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727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住的百姓合计也不超过五万人。”

      “漠北之地有许多露天矿藏,可由于人力不足而无法开采。”

      “若是太上皇设想的鹤城火车可以一直修到忽兰忽失温,那朝廷就可以从漠北开采矿藏,用铁路和恼温江运入关内,再购买粮食运往漠北。”

      “有了这些,我汉家就能在漠北扎根,将蒙古人抵挡在金山(阿尔泰山)以西。”

      郑和毕竟和朱棣在草原打了十几年的仗,对于漠北的情况,他虽然不是很了解,但从开平卫北上数百里的情况他还是十分了解的。

      况且他与王彦常交谈漠北的事情,漠北的情况他也略有耳闻。

      漠北不是没有资源,只是大明朝无法开采,无法运输。

      这点就像当下的山西一样,山西的煤矿足够满足这个时代大明朝的所有百姓所需,但由于交通不便,煤炭利润低,故此煤炭难以运输出山西。

      不过只要西北铁路修通,这种现象就能得到改善。

      想到这里,郑和与朱瞻壑继续交流起来。

      在双方的对话中,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他们乘坐的马车也驶出了西直门,向着西北的大明宫缓缓驶去。

      不多时,一座坐落在两湖之间的“城池”缓缓从远方清晰起来。

      耗费数百万贯的大明宫,如今还未彻底建成,但其中半数建筑已经完工。

      大明宫的宫城周长六里,城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城池由燕山左、右卫的王聪、陈武等人拱卫。

      城内有园林、宫室群、湿地、湖泊、河流,可以说就是一方安静的小世界。

      现如今朱棣、朱高炽、朱高燧、朱瞻基、朱瞻坺等人都居住其中,侍奉他们的宫女太监合计二千二百余人,但俸禄都由内帑来出。

      “这么大?”

      看到大明宫第一眼,朱瞻壑的反应就是太大了,随后便是维护所需。

      “这么大的城池,得花多少钱才能维护得过来啊?”

      面对朱瞻壑的问题,郑和轻笑道:“差不多八十五万贯。”

      “我爷爷还有钱吗?”朱瞻壑询问起这个现实的问题,毕竟内帑的收入主要就是户部拨给的二百万贯,以及报社的收入罢了。

      如今自家父亲依旧在紫禁城住着,加上还需要维护南京紫禁城,那能留给大明宫的钱粮能有多少?

      “殿下这次回宫,没发现宫中宫人少了许多?”

      郑和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直接询问朱瞻壑。

      见朱瞻壑点头,他这才解释道:“皇后殿下将紫禁城宫女及太监数量控制在一千五百人,算上庖厨也不过一千七百人。”

      “加上陛下崇尚节俭,故此北京宫城每年消耗也不过才四十余万贯,算上南京维护的二十万贯,尚有一百八十余万贯可供支配。”

      “陛下每年调拨一百五十万贯给大明宫,仅留下三十余万贯给宫城。”

      “如此一说,殿下应该能明白了吧?”

      郑和一番解释,朱瞻壑算是清楚了。

      对于自家父亲节俭的事情,他自小便知道,反正在他印象中,送往春和殿的饭菜基本没超过五道。

      相比较之下,乾清宫和前寝宫的饭菜基本都在十几道和七八道左右。

      自家父亲对自己节俭,倒不要求旁人节俭,这确实很难得。当然了,这个所谓节俭也就是对比皇家及亲王罢了,如果对比百姓,那朱高煦吃的也是极好的。

      在朱瞻壑还沉浸回忆中时,他们的马车也来到了大明宫的城门处。

      在经过盘查后,朱瞻壑下了马车,走入宫城内,乘坐早有准备的步舆前往了大明宫的养心殿。

      尽管大明宫的修建没有颐和园与圆明园耗费钱粮,但大明宫内的山水风景也是一绝,不然颐和园也不会在这里选址。

      城内的山水湖泽波光粼粼,有人乘船在湖上捕鱼,而这些新鲜的鱼会在第一时间被做成佳肴送往养心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