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713节(1/3)
西北铁路从北京东出发,经过宣府、大同府、太原府、汾州、平阳府、西安府、凤翔府、巩昌府、临洮府、兰州府、凉州府、甘州府、肃州府、沙州府、哈密府。
铁路经过二百六十七个州县,能影响到五百多万沿边百姓。
尽管他影响的人口不多,但对于大明来说却影响很大。
有了这条铁路,不管是日后的陕西大地震,亦或者是日后的西北大旱灾,大明朝廷都可以通过两京铁路从南方抽调物资,在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内将物资运送到当地,尽可能的解决当地的灾情。
只要有一口饭吃,西北的百姓自然不会选择叛乱。
“殿下,三条铁路同时开建,这并不符合朝廷的预期。”
见朱高煦要同时开修三条铁路,虽然吏部尚书,但夏原吉依旧投出了反对的意见。
诚然现在大明的财政较之前有了极大的提升,每年的岁入甚至达到了四千二百万贯,并且还在不断提升……
可问题在于,岁入在提升,支出也在提升。
“殿下,朝廷新政全面推行后,朝廷有军队七十万,州府县城兵马司二十二万,衙役十七万,文武官员五万四千多,吏员四十二万余,教习四十五万余。”
“单说行政成本,便足足高达四千余八十万贯,每年结余的不过百万贯。”
“除此之外,黄河与运河及各地水道维护每年投入便是一百万贯,供给内帑又是二百万贯,现在三条铁路同时修建,每年起码五百万贯,各地工厂产量提高又是二百万贯”
“如此算下来,朝廷每年负支出九百余万贯,即便有舰队积存的金银铜锭,也不过仅能支持三年罢了。”
“因此,臣请殿下三思……”
夏原吉作揖唱礼,就连朱棣听了,都不由觉得大明现在的行政开支太大了。
只是对于朱高煦来说,大明朝能有现在的财政,可以说完全离不开现有的行政体系。
对于财政情况,他也十分清楚,所以面对夏原吉的劝阻,朱高煦继续道:
“东洲金银能填平四百万的窟窿,如此一来每年积欠也就是五百万。”
“以朝廷现在的情况,完全可以支撑到四年后的产量提升结束,期间田赋也会不断上涨,因此不必担心。”
“此外,对于钱粮的事情,我也已经有了想法,那就是开办银行!”
朱高煦忽然提出了一个新词,而面对这个新词,夏原吉等人还来不及询问,朱高煦便主动开始解释起了银行的作用。
百姓将钱存入其中,然后使用存折在全国各地取钱,同时银行可以发行各类债券,例如铁路债券和建设债券。
这些债券有一定的利息,对于那些有钱没地方投资的人来说,债券的利息虽然不高,但却胜在稳定,有国家作为担保。
除此之外,银行的各种作用也被朱高煦一一讲解,其中不少作用对于夏原吉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虽然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钱庄、钱铺一类的民间机构,但一些大商人早就开始用个人信誉开始这种换钱存钱的做法。
现在朱高煦要做的,就是提前让银行面试,而一旦有了银行,一旦百姓的钱开始存入银行,那大明在建设上就不用发愁了。
大明的经济市场经过朱高煦这么多年研究,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大概在二十亿贯左右。
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将钱存入银行,那铁路和基建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同时,债券的发布,也会为日后纸币发布做准备。
“若是创建银行,那民间的百姓岂不是可以用宝钞来兑换金银铜钱?”
夏原吉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要知道大明市面上可是还流通着四千多万贯的宝钞。
如果百姓将四千万贯宝钞拿来兑换,那银行虽然不至于被兑爆,但朝廷肯定会陷入破产危机。
老朱给下一代留下了足够多的钱粮,却也留下了足够多的债务。
宝钞本该是应对钱荒的应急品,最后却成为了
铁路经过二百六十七个州县,能影响到五百多万沿边百姓。
尽管他影响的人口不多,但对于大明来说却影响很大。
有了这条铁路,不管是日后的陕西大地震,亦或者是日后的西北大旱灾,大明朝廷都可以通过两京铁路从南方抽调物资,在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内将物资运送到当地,尽可能的解决当地的灾情。
只要有一口饭吃,西北的百姓自然不会选择叛乱。
“殿下,三条铁路同时开建,这并不符合朝廷的预期。”
见朱高煦要同时开修三条铁路,虽然吏部尚书,但夏原吉依旧投出了反对的意见。
诚然现在大明的财政较之前有了极大的提升,每年的岁入甚至达到了四千二百万贯,并且还在不断提升……
可问题在于,岁入在提升,支出也在提升。
“殿下,朝廷新政全面推行后,朝廷有军队七十万,州府县城兵马司二十二万,衙役十七万,文武官员五万四千多,吏员四十二万余,教习四十五万余。”
“单说行政成本,便足足高达四千余八十万贯,每年结余的不过百万贯。”
“除此之外,黄河与运河及各地水道维护每年投入便是一百万贯,供给内帑又是二百万贯,现在三条铁路同时修建,每年起码五百万贯,各地工厂产量提高又是二百万贯”
“如此算下来,朝廷每年负支出九百余万贯,即便有舰队积存的金银铜锭,也不过仅能支持三年罢了。”
“因此,臣请殿下三思……”
夏原吉作揖唱礼,就连朱棣听了,都不由觉得大明现在的行政开支太大了。
只是对于朱高煦来说,大明朝能有现在的财政,可以说完全离不开现有的行政体系。
对于财政情况,他也十分清楚,所以面对夏原吉的劝阻,朱高煦继续道:
“东洲金银能填平四百万的窟窿,如此一来每年积欠也就是五百万。”
“以朝廷现在的情况,完全可以支撑到四年后的产量提升结束,期间田赋也会不断上涨,因此不必担心。”
“此外,对于钱粮的事情,我也已经有了想法,那就是开办银行!”
朱高煦忽然提出了一个新词,而面对这个新词,夏原吉等人还来不及询问,朱高煦便主动开始解释起了银行的作用。
百姓将钱存入其中,然后使用存折在全国各地取钱,同时银行可以发行各类债券,例如铁路债券和建设债券。
这些债券有一定的利息,对于那些有钱没地方投资的人来说,债券的利息虽然不高,但却胜在稳定,有国家作为担保。
除此之外,银行的各种作用也被朱高煦一一讲解,其中不少作用对于夏原吉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虽然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钱庄、钱铺一类的民间机构,但一些大商人早就开始用个人信誉开始这种换钱存钱的做法。
现在朱高煦要做的,就是提前让银行面试,而一旦有了银行,一旦百姓的钱开始存入银行,那大明在建设上就不用发愁了。
大明的经济市场经过朱高煦这么多年研究,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大概在二十亿贯左右。
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将钱存入银行,那铁路和基建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同时,债券的发布,也会为日后纸币发布做准备。
“若是创建银行,那民间的百姓岂不是可以用宝钞来兑换金银铜钱?”
夏原吉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要知道大明市面上可是还流通着四千多万贯的宝钞。
如果百姓将四千万贯宝钞拿来兑换,那银行虽然不至于被兑爆,但朝廷肯定会陷入破产危机。
老朱给下一代留下了足够多的钱粮,却也留下了足够多的债务。
宝钞本该是应对钱荒的应急品,最后却成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