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41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应下,朱高煦也回头看向了身旁的郑和。

      “调五十万贯钱供王主事驱使。”

      “奴婢领教令!”郑和的激动不比朱高煦差,要知道他可是负责下东洋的主事人,一旦下东洋成功,那后续的下西洋也将交给他来主办。

      五十艘宝船和六十艘马船最少需要两万人操作才能在海上航行。

      两万人规模的水师,除了前元征爪哇外,古往今来就没有过那么大规模的水师远航之举。

      自己只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了,便能以宦官身份青史留名。

      “继续下水几日,确定没有问题之后,立马交付海军都督府。”

      “是!臣领教……”

      眼看下水成功,朱高煦也没有在船厂久留,只是交代了王船工后,便带着郑和与兵马离开了龙江船厂。

      直到他们走出二里,龙江船厂方向传来的欢呼声才小了些。

      “殿下今日之举,恐怕要载入史册了。”

      郑和脸上笑意难以下去,赞扬着朱高煦今日的举动。

      对此朱高煦倒是谦虚道:“事情还没成,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

      “你接下来这半年也不用在东宫忙碌了,多在海军都督府呆着学习,等待明年五月顺风下东洋。”

      “奴婢领教。”郑和笑着作揖应下,朱高煦也收敛了脸上笑意,在马车上处理起了那一本本奏疏。

      从江东门进入京城后,他开始时不时观望马车外,可见的是许多添置了新衣的百姓。

      朱棣蠲免一半赋税之举,让百姓有了更多的闲钱,因此添置了新衣,置办了新的农具。

      瞧着那穿着新衣的百姓,朱高煦算是勉强舒缓了一口气。

      “今年应天府的平均亩产有统计吗?”

      朱高煦专门派官员统计各省各府的亩产,因此当他询问,亦失哈便不假思索道:“应天亩产实粮在二石二斗左右。”

      “二石二斗,真富裕啊……”

      兴许是见惯了渤海、辽东的实粮九斗、七斗,因此当听到应天亩产实粮二石二斗的时候,朱高煦不免有些羡慕。

      如果全天下的亩产都能那么高,那才是天下无忧的时候。现在的大明,甚至连全天下的田亩数,人口数都无法清楚统计。

      想到这里,朱高煦就想到了渤海的育苗田。

      现在渤海树木多,煤炭开采还算方便,育苗田还能继续维持推广。

      可一旦日后树木砍伐过多,育苗田培育的成本增加,那百姓就很难继续耕种水稻了。

      培育适应东北气候的作物,才是他应该主抓的事情。

      只是放在这个时代,想要培育出耐寒作物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若是去了日本,记得从日本北边搜寻一些耐寒的作物。”

      朱高煦不忘交代郑和,郑和也点头记下。

      从他被选为下东洋负责人的时候,朱高煦就一直与他说着各地作物和动物的情况。

      不仅如此,那幅《天下四夷宾服总图》他也见过,可以说他从未见过那么精确且广袤的地图。

      虽然郑和不知道自家殿下是怎么清楚天下各地情况,可他选择了信任。

      “虽然有了地图,但你也不能掉以轻心。”

      看着郑和,朱高煦不厌其烦的交代道:“有地图能方便许多事情,可海洋的水文却需要你自己去探查和研究。”

      “天下有七洲四洋,但细分下来,又能分为西大明(太平)洋、北大明洋、南大明洋、东小西洋(印度洋)、西小西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和北冰洋。”

      “这些海洋不同,水文也不同,其中北冰洋不属于你日后探查的范围,但其它几大洋如果可行,还是得走走。”

      “西洲(欧洲)的挽马,北洲(北美)和东洲(南美)的作物,还有南洲(澳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