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613节(1/3)
老头子捞到了功绩,而自己捞到了自己想要的局面,自己确实是时候该上位了。
不过,在此之前,朱高煦还得让新政再往前一步。
如果老头子真的愿意退下去做太上皇,那借助编撰《永乐大典》这件事,自己兴许可以重创江南文人,因为他们的把柄着实太多了,而老头也可以帮自己背完这个黑锅再走。
想到这里,朱高煦眯了眯眼睛道:“您既然这么说,那儿臣也就不瞒着您了。”
“这个大位置,儿臣也想坐!”
朱高煦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让朱棣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却有些空落落的。
老二想坐皇位不奇怪,甚至他一直觉得老二很早就开始想坐皇位,因此他才会疑神疑鬼的。
现在老二将这件事情说了出来,他也可以凭借这次谈话,将自己的心病给解决。
只是他尽管已经有了答案,但亲耳听到朱高煦这么说,他还是有些难受的。
“儿臣这么说,就是不想我父子生出间隙,因为当年打下南京的时候,儿臣便与您说过,父子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谈的,儿臣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朱高煦直勾勾的看着朱棣,瞧着他脸色黯淡的同时,也不忘补充道:
“当然,诚如爹您所说的,儿臣即便要坐这個大位置,也不是如今,而是未来。”
“等您收拾完马哈木,若是真的觉得乏了,那儿臣便顶上。”
“您若是觉得您还能继续干下去,那儿臣也继续支持您。”
“您若是当了太上皇,儿臣依旧孝敬您,不管是秋猎还是出巡、带兵打仗,儿臣都不拦着您。”
当下的朱高煦,有底气说出这番话,因为他即便把军队交给朱棣,军队会叛变的几率也小的可怜。
细数一下,朱棣稍微有影响力的只有北平和山西以及陕西行都司。
这些地方的军队经过新政改制,顶多不会超过十二万,而其它地方基本都被朱高煦麾下出身渤海的将领,以及李景隆等建文降将所掌握。
降将之中除了吴高与渤海关系不好外,其余关系都不算太差。
相比较之下,燕府和降将的关系可以说差到了极点,如果没有朱高煦护着,李景隆他们这群人的下场比历史上好不了多少。
届时朱棣还是那个朱棣,燕府还是那个燕府,可南京城的皇帝可不是朱允炆那个容易被忽悠的家伙了。
更何况明军当下的火器生产都在辽东,朱棣他们的火器只会越打越少,而自己军队的火器却会越打越多。
这个道理,想必朱棣自己也清楚,所以面对朱高煦说出的这些他倒没有半点怀疑。
“你要真的这么想,那爹倒也不是不能退去休息休息。”
“只是现在你答应的好好的,到时候恐怕爹真的想带兵去巡边,你便不同意了,如当下一般。”
朱棣酸溜溜的说着,满口醋味,显然还在因为明年不能北征的事情耿耿于怀。
对此朱高煦却不紧不慢,轻笑道:“并非不让,而是准备更好的火器,更有效的对付胡人。”
“老式的燧发枪您已经见过了,而新式的燧发枪却并没有。”
“一旦新式的燧发枪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那部队中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长枪兵将渐渐被淘汰出战场。”
朱高煦这次来找朱棣,也是为了说这件事,因此他从袖中拿出了一张折起来的图纸,并在拿出来后,将图纸给拿了出来。
“这就是新式燧发枪,比起老式多了一些设计。”
当图纸递到朱棣手中,相比较上次朱棣见过的燧发枪图纸,这份图纸中出现了类似短刀的存在。
“这是刺刀,长度在一尺左右,加上四尺五寸的燧发枪,套筒刺刀上去后可以达到五尺五寸(176cm)。”
“由于枪管外有一个突起的卡榫,因此士兵在套上刺刀后扭转,就可以将刺刀转入套筒的凹槽固定,能让火枪手迅速
不过,在此之前,朱高煦还得让新政再往前一步。
如果老头子真的愿意退下去做太上皇,那借助编撰《永乐大典》这件事,自己兴许可以重创江南文人,因为他们的把柄着实太多了,而老头也可以帮自己背完这个黑锅再走。
想到这里,朱高煦眯了眯眼睛道:“您既然这么说,那儿臣也就不瞒着您了。”
“这个大位置,儿臣也想坐!”
朱高煦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让朱棣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却有些空落落的。
老二想坐皇位不奇怪,甚至他一直觉得老二很早就开始想坐皇位,因此他才会疑神疑鬼的。
现在老二将这件事情说了出来,他也可以凭借这次谈话,将自己的心病给解决。
只是他尽管已经有了答案,但亲耳听到朱高煦这么说,他还是有些难受的。
“儿臣这么说,就是不想我父子生出间隙,因为当年打下南京的时候,儿臣便与您说过,父子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谈的,儿臣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朱高煦直勾勾的看着朱棣,瞧着他脸色黯淡的同时,也不忘补充道:
“当然,诚如爹您所说的,儿臣即便要坐这個大位置,也不是如今,而是未来。”
“等您收拾完马哈木,若是真的觉得乏了,那儿臣便顶上。”
“您若是觉得您还能继续干下去,那儿臣也继续支持您。”
“您若是当了太上皇,儿臣依旧孝敬您,不管是秋猎还是出巡、带兵打仗,儿臣都不拦着您。”
当下的朱高煦,有底气说出这番话,因为他即便把军队交给朱棣,军队会叛变的几率也小的可怜。
细数一下,朱棣稍微有影响力的只有北平和山西以及陕西行都司。
这些地方的军队经过新政改制,顶多不会超过十二万,而其它地方基本都被朱高煦麾下出身渤海的将领,以及李景隆等建文降将所掌握。
降将之中除了吴高与渤海关系不好外,其余关系都不算太差。
相比较之下,燕府和降将的关系可以说差到了极点,如果没有朱高煦护着,李景隆他们这群人的下场比历史上好不了多少。
届时朱棣还是那个朱棣,燕府还是那个燕府,可南京城的皇帝可不是朱允炆那个容易被忽悠的家伙了。
更何况明军当下的火器生产都在辽东,朱棣他们的火器只会越打越少,而自己军队的火器却会越打越多。
这个道理,想必朱棣自己也清楚,所以面对朱高煦说出的这些他倒没有半点怀疑。
“你要真的这么想,那爹倒也不是不能退去休息休息。”
“只是现在你答应的好好的,到时候恐怕爹真的想带兵去巡边,你便不同意了,如当下一般。”
朱棣酸溜溜的说着,满口醋味,显然还在因为明年不能北征的事情耿耿于怀。
对此朱高煦却不紧不慢,轻笑道:“并非不让,而是准备更好的火器,更有效的对付胡人。”
“老式的燧发枪您已经见过了,而新式的燧发枪却并没有。”
“一旦新式的燧发枪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那部队中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长枪兵将渐渐被淘汰出战场。”
朱高煦这次来找朱棣,也是为了说这件事,因此他从袖中拿出了一张折起来的图纸,并在拿出来后,将图纸给拿了出来。
“这就是新式燧发枪,比起老式多了一些设计。”
当图纸递到朱棣手中,相比较上次朱棣见过的燧发枪图纸,这份图纸中出现了类似短刀的存在。
“这是刺刀,长度在一尺左右,加上四尺五寸的燧发枪,套筒刺刀上去后可以达到五尺五寸(176cm)。”
“由于枪管外有一个突起的卡榫,因此士兵在套上刺刀后扭转,就可以将刺刀转入套筒的凹槽固定,能让火枪手迅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