼神闪烁,也有部分大臣面露担忧。
诸如郁新、李景隆等人更是十分担心他的身体。
站在朱元璋跟前,朱允炆可以在金台上看到所有大臣的一举一动。
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直到听到身后传来“开考”的声音,他才开口道:“开考!”
伴随着朱允炆开口,殿内正五品以上大臣纷纷退到奉天殿两侧,班值的金吾卫则是搬来矮桌与矮几。
五十一位贡士得到传唤,踏上汉白玉台阶,走上奉天殿。
“陛下圣躬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入殿后,他们在刘三吾和白信蹈的带领下,高声唱礼。
尽管不如群臣整齐,但朱元璋也没有在意,只是颔首示意朱允炆。
朱允炆见状点头,回头后唱声:“入坐!”
五十一名贡生低着头入座,虽然那矮几坐着难受,但总比站着殿试要好。
待他们坐下,在群臣的注视下,刘三吾与白信蹈开始发卷。
考生们洗笔研墨,等待着金台之上的那位出题。
瞧着他们准备,朱元璋这才缓缓开口道:“朕闻古之造理之士,务欲助君,志在行道。受君之赐,而民供之。所以操此心,固……”
朱元璋的制策题,相较于历史上发生了变化。
兴许是朱高煦的出现,为朱元璋解决了钱荒和宝钞的问题,因此他对治内的民生还是十分满意的。
也因此,他将这次的制策题目做了小小的修改,不似历史上的单一,主要在询问贡士们大明的君臣关系,以及如何促进君臣关系,同时如何推动时政,不致使君臣关系失衡而导致官员不敢做事。对此,贡士们在听后,也对其作出回答。
由于是殿试,卷面是很重要的加分项,因此所有人都得控制好笔墨,以免污浊了卷面。
一些官员距离数步看向桌案,尽管看不清内容,却能将试卷字迹看个模糊。
那试卷上的字写得错落有致,温润而雅,可谓赏心悦目,许多大臣都感到十分舒服,低声夸赞。
在金台之上,朱允炆也提起了兴趣,走下金台,在贡士桌案间穿梭,满意的看着那一张张宛若书贴的卷子。
从辰时到未时,三个多时辰后,五十一名贡士开始陆续交卷,并在刘三吾的指引下,暂时离开考场。
待所有人结束考试离场,朱元璋也让群臣们阅览考卷,直至黄昏才带着考卷回到了自己的乾清宫。
“爷爷,您不用亲自批阅,交给孙儿就行了……”
乾清宫内,朱允炆看着身体抱恙却依旧批阅殿试考卷的朱元璋,心有不忍。
只是面对他的话,朱元璋一心扑在考卷上,一边批阅一边说道:“为自己家选材还要偷懒,那还能指望谁呢?”
他这话说出后,朱允炆也不再反驳,只是为他添茶倒水,随后与他一起批阅。
期间,朱元璋与朱允炆说了很多话,教导他如何选材。
“卷面不一定要干净,内容不一定追求辞藻,选材不是选秀,要的是务实,而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