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613节(3/3)
好好好……”听到这话,朱棣满意点头,至于步枪的情况他上次已经了解过了。
按照生产再复工,明年应该能生产出九万支燧发步枪,以及三万支马枪。
这看上去很多,但前者却是朱高煦从两年前开始绸缪的。
大明当下的火枪产量,基本在年产六万支左右。
相较于火枪产量,大明的火炮产量才比较吓人,年产超过六千门,可以说一年的产量,就超过当下世界各国火炮产量的总和。
正因如此,辽东基本上是当下军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光是从事军工行业的工匠数量,便多达六万余人,而且都是男丁。
这六万男丁背后,便是六万户百姓,辽东近七分之一的人口都依靠着军工生存。
除了军工,还有铁矿、煤矿等矿产业,从事其中的男丁高达两万五千人,年产熟铁九百万斤,占据全国铁料总产的三成份额。
这看上去很多,但实际上仅够满足军工厂和辽东百姓的需求,连出口诸省的条件都达不到。
一旦海军需要扩建,那甚至需要从外省调拨铁料给辽东的军械局。
正如当下,几乎全国一半的铁料都投入到了辽东的军械局。
由于路途遥远,许多官员频频上疏,觉得不应该将这样重要的衙门放在辽东,而是应该转移至江南,距离京城越近越好。
只是对于这些奏疏,朱高煦根本懒得搭理。
以大明的开采方式和效率,辽东的铁矿足够挖到大明倾覆为止。
况且,等日后他父子二人迁都北京,那辽东反倒是显得刚刚好。
不依靠这些产业,辽东迟早会被关内甩在身后。
“郑和明年四月回来,复工三个月的话,那已经是七月份了……”
朱棣突然反应了过来,无奈的看向朱高煦。
朱高煦感受到后也轻笑作揖:“正因如此,所以出兵只能是永乐十一年五月。”
“不过这样也好,届时军队能装备更多马枪和步枪,您应该高兴才是。”
“此外,这次北征,儿子定然会让您打得尽兴。”
“辽东、渤海、大宁、北平、山西各处共有骑兵五万,除山西需要保护河套外,其余四地的四万骑兵尽数参与作战。”
“同时,大宁、北平、渤海各调两万马步兵参与后勤护送民夫的任务。”
“如今大宁的漠东三卫可征募民夫在四万左右,但过后两年间,关内罪犯都会尽数发配漠东三卫,赶在战前民夫应该能达到六万。”
“届时,再从大宁和渤海、北平、辽东征募二十四万民夫,那便可以达到三十万民夫的数量。”
“如此多民夫,足够将物资为您补给到忽兰忽失温一带,甚至更往西。”
朱高煦今日格外大方,甚至大方的让朱棣怀疑他是不是生病了。
“你这……老二啊……”
面对平日里“抠搜”的儿子,朱棣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说什么。
“你这样弄得,爹是不退位都不行了啊……”
“怎么会?”朱高煦哭笑不得,不得不解释道:
“不管您退不退位,在儿臣预想中,这第三次北征都会是这个规模。”
按照生产再复工,明年应该能生产出九万支燧发步枪,以及三万支马枪。
这看上去很多,但前者却是朱高煦从两年前开始绸缪的。
大明当下的火枪产量,基本在年产六万支左右。
相较于火枪产量,大明的火炮产量才比较吓人,年产超过六千门,可以说一年的产量,就超过当下世界各国火炮产量的总和。
正因如此,辽东基本上是当下军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光是从事军工行业的工匠数量,便多达六万余人,而且都是男丁。
这六万男丁背后,便是六万户百姓,辽东近七分之一的人口都依靠着军工生存。
除了军工,还有铁矿、煤矿等矿产业,从事其中的男丁高达两万五千人,年产熟铁九百万斤,占据全国铁料总产的三成份额。
这看上去很多,但实际上仅够满足军工厂和辽东百姓的需求,连出口诸省的条件都达不到。
一旦海军需要扩建,那甚至需要从外省调拨铁料给辽东的军械局。
正如当下,几乎全国一半的铁料都投入到了辽东的军械局。
由于路途遥远,许多官员频频上疏,觉得不应该将这样重要的衙门放在辽东,而是应该转移至江南,距离京城越近越好。
只是对于这些奏疏,朱高煦根本懒得搭理。
以大明的开采方式和效率,辽东的铁矿足够挖到大明倾覆为止。
况且,等日后他父子二人迁都北京,那辽东反倒是显得刚刚好。
不依靠这些产业,辽东迟早会被关内甩在身后。
“郑和明年四月回来,复工三个月的话,那已经是七月份了……”
朱棣突然反应了过来,无奈的看向朱高煦。
朱高煦感受到后也轻笑作揖:“正因如此,所以出兵只能是永乐十一年五月。”
“不过这样也好,届时军队能装备更多马枪和步枪,您应该高兴才是。”
“此外,这次北征,儿子定然会让您打得尽兴。”
“辽东、渤海、大宁、北平、山西各处共有骑兵五万,除山西需要保护河套外,其余四地的四万骑兵尽数参与作战。”
“同时,大宁、北平、渤海各调两万马步兵参与后勤护送民夫的任务。”
“如今大宁的漠东三卫可征募民夫在四万左右,但过后两年间,关内罪犯都会尽数发配漠东三卫,赶在战前民夫应该能达到六万。”
“届时,再从大宁和渤海、北平、辽东征募二十四万民夫,那便可以达到三十万民夫的数量。”
“如此多民夫,足够将物资为您补给到忽兰忽失温一带,甚至更往西。”
朱高煦今日格外大方,甚至大方的让朱棣怀疑他是不是生病了。
“你这……老二啊……”
面对平日里“抠搜”的儿子,朱棣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说什么。
“你这样弄得,爹是不退位都不行了啊……”
“怎么会?”朱高煦哭笑不得,不得不解释道:
“不管您退不退位,在儿臣预想中,这第三次北征都会是这个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