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453节(2/3)
,只有甲等成绩的学子才能入太学士。”
朱高煦又给出了新的想法和政策,亦失哈闻言只觉得去年那一批的乙等学子运气好。
从殿下口中,他不难听出乙等学子不达标,因此他也很好奇,既然不达标,那自家殿下为什么要选入他们。
“对了,太学给我准备一处休息的地方。”
朱高煦一开口,亦失哈便愕然道:“您这是准备等太学建好后住进去?”“嗯,到时候王妃也临盆养好身体了,我刚好可以去那边一边授课,一边处理政务。”
朱高煦没有遮掩,而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他准备亲自培养这三百多人,然后留下甲等的太学士,把乙等太学士放回地方做未来中学的教学教习。
如果说现在的关外关外还处于一半古代内容,一半后世内容的程度,那日后的中学就是以朱高煦所记得的后世文理科知识为主了。
中学的三年只要他们能学好,那大明的科学基础也就能夯实了。
相较于后世的初高中生来说,兴许他们所学的内容是落后的,可放在这个时代就是领先了数百年的知识。
不过在此之前,朱高煦得把教材解决才行。
好在他一直抽空编撰教材,因此不管是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的教材都编撰了七七八八。
剩下的几个月时间里,刚好就是他补全这些知识的时候。
想到这里,朱高煦坐到了自己的椅子上,开始将那些堆积的奏疏一一批复。
虽说是新年,可他与朱棣并没有时间去乾清宫共食家宴,二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面对那一本本奏疏而头疼。
如此枯燥乏味的日子持续了大半个月,朱高煦前往了江东码头欢送沐春、瞿能、顾成、王瑄、郑和等人离去。
不同于第一次下东洋,这次下西洋围观的百姓很多,其中不少是各地商帮的探子。
“黔国公一路顺风。”
“劳烦殿下了……”
甲板上,朱高煦扫视了那一眼看不到边的围观人群,随后便与沐春他们告别。
下了甲板的时候,刚好碰上了迎面走来了杨展、王瑄、崔均等人。
双方相顾一笑,只是一个拥抱便表达了自己的情绪。
“呜呜——”
伴随着号角声响起,朱高煦亲眼看着杨展他们登上宝船,瞧着宝船船队驶离江东码头。
待他们走远,朱高煦才返回了马车,而马车外已经有两名等候许久的官员了。
“上车说。”
朱高煦看了一眼压抑着的郁新与许久没有露面的胡纶,示意他们上车的同时,自己也走上了马车坐下。
等二人上车,负责护卫的队伍开始护送朱高煦返回东宫,朱高煦也看向了刚刚入座的二人:“说吧,什么情况。”
见朱高煦直奔主题,郁新也没有遮掩,直接作揖回答道:“西洋市舶司正月初一开办,如今已经有三十九家商帮登记造册。”
西洋市舶司,这便是给予走私商人正规身份的机构,凡是在西洋市舶司登记造册的商帮,都可以凭借朝廷发给的文书在龙江及金州、定辽等处船厂营造三千料的马船。
三千料马船载有洪武铁炮六门,成本价是一千二百贯,但出售给商帮们的价格是五千贯。
也就是说,仅凭造船这一行当,大明就能获得三千八百贯的利润。
所有在西洋贸易船只都得用朝廷的三千料马船,等同说想要加入西洋市舶贸易,起码要有不低于五千贯的资产才行。
当然,有了这种船,一般的海盗不是对手且不提,单说货运量也极大。
三千料马船可载货二千石,如果运回二千石的香料,那即便香料价格跌到二十文一斤,那一趟也能收获六千贯,除去成本外,能净赚四千多贯。
如此只需要两年时间,就能把马船成本给赚回来,并且还能结余三千多贯。
对于走私商帮来
朱高煦又给出了新的想法和政策,亦失哈闻言只觉得去年那一批的乙等学子运气好。
从殿下口中,他不难听出乙等学子不达标,因此他也很好奇,既然不达标,那自家殿下为什么要选入他们。
“对了,太学给我准备一处休息的地方。”
朱高煦一开口,亦失哈便愕然道:“您这是准备等太学建好后住进去?”“嗯,到时候王妃也临盆养好身体了,我刚好可以去那边一边授课,一边处理政务。”
朱高煦没有遮掩,而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他准备亲自培养这三百多人,然后留下甲等的太学士,把乙等太学士放回地方做未来中学的教学教习。
如果说现在的关外关外还处于一半古代内容,一半后世内容的程度,那日后的中学就是以朱高煦所记得的后世文理科知识为主了。
中学的三年只要他们能学好,那大明的科学基础也就能夯实了。
相较于后世的初高中生来说,兴许他们所学的内容是落后的,可放在这个时代就是领先了数百年的知识。
不过在此之前,朱高煦得把教材解决才行。
好在他一直抽空编撰教材,因此不管是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的教材都编撰了七七八八。
剩下的几个月时间里,刚好就是他补全这些知识的时候。
想到这里,朱高煦坐到了自己的椅子上,开始将那些堆积的奏疏一一批复。
虽说是新年,可他与朱棣并没有时间去乾清宫共食家宴,二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面对那一本本奏疏而头疼。
如此枯燥乏味的日子持续了大半个月,朱高煦前往了江东码头欢送沐春、瞿能、顾成、王瑄、郑和等人离去。
不同于第一次下东洋,这次下西洋围观的百姓很多,其中不少是各地商帮的探子。
“黔国公一路顺风。”
“劳烦殿下了……”
甲板上,朱高煦扫视了那一眼看不到边的围观人群,随后便与沐春他们告别。
下了甲板的时候,刚好碰上了迎面走来了杨展、王瑄、崔均等人。
双方相顾一笑,只是一个拥抱便表达了自己的情绪。
“呜呜——”
伴随着号角声响起,朱高煦亲眼看着杨展他们登上宝船,瞧着宝船船队驶离江东码头。
待他们走远,朱高煦才返回了马车,而马车外已经有两名等候许久的官员了。
“上车说。”
朱高煦看了一眼压抑着的郁新与许久没有露面的胡纶,示意他们上车的同时,自己也走上了马车坐下。
等二人上车,负责护卫的队伍开始护送朱高煦返回东宫,朱高煦也看向了刚刚入座的二人:“说吧,什么情况。”
见朱高煦直奔主题,郁新也没有遮掩,直接作揖回答道:“西洋市舶司正月初一开办,如今已经有三十九家商帮登记造册。”
西洋市舶司,这便是给予走私商人正规身份的机构,凡是在西洋市舶司登记造册的商帮,都可以凭借朝廷发给的文书在龙江及金州、定辽等处船厂营造三千料的马船。
三千料马船载有洪武铁炮六门,成本价是一千二百贯,但出售给商帮们的价格是五千贯。
也就是说,仅凭造船这一行当,大明就能获得三千八百贯的利润。
所有在西洋贸易船只都得用朝廷的三千料马船,等同说想要加入西洋市舶贸易,起码要有不低于五千贯的资产才行。
当然,有了这种船,一般的海盗不是对手且不提,单说货运量也极大。
三千料马船可载货二千石,如果运回二千石的香料,那即便香料价格跌到二十文一斤,那一趟也能收获六千贯,除去成本外,能净赚四千多贯。
如此只需要两年时间,就能把马船成本给赚回来,并且还能结余三千多贯。
对于走私商帮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