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410节(2/3)
口,那明年朝廷应该还需要维持六百万石的海粮调运。
由于北平、永平遭遇战事时,有不少人口涌入大宁逃难,因此眼下大宁人口达到了十万七千余,耕地数量没有增长太多,上报的数量是二十二万六千四百二十七亩。
好在经过当地官兵的水利修建,大宁的亩产实粮算是稳定在了亩产七斗,当地田亩能产出近十六万石粮食,不过还有四十多万石的粮食缺口。
辽东和大宁的学校已经在去年就全面开设,今年年初已经入学三十二万余人,但教学质量比起渤海更差,部分地方甚至达到了八十个学生挤一个学堂的程度。
可以说,关外的教学资源紧张是朱高煦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渤海毕业的学子,调六千人前往辽东、大宁担任教习,剩余在渤海担任教习。”
“此外,从国子监和民间选一万家世背景清白的学子前往大宁和辽东担任教习。”
“算上渤海的六千人,大宁和辽东的一万多名教习,差不多可以把比例降低到五十人一个学堂。”
“至于山东的学校继续保持修建,但开学时间等待。”
朱高煦说罢,同时也对关外做出政策要求。
“就学的学子,家中要自发去汇报户口数量,以及手中耕地情况,不然学子不得就学。”
他准备用教育资源来捆绑百姓,让百姓不得不如实汇报户口和耕地情况。
当然,在捆绑百姓的同时,他得让百姓没有负担的去汇报,因此他开口道:
“汇报的百姓,从此之后废除徭役和杂项,官府做工都要求给予工钱。”
“此外从明年开始,渤海、辽东、大宁、山东等地赋税从现在的五赋一,改为十赋一。”
朱高煦降低了田赋比例,这是因为现在的他财政压力已经好转了,没有必要维持五赋一的局面了。
哪怕是十赋一,只要老实交税,山东一样能交出六百余万石田赋粮。
不过这里的“老实交税”,指的是乡绅和富户。
只要朱高煦保证山东、辽东等地情况不会出现内地胥吏的“淋尖踢斛”,以及改上、中、下户身份,那山东上交的税粮就不会低于六百万石。
面对朱高煦的政策调整,亦失哈作揖应下。
接下来,朱高煦翻看了山东的人口数和耕地情况,但他并不觉得五百多万人口和五千七百余万亩耕地就是山东的真实情况。
别的不提,孔府和及亲眷的数百万亩耕地就有五成没有统计进入《鱼鳞图册》中,更别提其它官员、乡绅、富户了。
不过就他眼下的实力来说,他还不具备彻底清丈山东的实力,起码得再等一两年。
等到渤海的学子陆续毕业,他就能对山东动手。
等到辽东的三十余万学子毕业,他就能对整个北方动手。
只需要三个五年,他就能把基层税收的权力收到朝廷手中,尽管财政压力会加大,但财政收入也会增加。
他还年轻,三个五年的时间,他还等得起……
第287章 大兴教育
“今年天下各地皆有蠲免,加上江南以钞抵税,户部收上来的田赋粮仅有七百二十六万四千余石,军屯籽粮一千二百四十六万七千余石,合计一千九百七十三万二千四百石……”洪武三十三年冬月初五,当各地布政使司、都司衙门上奏了田赋及军屯文册,大明的财政情况也暴露在了朱棣的面前。
看着手中的文册数额,朱棣皱眉看向前来汇报的郁新及夏原吉、黄福、李至刚等人。
“府库得补贴多少,才能让朝廷撑到明年税赋收取?”
“约两千八百余万石,四百余万贯。”郁新有备而来,因此下意识回答。
听到郁新这么说,朱棣有些愁苦,不由询问:“补贴过后,府库还有多少钱粮?”
“约一千六百余万石,二百四十六万贯。”郁新回应的同时,不忘说道:“这还是东宫那边稽查官员所得相加的情况。”
由于北平、永平遭遇战事时,有不少人口涌入大宁逃难,因此眼下大宁人口达到了十万七千余,耕地数量没有增长太多,上报的数量是二十二万六千四百二十七亩。
好在经过当地官兵的水利修建,大宁的亩产实粮算是稳定在了亩产七斗,当地田亩能产出近十六万石粮食,不过还有四十多万石的粮食缺口。
辽东和大宁的学校已经在去年就全面开设,今年年初已经入学三十二万余人,但教学质量比起渤海更差,部分地方甚至达到了八十个学生挤一个学堂的程度。
可以说,关外的教学资源紧张是朱高煦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渤海毕业的学子,调六千人前往辽东、大宁担任教习,剩余在渤海担任教习。”
“此外,从国子监和民间选一万家世背景清白的学子前往大宁和辽东担任教习。”
“算上渤海的六千人,大宁和辽东的一万多名教习,差不多可以把比例降低到五十人一个学堂。”
“至于山东的学校继续保持修建,但开学时间等待。”
朱高煦说罢,同时也对关外做出政策要求。
“就学的学子,家中要自发去汇报户口数量,以及手中耕地情况,不然学子不得就学。”
他准备用教育资源来捆绑百姓,让百姓不得不如实汇报户口和耕地情况。
当然,在捆绑百姓的同时,他得让百姓没有负担的去汇报,因此他开口道:
“汇报的百姓,从此之后废除徭役和杂项,官府做工都要求给予工钱。”
“此外从明年开始,渤海、辽东、大宁、山东等地赋税从现在的五赋一,改为十赋一。”
朱高煦降低了田赋比例,这是因为现在的他财政压力已经好转了,没有必要维持五赋一的局面了。
哪怕是十赋一,只要老实交税,山东一样能交出六百余万石田赋粮。
不过这里的“老实交税”,指的是乡绅和富户。
只要朱高煦保证山东、辽东等地情况不会出现内地胥吏的“淋尖踢斛”,以及改上、中、下户身份,那山东上交的税粮就不会低于六百万石。
面对朱高煦的政策调整,亦失哈作揖应下。
接下来,朱高煦翻看了山东的人口数和耕地情况,但他并不觉得五百多万人口和五千七百余万亩耕地就是山东的真实情况。
别的不提,孔府和及亲眷的数百万亩耕地就有五成没有统计进入《鱼鳞图册》中,更别提其它官员、乡绅、富户了。
不过就他眼下的实力来说,他还不具备彻底清丈山东的实力,起码得再等一两年。
等到渤海的学子陆续毕业,他就能对山东动手。
等到辽东的三十余万学子毕业,他就能对整个北方动手。
只需要三个五年,他就能把基层税收的权力收到朝廷手中,尽管财政压力会加大,但财政收入也会增加。
他还年轻,三个五年的时间,他还等得起……
第287章 大兴教育
“今年天下各地皆有蠲免,加上江南以钞抵税,户部收上来的田赋粮仅有七百二十六万四千余石,军屯籽粮一千二百四十六万七千余石,合计一千九百七十三万二千四百石……”洪武三十三年冬月初五,当各地布政使司、都司衙门上奏了田赋及军屯文册,大明的财政情况也暴露在了朱棣的面前。
看着手中的文册数额,朱棣皱眉看向前来汇报的郁新及夏原吉、黄福、李至刚等人。
“府库得补贴多少,才能让朝廷撑到明年税赋收取?”
“约两千八百余万石,四百余万贯。”郁新有备而来,因此下意识回答。
听到郁新这么说,朱棣有些愁苦,不由询问:“补贴过后,府库还有多少钱粮?”
“约一千六百余万石,二百四十六万贯。”郁新回应的同时,不忘说道:“这还是东宫那边稽查官员所得相加的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