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406节(2/3)
的归化啰啰、番人。
广西的情况是掌控一百六十余万人,但汉人仅有不到六十万。
纸面上,朝廷能控制的西南三省人口达到了四百四十多万,如果算上建文佞臣的三十六万,就是接近四百八十万。
不过实际情况,西南还有不少于三百万少民是处于土司的辖区内,汉人只占据西南实际总人口数的三成不到。
除了陕西行都司,再没有几个省份的人口结构能和西南相比糟糕了。
如果资源足够,朱高煦都想把江南三千万百姓分出两千万,分别迁往西南和西北。
只是这种事情想想就足够,迁徙人口和发配犯人所耗费的资源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三十六万建文佞臣迁徙了一个多月,便沿途消耗了近三十万石粮食,等他们抵达云南,起码还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整个迁徙过程要耗费二百余万粮食。
除此之外,他们抵达云南后耕种屯垦还需要消耗粮食,总的算下来,发配这三十六万人,得消耗大明不下五百万石粮食。
如果没有老朱攒家底,那以大明的正常国力,想要保持每年迁徙三十万人都十分吃力,更别提更多了。
所以朱高煦现在要做的,就是开源节流,而这也是他招众人前来的原因。
他目光扫视众人,脑中思绪不断跳跃。
“这次召你们来,是想要问问你们,根据各地的情况,你们觉得各地需要多少兵马?”
朱高煦缓缓开口,众人闻言却面面相觑。
在朱高煦的示意下,他们很快就讨论了起来。
其中,掌握加农炮和火绳枪的孟章对于天下兵马需求比众人要低许多。
“殿下,臣以为边关要地,可以根据情况设两到三万兵马,而内地仅需一万足够。”
孟章一开口,众人便议论纷纷,杨文才加入东宫,没有做什么发言,可傅让毕竟是在座诸将的老领导,因此他开口反驳道:
“如果是这样,天下兵马最多不会超过五十万,这有点太少了。”
傅让走南闯北,从东北到西南都见识过情况,虽然他不知道渤海的火器威力如何,可根据他的经验,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渤海、辽东、大宁、北平、山西北方八个都司,起码要保持在四十万左右兵力,南边的四川、云南、广西三地,起码要有二十万左右兵力。”
“至于内地,每省置兵两万,直隶置四万,合计二十万刚好。”
“因此,天下兵马数量,保持在八十万左右便可。”
傅让的答案,是根据他所了解的情况而布置,说不上什么问题。
不过面对他的答案,孟章等人却开口道:“傅都督不清楚,我军火绳枪与野战炮、攻城炮威力极大,往往能一万对抗上直两万人,对阵胡兵就更不用多说。”
“若是能把火绳枪和野战炮装备全军,那北方四十万人就太多了。”
“确实。”徐晟、陈昶等人也附和了起来,这让傅让皱眉。
他还真的不知道渤海的火器威力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不过根据孟章等人的话,他还是做出了一个战力上的估判。
“即便如此,北方也不能少于三十万人,西南必须得保持二十万人,内地可以酌情削减,但需要保持在十五万左右。”
傅让退了一步,只要求大明全军保持六十五万人。
这个数量已经不少,要知道盛唐全国七千万人时,全国战兵数量也不过五十七万罢了。
大明的人口比盛唐少,兵马却比盛唐多,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比例了。
要知道大明军户数量近二百万,战兵正常维持在百万左右,不过这个质量很难说。
就靖难之役的诸军反应来看,江南一带的三十万精锐除了上直的九万人外,其余的战力十分堪忧。
与其保持这么大规模却不堪用的军队数量,朱高煦更愿意裁撤些,让他们老实从事农业生产。
&e
广西的情况是掌控一百六十余万人,但汉人仅有不到六十万。
纸面上,朝廷能控制的西南三省人口达到了四百四十多万,如果算上建文佞臣的三十六万,就是接近四百八十万。
不过实际情况,西南还有不少于三百万少民是处于土司的辖区内,汉人只占据西南实际总人口数的三成不到。
除了陕西行都司,再没有几个省份的人口结构能和西南相比糟糕了。
如果资源足够,朱高煦都想把江南三千万百姓分出两千万,分别迁往西南和西北。
只是这种事情想想就足够,迁徙人口和发配犯人所耗费的资源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三十六万建文佞臣迁徙了一个多月,便沿途消耗了近三十万石粮食,等他们抵达云南,起码还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整个迁徙过程要耗费二百余万粮食。
除此之外,他们抵达云南后耕种屯垦还需要消耗粮食,总的算下来,发配这三十六万人,得消耗大明不下五百万石粮食。
如果没有老朱攒家底,那以大明的正常国力,想要保持每年迁徙三十万人都十分吃力,更别提更多了。
所以朱高煦现在要做的,就是开源节流,而这也是他招众人前来的原因。
他目光扫视众人,脑中思绪不断跳跃。
“这次召你们来,是想要问问你们,根据各地的情况,你们觉得各地需要多少兵马?”
朱高煦缓缓开口,众人闻言却面面相觑。
在朱高煦的示意下,他们很快就讨论了起来。
其中,掌握加农炮和火绳枪的孟章对于天下兵马需求比众人要低许多。
“殿下,臣以为边关要地,可以根据情况设两到三万兵马,而内地仅需一万足够。”
孟章一开口,众人便议论纷纷,杨文才加入东宫,没有做什么发言,可傅让毕竟是在座诸将的老领导,因此他开口反驳道:
“如果是这样,天下兵马最多不会超过五十万,这有点太少了。”
傅让走南闯北,从东北到西南都见识过情况,虽然他不知道渤海的火器威力如何,可根据他的经验,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渤海、辽东、大宁、北平、山西北方八个都司,起码要保持在四十万左右兵力,南边的四川、云南、广西三地,起码要有二十万左右兵力。”
“至于内地,每省置兵两万,直隶置四万,合计二十万刚好。”
“因此,天下兵马数量,保持在八十万左右便可。”
傅让的答案,是根据他所了解的情况而布置,说不上什么问题。
不过面对他的答案,孟章等人却开口道:“傅都督不清楚,我军火绳枪与野战炮、攻城炮威力极大,往往能一万对抗上直两万人,对阵胡兵就更不用多说。”
“若是能把火绳枪和野战炮装备全军,那北方四十万人就太多了。”
“确实。”徐晟、陈昶等人也附和了起来,这让傅让皱眉。
他还真的不知道渤海的火器威力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不过根据孟章等人的话,他还是做出了一个战力上的估判。
“即便如此,北方也不能少于三十万人,西南必须得保持二十万人,内地可以酌情削减,但需要保持在十五万左右。”
傅让退了一步,只要求大明全军保持六十五万人。
这个数量已经不少,要知道盛唐全国七千万人时,全国战兵数量也不过五十七万罢了。
大明的人口比盛唐少,兵马却比盛唐多,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比例了。
要知道大明军户数量近二百万,战兵正常维持在百万左右,不过这个质量很难说。
就靖难之役的诸军反应来看,江南一带的三十万精锐除了上直的九万人外,其余的战力十分堪忧。
与其保持这么大规模却不堪用的军队数量,朱高煦更愿意裁撤些,让他们老实从事农业生产。
&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