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359节(1/3)
明初朱元璋、朱棣能靠国子监的贡生来随意裁撤更替不作为官员,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就不行。
说到底就是国子监都被渗透成了筛子,加上他们的背景也大多是江南、湖广一带,他们自然不愿意为了朝廷去得罪自家家乡的乡绅富户。
“头大啊……”
朱高煦一想到日后自己要治理一个国家,并且还要将这个国家治理好,脑中思绪就不断涌出。
他如果要让大明维持一个封建体制,那治理大明自然很容易。
可他不能,因为他清楚眼下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南洋、东南亚、东北亚、西域、青藏、漠南漠北、海外……
大航海的时代已经要开启了,大明既然有抢占先机的资格,那为什么要平白让出去。
但凡江南三省三千万人口能输送出去一千万,大明都能实现实控东北、西域加大半个南洋。
怎么运用六千万人来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进而实现历史跨越,这才是朱高煦所想的治国理念。
“殿下!”
朱高煦还在想日后怎么治国,帐外就传来了塘骑的声音。
徐晟起身走出帐外,不多时返回后对朱高煦作揖:
“殿下,济南方向朝我们放出步塘了,大概是李景隆的十万南军抵达德州了。”
“来了吗?”朱高煦将脑中治国的思绪收回,将所有思绪投入到了如何对付南军这个问题上。
他的目光投向了帐内挂着的那副地图,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第258章 杨清水驿之战
三月,北方的数十万兵马呼声焦躁,胶东半岛与华北平原的天气开始逐渐转暖。李景隆亲率十万马步官军抵达了德州,与北边沧州的吴杰、俞通渊等七万步骑形成掎角之势。
他们依托华北平原的运河与河网,对北平的朱棣、青州的朱高煦形成压制的态势。
与此同时,留守京城的羽林左、右二卫在盛庸的统帅下渡过长江,集结江北十余卫所屯兵向徐州而去。
三月初一,盛庸抵达淮安府,身边兵马数量已经达到了四万人,但他没有着急进军徐州,而是在淮安依托淮河布置防线,似乎想看看朱高煦会不会突然南下袭击。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此时的渤海军已经有两万马步骑兵渡海,以他的这点兵力在淮北平原行军,很容易被渤海军突袭。
他的任务是在江淮拉出一条防线,避免朱高煦南下惊扰到京城的陛下。
况且,江北的四万屯兵不堪用,得他加紧训练才行。
盛庸在准备,李景隆也在准备,甚至朱棣都在准备,唯有朱高煦,此刻的他依旧带着骑兵呆在青州城外,继续包围青州,似乎一副不把青州围到投降就不走的架势。
“他在想什么?”
“等兵马渡海吗?可这也太久了。”
德州城,在十万大军延绵的营垒下,它显得十分渺小,可在城内府衙的地图上,它又显得十分重要。
眼下,李景隆已经抵达德州,而朱高煦并没有按照他预先设想的一样奇袭德州,也没有向济南进攻,谋取东昌、东平来切断南北运河。
“算算时日,他现在的兵马少则一万,多则两三万。”
“这样的兵马数量,不管是向德州还是徐州,都有一定把握袭扰成功,他为什么一直在青州不走?”
站在地图前,李景隆眉头紧皱,不断打量着地图全貌,同时回答了诸将的问题:“他在等我们走。”
“等我们?”诸将愣了愣,随后便见到李景隆指向登、莱、青州。
“眼下,登州和莱州已经被他拿下,他收获的粮草辎重足够让辽东无忧,而青州占据山东二成的耕地,也是提供德州粮草的主要地方。”
“虽说眼下才刚刚三月,还没有播种作物,但如果少了青州提供的几十万石粮食,我们便只能继续依托运河运粮,而他便可以依仗骑兵不
说到底就是国子监都被渗透成了筛子,加上他们的背景也大多是江南、湖广一带,他们自然不愿意为了朝廷去得罪自家家乡的乡绅富户。
“头大啊……”
朱高煦一想到日后自己要治理一个国家,并且还要将这个国家治理好,脑中思绪就不断涌出。
他如果要让大明维持一个封建体制,那治理大明自然很容易。
可他不能,因为他清楚眼下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南洋、东南亚、东北亚、西域、青藏、漠南漠北、海外……
大航海的时代已经要开启了,大明既然有抢占先机的资格,那为什么要平白让出去。
但凡江南三省三千万人口能输送出去一千万,大明都能实现实控东北、西域加大半个南洋。
怎么运用六千万人来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进而实现历史跨越,这才是朱高煦所想的治国理念。
“殿下!”
朱高煦还在想日后怎么治国,帐外就传来了塘骑的声音。
徐晟起身走出帐外,不多时返回后对朱高煦作揖:
“殿下,济南方向朝我们放出步塘了,大概是李景隆的十万南军抵达德州了。”
“来了吗?”朱高煦将脑中治国的思绪收回,将所有思绪投入到了如何对付南军这个问题上。
他的目光投向了帐内挂着的那副地图,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第258章 杨清水驿之战
三月,北方的数十万兵马呼声焦躁,胶东半岛与华北平原的天气开始逐渐转暖。李景隆亲率十万马步官军抵达了德州,与北边沧州的吴杰、俞通渊等七万步骑形成掎角之势。
他们依托华北平原的运河与河网,对北平的朱棣、青州的朱高煦形成压制的态势。
与此同时,留守京城的羽林左、右二卫在盛庸的统帅下渡过长江,集结江北十余卫所屯兵向徐州而去。
三月初一,盛庸抵达淮安府,身边兵马数量已经达到了四万人,但他没有着急进军徐州,而是在淮安依托淮河布置防线,似乎想看看朱高煦会不会突然南下袭击。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此时的渤海军已经有两万马步骑兵渡海,以他的这点兵力在淮北平原行军,很容易被渤海军突袭。
他的任务是在江淮拉出一条防线,避免朱高煦南下惊扰到京城的陛下。
况且,江北的四万屯兵不堪用,得他加紧训练才行。
盛庸在准备,李景隆也在准备,甚至朱棣都在准备,唯有朱高煦,此刻的他依旧带着骑兵呆在青州城外,继续包围青州,似乎一副不把青州围到投降就不走的架势。
“他在想什么?”
“等兵马渡海吗?可这也太久了。”
德州城,在十万大军延绵的营垒下,它显得十分渺小,可在城内府衙的地图上,它又显得十分重要。
眼下,李景隆已经抵达德州,而朱高煦并没有按照他预先设想的一样奇袭德州,也没有向济南进攻,谋取东昌、东平来切断南北运河。
“算算时日,他现在的兵马少则一万,多则两三万。”
“这样的兵马数量,不管是向德州还是徐州,都有一定把握袭扰成功,他为什么一直在青州不走?”
站在地图前,李景隆眉头紧皱,不断打量着地图全貌,同时回答了诸将的问题:“他在等我们走。”
“等我们?”诸将愣了愣,随后便见到李景隆指向登、莱、青州。
“眼下,登州和莱州已经被他拿下,他收获的粮草辎重足够让辽东无忧,而青州占据山东二成的耕地,也是提供德州粮草的主要地方。”
“虽说眼下才刚刚三月,还没有播种作物,但如果少了青州提供的几十万石粮食,我们便只能继续依托运河运粮,而他便可以依仗骑兵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