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792节(1/3)
“发现了啊,不过没事……”
七月初,在朱棣还在乘坐火车北上的时候,身处北京城的朱高煦已经从甘肃、陕西得到了来自把秃孛罗的消息。
把秃孛罗给出的消息很详细,阿力台准备西迁忽兰忽失温,然后不断引诱朱棣前往漠西。
届时,他们两大部四小部将会有八万参战骑兵。
当然,在信中把秃孛罗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他届时不会对天朝军队发起袭击和进攻,甚至会在天朝军队需要的时候,从侧翼对蒙古本部发起袭击。
不得不说把秃孛罗在表忠心这方面的动作还挺快,不过朱高煦并不会相信他的一面之词。
这群家伙的习性早就被他摸透了,若是明军兵势难以抵挡,把秃孛罗绝对会锦上添花,可若是明军遭受困境,那把秃孛罗却绝不会雪中送炭,不落井下石都算他仁义了。
尽管朱高煦并不认为马哈木与阿力台能闹出什么闹剧,但小心些总归没问题。
“把这些消息派八百里加急走开平前往海喇儿,提醒太上皇不要相信这群人。”
朱高煦头也不回的向亦失哈下达旨意,亦失哈躬身作揖,随后走出偏殿,向班值太监传达旨意。
不过就在亦失哈准备回到殿内的时候,徐硕却来到了偏殿门口,故此亦失哈也传唱:“陛下,徐学士求见。”
“宣!”朱高煦在批阅奏疏的同时开口。
不多时,亦失哈与徐硕一前一后走入偏殿之中,并对朱高煦作揖行礼:“陛下,近来北方蒸汽机的事情也传到了南边,织造局的官员询问,是否能制作纺织机器并投入织造局。”
“……”听到这提议,朱高煦手中朱笔停顿。
他皱眉看向了徐硕,沉吟片刻后询问道:“你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臣以为……”徐硕隐晦打量了朱高煦的脸色,末了才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回答道:
“蒸汽纺织机若是能够成功,自然能让纺织产品增产,不过其中也涉及到了一個问题,那就是机户机工的问题。”
“当下朝廷在江南拥有大小二十二万台织机,这些织机都在织造局下辖的机户衙门手中,只不过以五分利息租借给了机工们纺织。”
“这套流程,朝廷从永乐十四年持续至今,每年织造局衙门可以获得机工所织布匹一百二十万匹,又可以采买机工所织布匹近二千万匹,故此在国内外贸易收获利润不下四百万贯。”
“若是要推动蒸汽纺织机,那现有的二十二万台手工织机该怎么办?依靠这二十二万台织机生活的二十二万户家庭又该如何?”
“二十二万台织机价值两千余万贯,二十二万户家庭便是牵扯上百万人。”
“此百万人赖以生存之手段,若是贸然更迭,且不提蒸汽纺织机用不了二十二万机工,单说这产量提高后带来的价格波动就足够让许多纺织为生的百姓家破人亡。”
“要推动蒸汽纺织机,最大的问题就是机工的就业问题,其次才是二十二万台织机的问题。”
徐硕通过本质来分析问题,首先大明作为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其市场规模自然也是空前的庞大。
二十二万织机与织工还只是朝廷能看得到的数据,除了他们,还有那些隐藏在民间,看不到的数据。
如果现在的局面是供不应求,那自然可以推动蒸汽机进入纺织行业,可现在的局面是供应饱和。
推动蒸汽机进入纺织行业,毫无疑问可以给大明朝带来足够的利润。
别的不用说,单单从太学研究的结果来说,蒸汽纺织机的纺织速度是正常织机的二十倍,也就是说一台蒸汽纺织机就顶得上二十名机工的速度。
下面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变卖二十二万台织机给机工,回笼二千多万贯资金,然后推进蒸汽纺织机。
原本使用人口租借织机的模式,主要是织工拿大头,织造局拿小头。
可如果把织机贩卖出去,那织造局和机工就没有任何关系了,机工自己生产自己贩卖,而织造局则是专心推进机器织造的布匹。
七月初,在朱棣还在乘坐火车北上的时候,身处北京城的朱高煦已经从甘肃、陕西得到了来自把秃孛罗的消息。
把秃孛罗给出的消息很详细,阿力台准备西迁忽兰忽失温,然后不断引诱朱棣前往漠西。
届时,他们两大部四小部将会有八万参战骑兵。
当然,在信中把秃孛罗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他届时不会对天朝军队发起袭击和进攻,甚至会在天朝军队需要的时候,从侧翼对蒙古本部发起袭击。
不得不说把秃孛罗在表忠心这方面的动作还挺快,不过朱高煦并不会相信他的一面之词。
这群家伙的习性早就被他摸透了,若是明军兵势难以抵挡,把秃孛罗绝对会锦上添花,可若是明军遭受困境,那把秃孛罗却绝不会雪中送炭,不落井下石都算他仁义了。
尽管朱高煦并不认为马哈木与阿力台能闹出什么闹剧,但小心些总归没问题。
“把这些消息派八百里加急走开平前往海喇儿,提醒太上皇不要相信这群人。”
朱高煦头也不回的向亦失哈下达旨意,亦失哈躬身作揖,随后走出偏殿,向班值太监传达旨意。
不过就在亦失哈准备回到殿内的时候,徐硕却来到了偏殿门口,故此亦失哈也传唱:“陛下,徐学士求见。”
“宣!”朱高煦在批阅奏疏的同时开口。
不多时,亦失哈与徐硕一前一后走入偏殿之中,并对朱高煦作揖行礼:“陛下,近来北方蒸汽机的事情也传到了南边,织造局的官员询问,是否能制作纺织机器并投入织造局。”
“……”听到这提议,朱高煦手中朱笔停顿。
他皱眉看向了徐硕,沉吟片刻后询问道:“你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臣以为……”徐硕隐晦打量了朱高煦的脸色,末了才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回答道:
“蒸汽纺织机若是能够成功,自然能让纺织产品增产,不过其中也涉及到了一個问题,那就是机户机工的问题。”
“当下朝廷在江南拥有大小二十二万台织机,这些织机都在织造局下辖的机户衙门手中,只不过以五分利息租借给了机工们纺织。”
“这套流程,朝廷从永乐十四年持续至今,每年织造局衙门可以获得机工所织布匹一百二十万匹,又可以采买机工所织布匹近二千万匹,故此在国内外贸易收获利润不下四百万贯。”
“若是要推动蒸汽纺织机,那现有的二十二万台手工织机该怎么办?依靠这二十二万台织机生活的二十二万户家庭又该如何?”
“二十二万台织机价值两千余万贯,二十二万户家庭便是牵扯上百万人。”
“此百万人赖以生存之手段,若是贸然更迭,且不提蒸汽纺织机用不了二十二万机工,单说这产量提高后带来的价格波动就足够让许多纺织为生的百姓家破人亡。”
“要推动蒸汽纺织机,最大的问题就是机工的就业问题,其次才是二十二万台织机的问题。”
徐硕通过本质来分析问题,首先大明作为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其市场规模自然也是空前的庞大。
二十二万织机与织工还只是朝廷能看得到的数据,除了他们,还有那些隐藏在民间,看不到的数据。
如果现在的局面是供不应求,那自然可以推动蒸汽机进入纺织行业,可现在的局面是供应饱和。
推动蒸汽机进入纺织行业,毫无疑问可以给大明朝带来足够的利润。
别的不用说,单单从太学研究的结果来说,蒸汽纺织机的纺织速度是正常织机的二十倍,也就是说一台蒸汽纺织机就顶得上二十名机工的速度。
下面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变卖二十二万台织机给机工,回笼二千多万贯资金,然后推进蒸汽纺织机。
原本使用人口租借织机的模式,主要是织工拿大头,织造局拿小头。
可如果把织机贩卖出去,那织造局和机工就没有任何关系了,机工自己生产自己贩卖,而织造局则是专心推进机器织造的布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