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852节(2/3)
国债是初十发售的,而朱高煦他们十五开始北巡,而今不过四月二十。
仅仅十日现在就售出二千八百万贯,而且其中地区的情报还没送来,很有可能在他们看到这二千八百余万贯国债售出消息的时候,五千万国债便已经销售一空了。
这么短的时间,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什么购买到手的资格。
“十日时间,西南与海外银行的消息都没发回,这么看来中洲两京十余布政司的国债已经发售一空了。”
和上次发行国债一样,这群人恐怕早就和地方银行的人勾结一起,银行还没开门,恐怕国债就已经售出大半了。
不过不要紧,反正这批国债就是朱高煦用来割官商资本韭菜的手段。
之所以定期十年,就是为了在十年内再来一场大案收割他们,将聚集的财富二次分配。
虽然朱高煦不过五十一岁,但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准备将这次作为自己的收山之作。
为了避免自己老糊涂,他并不打算在这个位置干很长时间。
“这么多钱粮,你准备都用来修建官道和铁路?”
朱棣知道朱高煦的心思,故此根本不在意所谓十年30%的利息,因为这群人到最后可能连本金连带家产都会被收割。
他在意的,是这么多钱自家老二准备怎么花。
面对这个问题,朱高煦沉吟道:“天津造船厂那边,已经二次下水蒸汽船,并且已经确定当下技术可以批量建造蒸汽机船。”
“不过,蒸汽机船厂和普通船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必须把当下的船厂迭代升级才行。”
“眼下大明有六大船厂,其中北方三座,南方三座。”
“这次升级,我准备只对旅顺、天津、登莱三处船厂升级,用来打造海军的军舰和朝廷的官船。”
“至于民营船只还是依旧使用风帆技术,直到有新的技术出炉,才会将蒸汽机船技术运用到民间民船上。”
“即便只升级这三处船厂,所需要的机械价值也高达二百余万贯,后续建造船只的成本也会提高,所以这笔钱也会投入到军舰升级上。”
朱高煦将自己对这笔钱的用处说完后,朱棣抚须道:
“上次天津试船我去看来,那速度太慢,一个时辰也不过十五里,还不如人走的快。”
“你说现在技术成熟,不知道一個时辰能走多少里?”
“满载约二十五里,即便逆风,每日也可行三百里。”
“不过当下只是民船技术成熟,而军舰的技术还需要机械入厂后,不断研究提高才行。”
“军舰短期不会那么快出来,还有许许多多的技术需要突破,先研究出来的主要是有蒸汽动力的拖船。”
“有了这种拖船后,日后大宝船驶入长江停泊就方便多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纤夫人力了。”
朱高煦解释完,朱棣不免唏嘘道:“这军舰不知道我生前还能不能看到……”
“……”朱高煦沉默不语,而朱棣见状便知道了结果。
“你与我说说未来海上的战船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吧,为何叫做军舰?”
朱棣知道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了,所以只能在幻想中畅想未来的大明海军是何种威风。
朱祁钺与夏原吉也侧耳听着,对于所谓军舰十分好奇。
见状,朱高煦与他们讲述了蒸汽动力的木质军舰,以及日后大明的铁架军舰,甚至从这些讲到了航空母舰。
当然,这只是对未来的畅想,所谓的航空母舰,即便朱高煦能活到一百岁,恐怕也看不到它的出现,因为难度太大了。
即便一战前的航空母舰技术难度不如现代航空母舰高,但也不是当下和未来几十年的大明能触及的。
单说飞机所需要的内燃机动力,现在的大明尽管在研究,可基础打得还是不够厚实,许多理论知识朱高煦又提供不了,只能不断试错。
“切记,我大明朝什
仅仅十日现在就售出二千八百万贯,而且其中地区的情报还没送来,很有可能在他们看到这二千八百余万贯国债售出消息的时候,五千万国债便已经销售一空了。
这么短的时间,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什么购买到手的资格。
“十日时间,西南与海外银行的消息都没发回,这么看来中洲两京十余布政司的国债已经发售一空了。”
和上次发行国债一样,这群人恐怕早就和地方银行的人勾结一起,银行还没开门,恐怕国债就已经售出大半了。
不过不要紧,反正这批国债就是朱高煦用来割官商资本韭菜的手段。
之所以定期十年,就是为了在十年内再来一场大案收割他们,将聚集的财富二次分配。
虽然朱高煦不过五十一岁,但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准备将这次作为自己的收山之作。
为了避免自己老糊涂,他并不打算在这个位置干很长时间。
“这么多钱粮,你准备都用来修建官道和铁路?”
朱棣知道朱高煦的心思,故此根本不在意所谓十年30%的利息,因为这群人到最后可能连本金连带家产都会被收割。
他在意的,是这么多钱自家老二准备怎么花。
面对这个问题,朱高煦沉吟道:“天津造船厂那边,已经二次下水蒸汽船,并且已经确定当下技术可以批量建造蒸汽机船。”
“不过,蒸汽机船厂和普通船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必须把当下的船厂迭代升级才行。”
“眼下大明有六大船厂,其中北方三座,南方三座。”
“这次升级,我准备只对旅顺、天津、登莱三处船厂升级,用来打造海军的军舰和朝廷的官船。”
“至于民营船只还是依旧使用风帆技术,直到有新的技术出炉,才会将蒸汽机船技术运用到民间民船上。”
“即便只升级这三处船厂,所需要的机械价值也高达二百余万贯,后续建造船只的成本也会提高,所以这笔钱也会投入到军舰升级上。”
朱高煦将自己对这笔钱的用处说完后,朱棣抚须道:
“上次天津试船我去看来,那速度太慢,一个时辰也不过十五里,还不如人走的快。”
“你说现在技术成熟,不知道一個时辰能走多少里?”
“满载约二十五里,即便逆风,每日也可行三百里。”
“不过当下只是民船技术成熟,而军舰的技术还需要机械入厂后,不断研究提高才行。”
“军舰短期不会那么快出来,还有许许多多的技术需要突破,先研究出来的主要是有蒸汽动力的拖船。”
“有了这种拖船后,日后大宝船驶入长江停泊就方便多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纤夫人力了。”
朱高煦解释完,朱棣不免唏嘘道:“这军舰不知道我生前还能不能看到……”
“……”朱高煦沉默不语,而朱棣见状便知道了结果。
“你与我说说未来海上的战船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吧,为何叫做军舰?”
朱棣知道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了,所以只能在幻想中畅想未来的大明海军是何种威风。
朱祁钺与夏原吉也侧耳听着,对于所谓军舰十分好奇。
见状,朱高煦与他们讲述了蒸汽动力的木质军舰,以及日后大明的铁架军舰,甚至从这些讲到了航空母舰。
当然,这只是对未来的畅想,所谓的航空母舰,即便朱高煦能活到一百岁,恐怕也看不到它的出现,因为难度太大了。
即便一战前的航空母舰技术难度不如现代航空母舰高,但也不是当下和未来几十年的大明能触及的。
单说飞机所需要的内燃机动力,现在的大明尽管在研究,可基础打得还是不够厚实,许多理论知识朱高煦又提供不了,只能不断试错。
“切记,我大明朝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