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356节(2/3)
“那火炮多重?”他询问王义,王义也将渤海的野战炮数据告诉了朱棣。
来北平前,朱高煦就告诉过他,尽可能将渤海的军事理念告诉朱棣。
尽管王义觉得这么做有些暴露底牌,但还是在朱棣提问的时候给出了回答。
只是他的回答,让朱棣渐渐沉默了起来。
连炮带车,重量不超过千斤却能打出二里远的野战炮。
两个士兵就能操作,重量不过十来斤却能打穿八十步外扎甲的大号火绳枪,还有五十步就能打穿扎甲的普通火绳枪。
除了这些,还有开花弹这种收割骑兵的利器。
朱棣听着听着,便觉得不对味了。
老二藏着那么多底牌,怪不得敢在兀良哈秃城的时候就拉着他造反。
如果他当时点头,说不定现在都打进京城了……
一时间,朱棣心里苦,同时心里也升起了对渤海火器的渴望。
“俺总有一天要把这些好东西都弄来。”
朱棣暗下决心,可不等他继续与王义交谈,北边突然传来了马蹄声。
外围的哨骑吹响木哨赶来,六万大军开始呈段状停下,部分士兵已经在同袍的帮助下开始穿甲。
“漠南还有胡人?”
王义诧异一声,弄得朱棣老脸通红,连忙对朱能等人询问:“去问问是个什么情况,漠南什么时候有胡人了。”
“是!”朱能他们也一直在朱棣左右,听着他与王义的相互吹嘘,因此眼下也跟着脸红起来。
要知道一刻钟前,自家殿下才说过燕府骑兵将蒙古人赶到了漠北,结果这才一刻钟,那所谓只存在于漠北的蒙古人就出现在了两千里以南的此地。
“给俺穿甲。”
朱棣用穿甲来掩饰尴尬,王义也不揭穿,而是下马也穿起了甲胄。
不多时,前去探查消息的朱能返回,他脸上笑意浓重,来到阵前便翻身下马,对朱棣隔着老远作揖:
“殿下,是北边有几千胡兵听闻你要清君侧,便自带甲胄,迁移部众南下来投奔您了!”
“啊?”朱棣愣了下,但很快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一副沉稳模样:
“也不奇怪,俺在草原素有威名,想投奔俺的人数不胜数……”他说这话时,时不时还看向了王义,可王义硬是不接话茬,最后还是丘福开口道:“殿下不如去见见他们,反正眼下我军正缺骑兵。”
“也好,也好……”朱棣借着台阶翻身上马,带着王义等人去接见了在北边等候的蒙古人。
他们距离燕军主力只有不到十里,加上朱能让人放他们进来,因此朱棣他们只前进了不到三里便见到了漫天烟尘南下,烟尘之中是上万拖家带口的蒙古人。
“还真被殿下料中了!”
看着这群拖家带口的蒙古人,王义心里一紧,不由得想起了当初他南下北平时,自家殿下给自己写的信。
信中内容有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如果有蒙古人要南下投奔靖难大军,那便建议朱棣收下。
来北平大半年,王义虽然见到了不少来投奔燕军的人,但规模都不算很大,可眼下却突然来了上万人。
“你们的头人是谁啊?”
朱棣带着三千骑兵上前询问这上万蒙古人,队伍之中精通蒙古语的将领也开始传信。
前排的蒙古人闻言,当即开始朝后方叫嚷,不多时一名穿着蒙古万户甲胄的蒙古人便出现在众人面前。
“我是猛穆特,是鞑靼部的一个小贵族,听说燕王您要和南边的朝廷交战,我特地带着家人和四千男丁来投奔您。”
不同于哈剌兀先抢后投的嘴硬,猛穆特等鞑靼部蒙古人就显得文明多了,来投奔就投奔,不会干出先劫掠再投奔的蠢事。
“好啊!”朱棣听出猛穆特的诚意,当即说道:“这样吧,把你的家人安排在大宁与开平中间的草场放牧,我从你们中选三千人来充作一营怎么样?
来北平前,朱高煦就告诉过他,尽可能将渤海的军事理念告诉朱棣。
尽管王义觉得这么做有些暴露底牌,但还是在朱棣提问的时候给出了回答。
只是他的回答,让朱棣渐渐沉默了起来。
连炮带车,重量不超过千斤却能打出二里远的野战炮。
两个士兵就能操作,重量不过十来斤却能打穿八十步外扎甲的大号火绳枪,还有五十步就能打穿扎甲的普通火绳枪。
除了这些,还有开花弹这种收割骑兵的利器。
朱棣听着听着,便觉得不对味了。
老二藏着那么多底牌,怪不得敢在兀良哈秃城的时候就拉着他造反。
如果他当时点头,说不定现在都打进京城了……
一时间,朱棣心里苦,同时心里也升起了对渤海火器的渴望。
“俺总有一天要把这些好东西都弄来。”
朱棣暗下决心,可不等他继续与王义交谈,北边突然传来了马蹄声。
外围的哨骑吹响木哨赶来,六万大军开始呈段状停下,部分士兵已经在同袍的帮助下开始穿甲。
“漠南还有胡人?”
王义诧异一声,弄得朱棣老脸通红,连忙对朱能等人询问:“去问问是个什么情况,漠南什么时候有胡人了。”
“是!”朱能他们也一直在朱棣左右,听着他与王义的相互吹嘘,因此眼下也跟着脸红起来。
要知道一刻钟前,自家殿下才说过燕府骑兵将蒙古人赶到了漠北,结果这才一刻钟,那所谓只存在于漠北的蒙古人就出现在了两千里以南的此地。
“给俺穿甲。”
朱棣用穿甲来掩饰尴尬,王义也不揭穿,而是下马也穿起了甲胄。
不多时,前去探查消息的朱能返回,他脸上笑意浓重,来到阵前便翻身下马,对朱棣隔着老远作揖:
“殿下,是北边有几千胡兵听闻你要清君侧,便自带甲胄,迁移部众南下来投奔您了!”
“啊?”朱棣愣了下,但很快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一副沉稳模样:
“也不奇怪,俺在草原素有威名,想投奔俺的人数不胜数……”他说这话时,时不时还看向了王义,可王义硬是不接话茬,最后还是丘福开口道:“殿下不如去见见他们,反正眼下我军正缺骑兵。”
“也好,也好……”朱棣借着台阶翻身上马,带着王义等人去接见了在北边等候的蒙古人。
他们距离燕军主力只有不到十里,加上朱能让人放他们进来,因此朱棣他们只前进了不到三里便见到了漫天烟尘南下,烟尘之中是上万拖家带口的蒙古人。
“还真被殿下料中了!”
看着这群拖家带口的蒙古人,王义心里一紧,不由得想起了当初他南下北平时,自家殿下给自己写的信。
信中内容有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如果有蒙古人要南下投奔靖难大军,那便建议朱棣收下。
来北平大半年,王义虽然见到了不少来投奔燕军的人,但规模都不算很大,可眼下却突然来了上万人。
“你们的头人是谁啊?”
朱棣带着三千骑兵上前询问这上万蒙古人,队伍之中精通蒙古语的将领也开始传信。
前排的蒙古人闻言,当即开始朝后方叫嚷,不多时一名穿着蒙古万户甲胄的蒙古人便出现在众人面前。
“我是猛穆特,是鞑靼部的一个小贵族,听说燕王您要和南边的朝廷交战,我特地带着家人和四千男丁来投奔您。”
不同于哈剌兀先抢后投的嘴硬,猛穆特等鞑靼部蒙古人就显得文明多了,来投奔就投奔,不会干出先劫掠再投奔的蠢事。
“好啊!”朱棣听出猛穆特的诚意,当即说道:“这样吧,把你的家人安排在大宁与开平中间的草场放牧,我从你们中选三千人来充作一营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