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532节(3/3)
同时询问一句。
“能开百斤弓,五十步内正中靶心。”王骥有些忐忑,对于朱高煦的上手,不免有些担心自家殿下有龙阳之好。
“好!”听到王骥的话,朱高煦笑着点头:“这份武功,就算放在诸将中,也是十分了不得了。”
“既然有这份武功,又出身保定,为何不选择早早投军?”
“靖难时,臣父母相继去世,守孝六年才得以参加科举。”王骥以为朱高煦在问他靖难时的事,故此如实回答。
“陛下现今已经率兵北上抵达白城(兀良哈秃城),不日即将抵达鹤城卫,开始此次北征,你如何看待?”
朱高煦生起了考校的心思,尽管王骥比他还要大两岁,但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处理政务,他都算王骥的‘前辈’。
“臣以为,陛下此次出兵必然大捷而归,不过自此之后,朝廷也难以再找到和鞑靼部决战的机会……”
王骥年近三十,虽说没有上过战场,但他所在的保定府也是军户繁多的地方,自小就从军户口中听过与蒙古人作战的故事,更因此了解了蒙古人作战的习性。
从至正年间到如今,蒙古人早已被大明的汉人打出了阴影,除非能出现一个类似王保保的人物来率领他们创造一场大捷,不然他们与明军交战,始终都是未战先怯,还未交手就丧胆三分。
王骥作为兵科给事中,大明开国以来许多兵马调动的档案他都能翻阅,正因如此,他也十分了解明初诸将乃至如今的朱棣、朱高煦等人的用兵风格与手段。
在王骥看来,蒙古人除非舍弃妇孺和牧群,不然他们连都很难逃出朱棣的追捕。
对草原的熟悉程度,朱棣不比他们差。
朱棣可以带着半个月的军粮,带着几万骑兵横击大漠,可蒙古人却不行。
朱棣找不到人可以回家,可他们丢下牧群逃跑,等再回来时,牧群早就被朱棣带走了。
没了牧群,一场白灾就足够摧毁一個部落。
这次的鞑靼部没有足够准备,因此肯定逃不出朱棣的追击。
王骥在意的是,这场交手,明军能给鞑靼部造成多大的死伤,以及鞑靼部遭受重创后,瓦剌部会不会来个坐收渔翁之利,侵占大明此战的土地成果。
“你的观点倒是不错。”
对王骥的观点,朱高煦给予了肯定,同时询问道:“听闻你前些日子去了山西的盐池,并上疏希望朝廷蠲免当地拖欠的二十万石税粮?”
“回殿下,臣确实有上疏请求蠲免盐池拖欠赋税。”王骥倒是直接承认,并补充道:
“当地盐池百姓生活困苦不说,还要负担繁重的徭役,早已困苦不堪。”
“朝廷虽然屡次降低山西赋税定额,然山西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一些百姓甚至衣不蔽体……”
朱高煦自然知道山西百姓负担沉重,要不然他也不会屡次降低山西定额。
只是他确实没有亲自去过山西,光从奏疏上来看,也确实看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如今王骥敢如实向他禀告,这让朱高煦十分高兴。
“给他赐座,我要好好了解一下山西的事情。”
他回头对亦失哈吩咐,王骥也连忙回礼表示感激。
待他入座,朱高煦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向他询问道:“就你所见所闻而言,山西百姓的困苦除了徭役和田赋外,还有什么?”
“自然是苛捐杂税。”王骥不假思索,并作揖道:
“臣路过山东时,所见山东百姓衣食充足,脸上也多见笑脸,河南、北平等地亦是如此。”
“只是等进入山西,山西百姓之疾苦足以让良善者垂泪。”
“能开百斤弓,五十步内正中靶心。”王骥有些忐忑,对于朱高煦的上手,不免有些担心自家殿下有龙阳之好。
“好!”听到王骥的话,朱高煦笑着点头:“这份武功,就算放在诸将中,也是十分了不得了。”
“既然有这份武功,又出身保定,为何不选择早早投军?”
“靖难时,臣父母相继去世,守孝六年才得以参加科举。”王骥以为朱高煦在问他靖难时的事,故此如实回答。
“陛下现今已经率兵北上抵达白城(兀良哈秃城),不日即将抵达鹤城卫,开始此次北征,你如何看待?”
朱高煦生起了考校的心思,尽管王骥比他还要大两岁,但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处理政务,他都算王骥的‘前辈’。
“臣以为,陛下此次出兵必然大捷而归,不过自此之后,朝廷也难以再找到和鞑靼部决战的机会……”
王骥年近三十,虽说没有上过战场,但他所在的保定府也是军户繁多的地方,自小就从军户口中听过与蒙古人作战的故事,更因此了解了蒙古人作战的习性。
从至正年间到如今,蒙古人早已被大明的汉人打出了阴影,除非能出现一个类似王保保的人物来率领他们创造一场大捷,不然他们与明军交战,始终都是未战先怯,还未交手就丧胆三分。
王骥作为兵科给事中,大明开国以来许多兵马调动的档案他都能翻阅,正因如此,他也十分了解明初诸将乃至如今的朱棣、朱高煦等人的用兵风格与手段。
在王骥看来,蒙古人除非舍弃妇孺和牧群,不然他们连都很难逃出朱棣的追捕。
对草原的熟悉程度,朱棣不比他们差。
朱棣可以带着半个月的军粮,带着几万骑兵横击大漠,可蒙古人却不行。
朱棣找不到人可以回家,可他们丢下牧群逃跑,等再回来时,牧群早就被朱棣带走了。
没了牧群,一场白灾就足够摧毁一個部落。
这次的鞑靼部没有足够准备,因此肯定逃不出朱棣的追击。
王骥在意的是,这场交手,明军能给鞑靼部造成多大的死伤,以及鞑靼部遭受重创后,瓦剌部会不会来个坐收渔翁之利,侵占大明此战的土地成果。
“你的观点倒是不错。”
对王骥的观点,朱高煦给予了肯定,同时询问道:“听闻你前些日子去了山西的盐池,并上疏希望朝廷蠲免当地拖欠的二十万石税粮?”
“回殿下,臣确实有上疏请求蠲免盐池拖欠赋税。”王骥倒是直接承认,并补充道:
“当地盐池百姓生活困苦不说,还要负担繁重的徭役,早已困苦不堪。”
“朝廷虽然屡次降低山西赋税定额,然山西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一些百姓甚至衣不蔽体……”
朱高煦自然知道山西百姓负担沉重,要不然他也不会屡次降低山西定额。
只是他确实没有亲自去过山西,光从奏疏上来看,也确实看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如今王骥敢如实向他禀告,这让朱高煦十分高兴。
“给他赐座,我要好好了解一下山西的事情。”
他回头对亦失哈吩咐,王骥也连忙回礼表示感激。
待他入座,朱高煦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向他询问道:“就你所见所闻而言,山西百姓的困苦除了徭役和田赋外,还有什么?”
“自然是苛捐杂税。”王骥不假思索,并作揖道:
“臣路过山东时,所见山东百姓衣食充足,脸上也多见笑脸,河南、北平等地亦是如此。”
“只是等进入山西,山西百姓之疾苦足以让良善者垂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