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70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瞧着出现的数百明军骑兵,数百百姓与商队纷纷欢呼起来,而这时骑兵队伍也来到了江淮的面前。

      数十名骑兵将他包围,从中走出了一名身披山文甲的将领。

      他摘下自己的面甲,露出了一张让江淮愕然的面孔。

      “你是西江镇的那个子弟?”

      “生员江淮,参见陇川伯!”

      当双方互相认出对方的时候,王瑄已经忘记江淮姓名,只记得他是西江镇的生员,而江淮立马起身,朝着马背上的王瑄作揖起来。

      他们二人都没想到,居然会在这种情况下重逢。

      第456章 衣锦还乡

      “杀!!!”“噼噼啪啪——”

      苍山下、洱海畔,当喊杀声响起,数百骑兵正在一个男人的率领下,反复冲杀、蹂躏与他们为敌的数千铜甲敌人。

      他们策马来回面突,手中的骑兵燧发枪成为了最优秀的杀人兵器。

      他们每面突一次,那数千土司兵便要倒下上百人,如此反复数次后,那数千土司兵终于承受不住,开始向西溃逃。

      与此同时,被他们包围的大理府治所太和县内也冲出了数以百计的明军。

      腹背受敌下,数千溃逃的土司兵要么成为俘虏,要么成为明军蹄下亡魂。

      站在山丘上,江淮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带给了他不小的震撼。

      尽管他知道官兵战力彪悍,可他没想到,官兵居然能以数百骑兵击垮俘虏十倍于己的土司兵。

      如此看来,这场改土归流也不过就是一两年时间罢了。

      “砰!”

      忽的,号炮声响起,而山丘上,江淮两侧的骑兵也开口道:

      “江生员,伯爷传消息让我们去太和县。”

      一名骑兵开口,江淮闻言也点了点头,抖动马缰在两名骑兵的护送下走下山丘,朝着数里外的太和县赶去。

      太和县作为大理府治,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其城始建于洪武十五年,至今已有三十五年历史。

      距离它不远处,还有曾经隋唐时期,南诏太和城的遗址。

      走进太和县,江淮也近距离看到了那些围攻太和县的土司兵,他们来自西北的藏地,但现在已经被俘虏,地上躺着许许多多的尸体,鲜血流了一地。

      没有时间过多停留,他便被两名骑兵带往了太和县。

      太和县由黔宁王沐英在南诏都城之一羊苴咩城的基础上主持修建,城墙高二丈余,城池周长十里、城厚四丈,异常坚固。

      原本此地应该驻扎大理卫,但由于新政推行,大理卫之中的屯田兵被裁撤,只有不到一千五百战兵被保留。

      此外,由于大理卫还要驻扎龙尾关等关隘,所以驻扎太和县内兵卒不过数百。

      加上没有换装火绳枪和燧发枪,所使用的仍然是老旧的火门枪,因此他们并不敢单独出城野战,但打配合是毫无问题的。

      走入太和县内,里面居住着各类民族,穿着各类服饰。

      因为刚刚结束战事,城内的百姓心有余悸的站在自家门前,而他们的家也各有风格。

      当地的少民建筑融入了汉人的许多建筑方法,但对比下还是有很大的发展,例如当地的少数民族喜欢将房屋增高,十分重视房屋外观的装饰,特别对门楼和堂屋门窗的装饰十分在意。

      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院落配合大出厦,宽走廊的造型,再加上石条砌筑的石基,整个院子十分明亮,迥异与江南。

      走在石条路上,江淮不得不佩服太和县的繁华,在他看来,太和县比昆明城要繁华太多,而且这里的文化、学习氛围也很好。

      尽管刚刚经历战事,但平稳下来后的许多人都在拿着经史典籍、亦或者小说话本在翻阅。

      除此之外,他们的官话也要比滇西地区好上许多,城内外的水车到处都是,军户带来的先进农业灌溉技术,使得洱海周边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