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221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思来想去,总算想通一部分的朱高煦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他算是看明白了,得亏他出身就是宗室,不然他要是在大明朝当官,他迟早有一天得被这群人精玩死。

      不过更让他倒吸一口凉气的,还是老朱的应对方式。

      借着刘三吾和张信的话,老朱居然能顺藤摸瓜的用刘三吾和张信的话来反驳对方。

      刘三吾和张信说北方文章犯忌,那顶多就是指责他们没有按照朝廷设定的路线走下去,但老朱呢?

      老朱直接反问二人,询问他们说文章犯了忌讳,那北方在乡试层层考试的时候,怎么就没发现这些问题?

      是官员有意包庇,还是官员亵渎职守?

      要知道,大明文官数量,江南占据六成位置,如果他们承认北方乡试的官员有问题,那到时候倒霉的绝对是在北方当官的人。

      如果说刘三吾他们牵扯的还只是考生,那朱元璋牵扯的可就是北方数千名官员了。

      为了一次春闺的五十几名进士,而将数百上千的江南官员葬送,即便刘三吾敢点头,他身后的那些人也不敢触犯。

      想到这里,朱高煦叹了一口气,他很清楚,刘三吾和张信那群人,很有可能要被他们身后之人抛弃了。

      老朱的刀,估计快挥下了……

      第180章 另寻他路

      “希望老朱杀狠点,这样以后我和我爹能少杀点……”坐在箭楼的石阶上,朱高煦吧唧嘴巴,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平心而论,历史上的南北榜案,老朱杀的真的不算狠。

      他如果没记错的话,等朱元璋去世以后,虽说建文年间再也没有人搞南北榜了,但那是因为一甲二甲几乎被南方人包圆所至。

      朱棣倒是花了大力气整顿,又是迁都、又是在北方大办官学,总之能增加北方文风的事情,朱棣都办了,因此他在位的中后期,北方士子在进士名额上的占比一直不低。

      然而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历史到了朱高煦那好大哥和好大侄子在位后,局面立马就开始了崩坏。

      从洪熙到崇祯年间,明代二百余府中,出进士最多的前十府内,北方仅有西安和开封上榜,其余八府皆出自江南,排名第一的苏州府,更是走出进士八百九十四名。

      明代两万四千多名进士中,南直隶与浙江、江西三地便占据一万三千余位,

      这样的局面,说是江南把控朝堂也不为过。

      如果不是嘉靖挑拨离间,让南人陷入内斗,说不定南人会一直把控朝堂。

      虽说这样的局面,有利于大明持续走下去,但那是在王朝末期,而不是初期。

      江南文人团结,对中晚明有好处,但对明初却没有一点好处,因为明初的大明需要不断从江南调拨财政去支援北方,南人过于强势,就会影响北方北方休养生息,继而反哺南方的计划。

      “您多杀些,孙儿日后才好迁都啊……”

      想到江南的抱团,朱高煦忍不住感叹一句。

      在他看来,迁都北平是必要的。

      从地理位置来说,北平是一个临海的地方,在京杭大运河开通后,从北平到天津可以走陆路,也可以走水路,距离不超过三百里。

      这样的距离,比巴黎到勒阿弗尔还要近,可以支撑国家进行海上运动。

      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东有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皇城群岛为前沿,北有燕山作为防御阵地,可以说不管是从海上还是陆上来说,放在十九世纪前,北平拥有充足的战略纵深。

      这块地方,比起南京来说,不管是从陆上还是海上,都要安全许多,更适合成为首都。

      如果说地理位置和军事只是其中的两个原因,那政治和经济上,迁都北平都是一步好手。

      不管在什么时代,都城都是一个吸引人口,发展经济的金字招牌,明代也不例外。

      立国都于南京,并不能对南京周边的经济形势做出多大提升,反而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