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621节(2/3)
命的比较多。
正因如此,王任他们便成为了朱高煦现在最在意的一支部队。
如果他们失败了,那代表朝廷还得组织一次下西洋,而组织一次下西洋的成本是百余万贯。
相较舰队带回的利益,这并不算多,可如今大明的财政情况不容乐观,百余万贯已经是极大的支出。
北京、运河、黄河、吴淞、黄浦、大报恩寺等等工程,都被朱高煦下令缓慢进行,毕竟当下他最在意的还是江南的新政推行。
“先看看这些商帮的举动,只要他们把目光从土地投向海洋,那新政的推行就简单多了。”
朱高煦说着,胡纶却道:“若是不愿意呢?”
他这话说出,朱高煦手中朱笔停滞,片刻后继续批阅奏疏,语气平淡道:“那我就要掀开他们的老底了。”
“近来随着北京城的营造逐渐步入尾声,民间和庙堂之上对于迁都的事情攻劾颇多……”
胡纶汇报了一件事,而这件事让朱高煦放下了手中朱笔。
“查清楚是哪些人在推波助澜没有?”他平静的询问胡纶,胡纶却摇了摇头:
“与其说是哪些人,倒不如说是所有人都参与了。”
“有点意思。”朱高煦面露不屑。
历史上,大明那么费心力的把政治中心向北转移,结果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发展北方,话语权始终还是在南方,或者说是在江南。
这种现象是朱高煦不能容忍的,一旦政治中心被资本裹挟向江南发展,那江南成为政治中心后,它的发展方向绝对会向着中南半岛和南洋地区,北方根本不被他们所重视。
朱高煦很清楚,国家的力气可以向南方使,但北方却不能收缩,也不能让力。
他可以不追求实控漠北,但必须要实控东北和西域,因为他不实控,后续的君王绝对没有他的力量来实控这两块地方。
如果他只能做到羁縻,那不管是强羁縻还是弱羁縻,后续即位的君王也无法拥有足够的资本和力量去维护这两块羁縻领土。
只有实控当地,让当地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资本和江南抗争,那才能稳固北方的疆域,而这便是朱高煦在北方大力推行官学,大力建设工场的缘故。
当下的江南在煤炭、铁矿、金银矿等资源型手工业上,已经完全落后于北方。
北方即便没办法继续扩大自己的资本版图,也可以凭借这些资源型手工业自保。
届时想要舍弃东北和西域,那就不仅仅是迁徙人口那么简单。
毕竟人口可以迁徙,但矿山可迁不走,百万漕工的衣食重要,百万矿工的衣食同样重要。
只不过单纯的矿产资源,还是不足以支撑起北方自保,毕竟这个时代的矿产资源开发太慢了,不过一旦拥有了蒸汽机,这一切就不一样了。
想到这里,所有人的事情又都回到了原点,那就是王任一行人是否抵达了东洲,是否将朝廷所需要的东西搜寻到了手中。
橡胶和金鸡纳树皮,是大明现在对外扩张和对内需求最大的资源。
早一年寻到和晚一年寻到,这差别太大了,朱高煦已经三十岁了,他不确定自己还能活多少年。
所有的事情,必须得在当下经他手实施下去,并且让整个大明所有阶层都获利才行。
当下的大明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人口少”。
对比世界,大明的人口自然很多,但对比大明的疆域,八千多万的人口也就不算多了。
除此之外,当下世界找不到一个能和大明抗衡的国家,哪怕是没有经过朱高煦魔改的大明,放在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对手。
一支不到三万人的下西洋舰队,就能和帖木儿帝国在波斯地区打的有来有回,马穆鲁克等国家就更不要提了。
只要保证大明的海军威慑力,那大明可以在任何沿海的地方倾销自己的商品,用茶叶、瓷器、绸缎、红糖来收割各国。
至于这其中会遭遇的问题,那不是朱高煦应
正因如此,王任他们便成为了朱高煦现在最在意的一支部队。
如果他们失败了,那代表朝廷还得组织一次下西洋,而组织一次下西洋的成本是百余万贯。
相较舰队带回的利益,这并不算多,可如今大明的财政情况不容乐观,百余万贯已经是极大的支出。
北京、运河、黄河、吴淞、黄浦、大报恩寺等等工程,都被朱高煦下令缓慢进行,毕竟当下他最在意的还是江南的新政推行。
“先看看这些商帮的举动,只要他们把目光从土地投向海洋,那新政的推行就简单多了。”
朱高煦说着,胡纶却道:“若是不愿意呢?”
他这话说出,朱高煦手中朱笔停滞,片刻后继续批阅奏疏,语气平淡道:“那我就要掀开他们的老底了。”
“近来随着北京城的营造逐渐步入尾声,民间和庙堂之上对于迁都的事情攻劾颇多……”
胡纶汇报了一件事,而这件事让朱高煦放下了手中朱笔。
“查清楚是哪些人在推波助澜没有?”他平静的询问胡纶,胡纶却摇了摇头:
“与其说是哪些人,倒不如说是所有人都参与了。”
“有点意思。”朱高煦面露不屑。
历史上,大明那么费心力的把政治中心向北转移,结果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发展北方,话语权始终还是在南方,或者说是在江南。
这种现象是朱高煦不能容忍的,一旦政治中心被资本裹挟向江南发展,那江南成为政治中心后,它的发展方向绝对会向着中南半岛和南洋地区,北方根本不被他们所重视。
朱高煦很清楚,国家的力气可以向南方使,但北方却不能收缩,也不能让力。
他可以不追求实控漠北,但必须要实控东北和西域,因为他不实控,后续的君王绝对没有他的力量来实控这两块地方。
如果他只能做到羁縻,那不管是强羁縻还是弱羁縻,后续即位的君王也无法拥有足够的资本和力量去维护这两块羁縻领土。
只有实控当地,让当地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资本和江南抗争,那才能稳固北方的疆域,而这便是朱高煦在北方大力推行官学,大力建设工场的缘故。
当下的江南在煤炭、铁矿、金银矿等资源型手工业上,已经完全落后于北方。
北方即便没办法继续扩大自己的资本版图,也可以凭借这些资源型手工业自保。
届时想要舍弃东北和西域,那就不仅仅是迁徙人口那么简单。
毕竟人口可以迁徙,但矿山可迁不走,百万漕工的衣食重要,百万矿工的衣食同样重要。
只不过单纯的矿产资源,还是不足以支撑起北方自保,毕竟这个时代的矿产资源开发太慢了,不过一旦拥有了蒸汽机,这一切就不一样了。
想到这里,所有人的事情又都回到了原点,那就是王任一行人是否抵达了东洲,是否将朝廷所需要的东西搜寻到了手中。
橡胶和金鸡纳树皮,是大明现在对外扩张和对内需求最大的资源。
早一年寻到和晚一年寻到,这差别太大了,朱高煦已经三十岁了,他不确定自己还能活多少年。
所有的事情,必须得在当下经他手实施下去,并且让整个大明所有阶层都获利才行。
当下的大明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人口少”。
对比世界,大明的人口自然很多,但对比大明的疆域,八千多万的人口也就不算多了。
除此之外,当下世界找不到一个能和大明抗衡的国家,哪怕是没有经过朱高煦魔改的大明,放在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对手。
一支不到三万人的下西洋舰队,就能和帖木儿帝国在波斯地区打的有来有回,马穆鲁克等国家就更不要提了。
只要保证大明的海军威慑力,那大明可以在任何沿海的地方倾销自己的商品,用茶叶、瓷器、绸缎、红糖来收割各国。
至于这其中会遭遇的问题,那不是朱高煦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