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450节(1/3)
不管是麓川还是暹罗、高棉、安南,这些国家人口多则数百万,少则百余万,偏偏大明在西南的同化不足,一旦深入内陆就有被同化的风险。
也就安南这样有漫长沿海线,可以用海运来移民的地方,朱高煦能有把握靠时间来持续移民同化当地,像西南和三宣六慰就要困难许多。
“四十四万人,种五百多万亩地?”
朱高煦的汇报,让朱棣想到了渤海的耕地面积,不由得感叹渤海开发速度和富裕程度。
在他看来,也只有挽马、耕牛充沛的渤海才能做到一个人料理十余亩地了。
对此朱高煦也解释道:“关外冬期长,粮食的亩产也不过每亩八九斗,这次郑和下东洋带回了不少日本国的耐寒作物,辽东那边也会试着培育看看,能不能培育出耐寒些的作物。”
“这个你自己看着办,俺比较好奇的是今年的户部《黄册》、《鱼鳞图册》有什么变化。”
朱棣提起了户部的文册,由于山东的清丈和摊丁入亩、入学资格与户口绑定等政策,山东的耕地和人口都得到了提升。
除此之外就是一直迁移人口进入辽东,不管开荒的辽东地区也在时刻变化。
除了山东和辽东,其次就是云南和四川的人口和耕地变化比较大了。
靖难之役结束以来,云南和四川陆陆续续涌入了四十余万人口,他们不少人已经在上半年安家并开荒,如今也基本见了成效。
这些情况,身为皇帝的朱棣只有通过户部的文册才能了解,但户部还没清点完。
“山东和辽东的情况你应该清楚吧?”
朱棣询问朱高煦,毕竟朱高煦在辽东和山东布置了大量基层官员,收集数据肯定比户部要快。
“自然……”朱高煦走到一旁,朱棣也跟了过去,远离了军阵。
“辽东与渤海至腊月初一,有人口一百九十七万七千六百口,耕地一千三百四十余万亩。”
“山东至腊月初一,有人口四百八十二万七千余口,耕地五千九百九十四万余亩。”
朱高煦简单汇报,朱棣便想到了洪武三十年的数额,然后抚了抚须:“这山东连带辽东在洪武三十年的人口才五百二十五万,如今四年过去,加起来却六百八十多万。”
“即便减去大宁的三十余万口,也比原本的人口多出一百二十五万。”
“那耕地当初连带军屯田也不过六千万,如今却有七千余万亩了,仅山东一省就增加三百多万亩。”
“这群乡绅胥吏,俺真想把他们手里的人口田地都抢到手里。”
朱棣有几分急眼,毕竟从山东的情况来看,大明的人口绝对不止洪武三十年的六千余五十万。
不过他也有几分保守道:“你下面的人会不会多报了,这增加的有点太多了。”
“增加是正常的。”朱高煦先给出答案,然后才详细解释道:
“洪武十四年的时候,山东就有五百二十万口,如今二十年过去,增加一百二十万很正常,耕地也是同理,甚至比眼下丈量的还要更多。”
“以儿臣看来,朝廷眼下的耕地恐怕恢复不下北宋熙丰时期,甚至有所超出,人口也恐怕不低于七千万。”
“只是如何将田亩丈量,人口清查,还是得先看看山东试点政策推进如何。”
朱高煦说的有理有据,毕竟洪武十四年的大明就有耕地三亿六千余万亩,人口五千九百八十余万。
如今二十年过去,人口居然才增长了一百多万,耕地才增长三千余万亩。
如果大明真的只有六千万人,那耕种四亿亩耕地也倒符合效率,毕竟人力耕种的极限也就五亩,算上天下耕地,人均耕种六亩倒也不出奇。
可大明二十年人口才增长一百万,这简直就是有些羞辱人了。
即便是民生败坏的乾隆后期,十八年时间里也从三亿一千万,增长到三亿六千万,这还是耕地已经开发困难的情况下。
反观眼下,二十年才增长
也就安南这样有漫长沿海线,可以用海运来移民的地方,朱高煦能有把握靠时间来持续移民同化当地,像西南和三宣六慰就要困难许多。
“四十四万人,种五百多万亩地?”
朱高煦的汇报,让朱棣想到了渤海的耕地面积,不由得感叹渤海开发速度和富裕程度。
在他看来,也只有挽马、耕牛充沛的渤海才能做到一个人料理十余亩地了。
对此朱高煦也解释道:“关外冬期长,粮食的亩产也不过每亩八九斗,这次郑和下东洋带回了不少日本国的耐寒作物,辽东那边也会试着培育看看,能不能培育出耐寒些的作物。”
“这个你自己看着办,俺比较好奇的是今年的户部《黄册》、《鱼鳞图册》有什么变化。”
朱棣提起了户部的文册,由于山东的清丈和摊丁入亩、入学资格与户口绑定等政策,山东的耕地和人口都得到了提升。
除此之外就是一直迁移人口进入辽东,不管开荒的辽东地区也在时刻变化。
除了山东和辽东,其次就是云南和四川的人口和耕地变化比较大了。
靖难之役结束以来,云南和四川陆陆续续涌入了四十余万人口,他们不少人已经在上半年安家并开荒,如今也基本见了成效。
这些情况,身为皇帝的朱棣只有通过户部的文册才能了解,但户部还没清点完。
“山东和辽东的情况你应该清楚吧?”
朱棣询问朱高煦,毕竟朱高煦在辽东和山东布置了大量基层官员,收集数据肯定比户部要快。
“自然……”朱高煦走到一旁,朱棣也跟了过去,远离了军阵。
“辽东与渤海至腊月初一,有人口一百九十七万七千六百口,耕地一千三百四十余万亩。”
“山东至腊月初一,有人口四百八十二万七千余口,耕地五千九百九十四万余亩。”
朱高煦简单汇报,朱棣便想到了洪武三十年的数额,然后抚了抚须:“这山东连带辽东在洪武三十年的人口才五百二十五万,如今四年过去,加起来却六百八十多万。”
“即便减去大宁的三十余万口,也比原本的人口多出一百二十五万。”
“那耕地当初连带军屯田也不过六千万,如今却有七千余万亩了,仅山东一省就增加三百多万亩。”
“这群乡绅胥吏,俺真想把他们手里的人口田地都抢到手里。”
朱棣有几分急眼,毕竟从山东的情况来看,大明的人口绝对不止洪武三十年的六千余五十万。
不过他也有几分保守道:“你下面的人会不会多报了,这增加的有点太多了。”
“增加是正常的。”朱高煦先给出答案,然后才详细解释道:
“洪武十四年的时候,山东就有五百二十万口,如今二十年过去,增加一百二十万很正常,耕地也是同理,甚至比眼下丈量的还要更多。”
“以儿臣看来,朝廷眼下的耕地恐怕恢复不下北宋熙丰时期,甚至有所超出,人口也恐怕不低于七千万。”
“只是如何将田亩丈量,人口清查,还是得先看看山东试点政策推进如何。”
朱高煦说的有理有据,毕竟洪武十四年的大明就有耕地三亿六千余万亩,人口五千九百八十余万。
如今二十年过去,人口居然才增长了一百多万,耕地才增长三千余万亩。
如果大明真的只有六千万人,那耕种四亿亩耕地也倒符合效率,毕竟人力耕种的极限也就五亩,算上天下耕地,人均耕种六亩倒也不出奇。
可大明二十年人口才增长一百万,这简直就是有些羞辱人了。
即便是民生败坏的乾隆后期,十八年时间里也从三亿一千万,增长到三亿六千万,这还是耕地已经开发困难的情况下。
反观眼下,二十年才增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