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689节(2/3)
;这和大放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基建来提高环境和生产力,然后在基建同时把白银释放给百姓,百姓得到白银就会使用,白银便能得到流通。
如今朝廷掌握了整个南洋和大明洋的贸易,这些地方的真金白银都会流入朝廷手中。
士绅豪强的想要获取金银,只能在西洋范围获取,就他们那三瓜两枣,即便都囤积起来,也扰乱不了市场。
每年六七百万的白银涌入,只要分配好了,对大明的经济市场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况且自从医院开始推行建设,各地的新生儿夭折率也开始下降,仅是去年,大明新生人口便存活下来二百二十四万余。
相比较之下,七百万两白银确实有些不够看了。
历史上明朝钱荒从明初一直闹到明末,除了地方遭受灾害,粮食与物资减产而爆发地方通货膨胀,大明整体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所以朱高煦并不担心通货膨胀。
至于地方性的通货膨胀,只要火车和铁路可以覆盖两京十四省,这种通货膨胀也可以通过中枢物资调配来解决。
看着夏原吉,朱高煦提醒道:“只要黄金白银用到实处,便不需要在意通货膨胀。”
“真正需要担心的,只有类似宝钞一类的纸币,而这些纸币也可以用黄金白银来作为锚定物生产。”
话音落下,朱高煦也笑道:“当然,我也有可能说的不对,但具体的还是得走一步看一步。”
“海外的黄金白银我们不开采,那便留给别人开采,与其给别人开采,倒不如我们自己开采。”
“实在不行,你盯紧市场,一旦有了不良反应,我们立马处理。”
朱高煦拍了拍夏原吉的后背,随后走下了城楼。
夏原吉与黄福、郭资相互对视,无奈摇了摇头……
第449章 东洲金银矿
“轰!!!”
六月中旬,东洲南国山脉(安第斯山脉)爆发了沉闷的爆炸声。
不过这次发出这样声响的并非是火炮,而是炸药……
当烟雾散去,一筐石头被带到了郑和的面前,而这些石头上隐隐可见的银光芒代表了它们的身份。
“这就是殿下标注的南国银矿?”
郑和凑近看了看这些银矿石,站在一旁的太学矿业太学士点了点头:
“应该就是这里,这些银矿纯度不错,和日本石见银矿不相上下。”
“这矿山面积很大,估计能开辟最少两千处矿坑,而且有很大概率有其它伴生矿藏。”
作为地质出身的工作者,朱高煦或许对其它行业不是很了解,甚至需要东西都需要明代的一些工匠帮忙才能完善成教材,但是地质类的行业,他不敢说懂多少,但一定比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要懂。
他的知识通过教材传播给了这个时代的人,这位矿业太学士便是其中之一。
开采北洲和东洲的金银铜矿是日后东洲贸易是否能长久的决定因素,因此自从年初三月郑和整合了南国内部城邦后,他便开始了矿山的勘察工作。
从北国到东国、南国,被他带来东洲的上百名矿业太学士都在军队保护下,按照朱高煦给出的图纸寻找矿产。
他们接收了南国大部分矿坑,也发现了许多新矿坑,例如当下的这个南国银矿。
“两千个矿坑,这需要多少工人,能产出多少银矿?”
坐在遮阳伞下,郑和询问面前的太学士,四周是护卫他的数百名兵卒。
“起码十万人,每年能产出的白银数量不会低于三百万两。”
太学士推了推自己的眼镜,将自己的推断告诉了郑和。
这样的消息,让包括郑和在内的所有人呼吸沉重起来。
他们这些日子找到了不少金银矿坑,但像南国银矿这样一座矿山就能产出三百万两白银的地方还真没有。
“这座矿山四周有多少個城邦?”
如今朝廷掌握了整个南洋和大明洋的贸易,这些地方的真金白银都会流入朝廷手中。
士绅豪强的想要获取金银,只能在西洋范围获取,就他们那三瓜两枣,即便都囤积起来,也扰乱不了市场。
每年六七百万的白银涌入,只要分配好了,对大明的经济市场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况且自从医院开始推行建设,各地的新生儿夭折率也开始下降,仅是去年,大明新生人口便存活下来二百二十四万余。
相比较之下,七百万两白银确实有些不够看了。
历史上明朝钱荒从明初一直闹到明末,除了地方遭受灾害,粮食与物资减产而爆发地方通货膨胀,大明整体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所以朱高煦并不担心通货膨胀。
至于地方性的通货膨胀,只要火车和铁路可以覆盖两京十四省,这种通货膨胀也可以通过中枢物资调配来解决。
看着夏原吉,朱高煦提醒道:“只要黄金白银用到实处,便不需要在意通货膨胀。”
“真正需要担心的,只有类似宝钞一类的纸币,而这些纸币也可以用黄金白银来作为锚定物生产。”
话音落下,朱高煦也笑道:“当然,我也有可能说的不对,但具体的还是得走一步看一步。”
“海外的黄金白银我们不开采,那便留给别人开采,与其给别人开采,倒不如我们自己开采。”
“实在不行,你盯紧市场,一旦有了不良反应,我们立马处理。”
朱高煦拍了拍夏原吉的后背,随后走下了城楼。
夏原吉与黄福、郭资相互对视,无奈摇了摇头……
第449章 东洲金银矿
“轰!!!”
六月中旬,东洲南国山脉(安第斯山脉)爆发了沉闷的爆炸声。
不过这次发出这样声响的并非是火炮,而是炸药……
当烟雾散去,一筐石头被带到了郑和的面前,而这些石头上隐隐可见的银光芒代表了它们的身份。
“这就是殿下标注的南国银矿?”
郑和凑近看了看这些银矿石,站在一旁的太学矿业太学士点了点头:
“应该就是这里,这些银矿纯度不错,和日本石见银矿不相上下。”
“这矿山面积很大,估计能开辟最少两千处矿坑,而且有很大概率有其它伴生矿藏。”
作为地质出身的工作者,朱高煦或许对其它行业不是很了解,甚至需要东西都需要明代的一些工匠帮忙才能完善成教材,但是地质类的行业,他不敢说懂多少,但一定比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要懂。
他的知识通过教材传播给了这个时代的人,这位矿业太学士便是其中之一。
开采北洲和东洲的金银铜矿是日后东洲贸易是否能长久的决定因素,因此自从年初三月郑和整合了南国内部城邦后,他便开始了矿山的勘察工作。
从北国到东国、南国,被他带来东洲的上百名矿业太学士都在军队保护下,按照朱高煦给出的图纸寻找矿产。
他们接收了南国大部分矿坑,也发现了许多新矿坑,例如当下的这个南国银矿。
“两千个矿坑,这需要多少工人,能产出多少银矿?”
坐在遮阳伞下,郑和询问面前的太学士,四周是护卫他的数百名兵卒。
“起码十万人,每年能产出的白银数量不会低于三百万两。”
太学士推了推自己的眼镜,将自己的推断告诉了郑和。
这样的消息,让包括郑和在内的所有人呼吸沉重起来。
他们这些日子找到了不少金银矿坑,但像南国银矿这样一座矿山就能产出三百万两白银的地方还真没有。
“这座矿山四周有多少個城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