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433节(1/3)
到了正统年间,朱祁镇的目光还停留在西南的时候,福建矿工发生起义,原本只是几千矿工不堪矿课压榨的起义,却因为土地矛盾而迅速发展为十数万人。
朱祁镇派陈懋出兵镇压不久,北边瓦剌叩关,然后朱祁镇就陷入了三线作战的局面。
再往后便不用多说,朱祁镇坚持三线作战,结果被抓到了漠北当留学生。
总之福建矿工起义的问题,本质也是利益和资源分配问题。
福建的矿课负担确实重,但普通百姓的负担也不轻。
三亩地即便产出六石粮食,上交官府后便只能紧巴巴的过日子,一旦家中人口增多,都不用几代人,只需要再多一代人,那就会遭遇吃不起饭的情况。
闽浙两地百姓从永乐后期开始,就一直面对这种局面,经过正统年间镇压后矛盾被缓解,可到了明代中后期,讨生活的百姓只能走私去南洋生活,因此嘉靖年间的走私商人和倭寇也主要以福建、浙江为主。
朱高煦可以笃定,只要他开出足够丰厚的迁徙条件,那别说迁徙广东,就是直接迁徙福建百姓去安南,他们也敢举族搬迁。
“反正安南的事情,俺今日开始就交给你了,俺不再插手,但是北边的事情都得俺过目再拍板。”
朱棣对朱高煦处理政务还是比较放心的,只要他步子不迈太大,那基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现在想的,是在平定安南后,如何出兵收下漠东。
“儿臣领命。”朱高煦应下,不过还是补充道:“漠东收复后,可以慢慢增设卫所……”
“行了”朱棣打断,话语中透露着埋怨:
“俺要打你不让,现在还没打你就想着后面的事情,你先把安南的事情弄好再说吧。”
说罢,朱棣拿起了一份奏疏,靠在龙椅上,用奏疏挡住了与朱高煦对视的目光。
“呵呵,既然如此,那儿臣告退……”
见朱棣这副模样,朱高煦便轻笑着作揖回礼,随后笑声爽朗的离开了武英殿。
倒是在他走后,朱棣放下奏疏抓了抓胡子:“安南……”
他呢喃着安南,紧接着啧啧几声:“跟老二一比,俺都觉得俺太圣贤了。”
第300章 满载而归
“放!”“轰轰轰——”
十月中旬,应天府南京城江东门外码头之上,当十余艘五千料宝船进入停泊位,码头上的礼炮也一连作响十八声,以此庆祝下东洋船队的成功。
“乖乖……那么大的船,得运回来多少宝贝?”
“本该都是我们的……”
“嘘……小声些。”
码头上,除了维持秩序的上万上直兵马,还有数万前来看热闹的百姓。
当然,他们之中更多是码头上干活的力夫,其次才是看热闹的百姓。
不过在他们之中,也隐藏着许许多多前来打探消息的沿海商帮掌事和管事。
码头之上,朱棣站在黄帐之下,旁边紧跟朱高煦。
在他们父子身后,六部六府等百余名官员尽数到场。
似乎是要让他们看看下东洋的好处,朱棣特意将在京正四品以上官员全部都给叫来了。
其实群臣都知道下东洋有没有好处,但他们对于这个好处的概念十分模糊。
沿海商帮虽然有数百家,但实际上过得很好的只有拔尖的那堆人,剩下大部分走私的沿海商帮除去各种费用后,能赚的利润并不算高。
可眼下大明下东洋舰队将大明对日贸易垄断,可以说他们这次出航所得,等同江东、闽浙等大小商帮一年所得,甚至更多。
“砰!”
当船梯搭在码头的声音响起,郑和、杨展、杨俅等人纷纷下船,一路快走地朝着黄帐赶来。
“臣下东洋正使郑和,参见陛下、殿下……”
&em
朱祁镇派陈懋出兵镇压不久,北边瓦剌叩关,然后朱祁镇就陷入了三线作战的局面。
再往后便不用多说,朱祁镇坚持三线作战,结果被抓到了漠北当留学生。
总之福建矿工起义的问题,本质也是利益和资源分配问题。
福建的矿课负担确实重,但普通百姓的负担也不轻。
三亩地即便产出六石粮食,上交官府后便只能紧巴巴的过日子,一旦家中人口增多,都不用几代人,只需要再多一代人,那就会遭遇吃不起饭的情况。
闽浙两地百姓从永乐后期开始,就一直面对这种局面,经过正统年间镇压后矛盾被缓解,可到了明代中后期,讨生活的百姓只能走私去南洋生活,因此嘉靖年间的走私商人和倭寇也主要以福建、浙江为主。
朱高煦可以笃定,只要他开出足够丰厚的迁徙条件,那别说迁徙广东,就是直接迁徙福建百姓去安南,他们也敢举族搬迁。
“反正安南的事情,俺今日开始就交给你了,俺不再插手,但是北边的事情都得俺过目再拍板。”
朱棣对朱高煦处理政务还是比较放心的,只要他步子不迈太大,那基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现在想的,是在平定安南后,如何出兵收下漠东。
“儿臣领命。”朱高煦应下,不过还是补充道:“漠东收复后,可以慢慢增设卫所……”
“行了”朱棣打断,话语中透露着埋怨:
“俺要打你不让,现在还没打你就想着后面的事情,你先把安南的事情弄好再说吧。”
说罢,朱棣拿起了一份奏疏,靠在龙椅上,用奏疏挡住了与朱高煦对视的目光。
“呵呵,既然如此,那儿臣告退……”
见朱棣这副模样,朱高煦便轻笑着作揖回礼,随后笑声爽朗的离开了武英殿。
倒是在他走后,朱棣放下奏疏抓了抓胡子:“安南……”
他呢喃着安南,紧接着啧啧几声:“跟老二一比,俺都觉得俺太圣贤了。”
第300章 满载而归
“放!”“轰轰轰——”
十月中旬,应天府南京城江东门外码头之上,当十余艘五千料宝船进入停泊位,码头上的礼炮也一连作响十八声,以此庆祝下东洋船队的成功。
“乖乖……那么大的船,得运回来多少宝贝?”
“本该都是我们的……”
“嘘……小声些。”
码头上,除了维持秩序的上万上直兵马,还有数万前来看热闹的百姓。
当然,他们之中更多是码头上干活的力夫,其次才是看热闹的百姓。
不过在他们之中,也隐藏着许许多多前来打探消息的沿海商帮掌事和管事。
码头之上,朱棣站在黄帐之下,旁边紧跟朱高煦。
在他们父子身后,六部六府等百余名官员尽数到场。
似乎是要让他们看看下东洋的好处,朱棣特意将在京正四品以上官员全部都给叫来了。
其实群臣都知道下东洋有没有好处,但他们对于这个好处的概念十分模糊。
沿海商帮虽然有数百家,但实际上过得很好的只有拔尖的那堆人,剩下大部分走私的沿海商帮除去各种费用后,能赚的利润并不算高。
可眼下大明下东洋舰队将大明对日贸易垄断,可以说他们这次出航所得,等同江东、闽浙等大小商帮一年所得,甚至更多。
“砰!”
当船梯搭在码头的声音响起,郑和、杨展、杨俅等人纷纷下船,一路快走地朝着黄帐赶来。
“臣下东洋正使郑和,参见陛下、殿下……”
&e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