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644节(3/3)
“朵甘及乌斯藏,合计不到二百四十万亩,产出则是每亩平均下来,只能产出青稞八斗,最少四亩地才能养活一个人。”
“不过朝廷每年还会以干茶在当地购买粮食,以此补给军粮,一年下来通常要买七八万石青稞。”
郭资回答过后,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随后才开口道:
“你觉得,朝廷若是再迁徙西番人口前往四川,可以迁徙多少?”
朱高煦还是想着老办法,即迁徙人口进入内地,以此让当地人均耕地产粮保持自给自足,同时还能供给军队一部分。
“若是要迁徙,唯有迁徙那曲、陇卜、苏芒等地大约两卫七千户,二十七百户,约两万户的百姓。”
“迁徙走他们后,可以让喇萨、三竹节、昌都、德格的牧民接手土地。”
“不过这么一来,这西番之地便又少民十万,来年马赋最少降低两万匹。”
“不用全部迁徙。”听到郭资的话,朱高煦打断道:
“从那曲、陇卜、苏芒迁徙一万户进入四川龙安耕牧,再从喇萨、三竹节、昌都、德格等地边牧边迁,酌情迁徙一万户前往四川、云南。”
“如此整体少两万户,地方上百姓可以立马接收当地的耕地来耕种,减少了荒地的时间。”
“按照这样,这些地方百姓手中能多出不少耕地,唯一要在意的就是这两万户西番之民内迁后,如何招抚治理他们。”
“四川有蹇义,云南有沐春,他们善于治理,我十分放心。”
朱高煦与郭资这番讨论,立马让青藏高原人口下降了十万余。
不过这不要紧,当下大明在青藏没有敌人,三十几万百姓养七千军队,负担并不是很大。
相比较曾经的农奴生活,当下的西番百姓生活已经够好了。
不得不说,朱高煦算是吃了一个时代红利。
当下的青藏,无疑是秦汉以来最弱的一个时期,就连曾经统治萨迦大殿的帕木竹巴家族,也难以拉出数千军队和明军对垒。这个碎片化的青藏,让明军齐民编户起来十分轻松,几乎没有遭遇什么的麻烦。
偶尔有几个土司试图抵抗,也都被明军的野战炮给教化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询问起了驿道的事情:“驿道已经修通了吗?”
“已经修通了,因此臣想询问殿下,是否还需要修建通往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的驿道?”
郭资回答的这条驿道,是历史上明清都未开辟的驿道。
正因如此,历史上这块地方才会轻易的被莫卧儿给侵占。
当然,虽然没有明清驿道,但当地确实有从喇萨和三竹节通往列城和色加尔的吐蕃故道,就是不容易走罢了。
“这条驿道若是按照之前修建驿道的成本来计算,要花费多少?”
大明有钱,但这笔钱始终会花光,因为比起朱高煦的计划,这两千多万贯的储蓄实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