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257节(1/3)
“这是孙儿根据此战功过所写的擢升文册,请爷爷过目。”
朱允炆自以为是的说着自以为的事情,但朱元璋却在接过朱允炆差人递来的文册时轻声反驳道:
“这刀干孟虽然遭遇重创,但那麓川各方土酋始终与我们不是一条心,万不可轻视。”
“此战虽然已经取得大捷,但对于麓川那方来说,不过是失守了一关一城罢了。”
“况且,官军深入,后方的粮草辎重补给困难,沐春那孩子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发起进攻了,想必还需要再过几个月才能更进一步。”
他反驳着朱允炆的乐观,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看了看朱允炆所写的擢升文册。
原本他十分满意,但在看到某一部分的时候他却皱眉将文册放在桌上,询问朱允炆道:“这王氏父子三人应当是此战首功,为何只有王瑄擢升了一级?”
“这……”朱允炆心里一紧,连忙将自己早早准备的说辞说出:“孙儿以为,若是这父子三人都按西平侯所言擢升,恐怕会让王氏父子三人进一步控制滇西。”
“有何不妥?”朱元璋不满反问,这举动让朱允炆知道了他现在的心情。
“孙儿只是想,若是将其培养为豪强,日后恐怕会对朝廷治理云南西陲不便,况……”
“好了!”朱元璋打断了朱允炆,他将文册推到前面,用不可置疑的口吻说道:
“你是储君,若是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都做不到,怎么能让庙堂上的百官服从?”
“况且,你若是真的如此刻薄王氏父子三人,武官们知道后会怎么想?”
他说完了自己想说的,最后用手指敲打了一下桌面:“这份擢升文册拿回去再改改,改好了再交给我。”
“王氏父子三人有功,其中王瑄功劳最大,擢升其为云南都司指挥佥事,其父王兆亦升为都指挥佥事,另外其兄王魁功劳不显,但也有功劳可言,擢升其为永昌卫指挥使。”
“剩下的,你自己衡量,不要显得朝廷太小气。”
“另外,曹国公与西番茶马互市得来了一万余番马,这些番马若是好好牧养,数年后必然能选出不少军马,你需派专人好好善待。”
朱元璋迅速转变话题,不给朱允炆继续说下去的机会。
对此,朱允炆只能作揖回礼。
瞧着他还有些不甘心的模样,朱元璋不是很高兴,他继续敲着手指:“辽东那边已经要开春了,左军都督府那边,我已经招呼了增寿总制此次海运。”
“去年三都司各有动作,大宁粮草已然匮乏,此次海运粮食由山东、直隶出一百九十二万石,分别运予大宁都司九十六万石,辽东都司五十二万石,再运吉林五十四万石。”
朱元璋给出自己的安排,可朱允炆却暗中皱眉,缓缓作揖询问:“爷爷,给吉林城运五十四万石是否太多了?”
“不多。”朱元璋有自己的安排,他与朱允炆解释道:“我去岁命高煦在今年开春后,在三万卫与吉林卫之间选一地筑城,以便日后朝廷掌控关外。”
“此外,那兀良哈诸部虽然连续两年遭受官军驱赶,但毕竟还有胡廷作为支撑。”
“今岁开春后,我欲让你四叔再度领兵北巡,高煦那里出兵方便,便让他作为先锋探路。”
“至于辽东都司,去岁将辽东四州许多战兵裁撤为屯兵,开支已经下来了,你不用担心。”
虽然年纪大了,可朱元璋在大战略上依旧没有出错。
让朱高煦筑城,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他。
继续打击兀良哈,是为了能让辽东、吉林、大宁等地的屯兵能好好从事生产。
不出兵打击他们,便只能等他们休养生息过后南下打草谷。
定期出兵削弱胡兵,这是朱元璋定下的大战略。
如果不是眼下元廷西遁,他说不定还要让朱棣领兵,再上演一次‘捕鱼儿海大捷’。
“月粮与行粮给了五十四万石,那棉花布匹与俸禄、豆料还
朱允炆自以为是的说着自以为的事情,但朱元璋却在接过朱允炆差人递来的文册时轻声反驳道:
“这刀干孟虽然遭遇重创,但那麓川各方土酋始终与我们不是一条心,万不可轻视。”
“此战虽然已经取得大捷,但对于麓川那方来说,不过是失守了一关一城罢了。”
“况且,官军深入,后方的粮草辎重补给困难,沐春那孩子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发起进攻了,想必还需要再过几个月才能更进一步。”
他反驳着朱允炆的乐观,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看了看朱允炆所写的擢升文册。
原本他十分满意,但在看到某一部分的时候他却皱眉将文册放在桌上,询问朱允炆道:“这王氏父子三人应当是此战首功,为何只有王瑄擢升了一级?”
“这……”朱允炆心里一紧,连忙将自己早早准备的说辞说出:“孙儿以为,若是这父子三人都按西平侯所言擢升,恐怕会让王氏父子三人进一步控制滇西。”
“有何不妥?”朱元璋不满反问,这举动让朱允炆知道了他现在的心情。
“孙儿只是想,若是将其培养为豪强,日后恐怕会对朝廷治理云南西陲不便,况……”
“好了!”朱元璋打断了朱允炆,他将文册推到前面,用不可置疑的口吻说道:
“你是储君,若是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都做不到,怎么能让庙堂上的百官服从?”
“况且,你若是真的如此刻薄王氏父子三人,武官们知道后会怎么想?”
他说完了自己想说的,最后用手指敲打了一下桌面:“这份擢升文册拿回去再改改,改好了再交给我。”
“王氏父子三人有功,其中王瑄功劳最大,擢升其为云南都司指挥佥事,其父王兆亦升为都指挥佥事,另外其兄王魁功劳不显,但也有功劳可言,擢升其为永昌卫指挥使。”
“剩下的,你自己衡量,不要显得朝廷太小气。”
“另外,曹国公与西番茶马互市得来了一万余番马,这些番马若是好好牧养,数年后必然能选出不少军马,你需派专人好好善待。”
朱元璋迅速转变话题,不给朱允炆继续说下去的机会。
对此,朱允炆只能作揖回礼。
瞧着他还有些不甘心的模样,朱元璋不是很高兴,他继续敲着手指:“辽东那边已经要开春了,左军都督府那边,我已经招呼了增寿总制此次海运。”
“去年三都司各有动作,大宁粮草已然匮乏,此次海运粮食由山东、直隶出一百九十二万石,分别运予大宁都司九十六万石,辽东都司五十二万石,再运吉林五十四万石。”
朱元璋给出自己的安排,可朱允炆却暗中皱眉,缓缓作揖询问:“爷爷,给吉林城运五十四万石是否太多了?”
“不多。”朱元璋有自己的安排,他与朱允炆解释道:“我去岁命高煦在今年开春后,在三万卫与吉林卫之间选一地筑城,以便日后朝廷掌控关外。”
“此外,那兀良哈诸部虽然连续两年遭受官军驱赶,但毕竟还有胡廷作为支撑。”
“今岁开春后,我欲让你四叔再度领兵北巡,高煦那里出兵方便,便让他作为先锋探路。”
“至于辽东都司,去岁将辽东四州许多战兵裁撤为屯兵,开支已经下来了,你不用担心。”
虽然年纪大了,可朱元璋在大战略上依旧没有出错。
让朱高煦筑城,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他。
继续打击兀良哈,是为了能让辽东、吉林、大宁等地的屯兵能好好从事生产。
不出兵打击他们,便只能等他们休养生息过后南下打草谷。
定期出兵削弱胡兵,这是朱元璋定下的大战略。
如果不是眼下元廷西遁,他说不定还要让朱棣领兵,再上演一次‘捕鱼儿海大捷’。
“月粮与行粮给了五十四万石,那棉花布匹与俸禄、豆料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