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934节(1/3)
这点,从如今能来武英殿议事的二十余名官员中也能看出。
吏部尚书陆愈、户部尚书王回、刑部尚书徐硕,礼部尚书江淮,兵部尚书王骥,工部尚书赵轨……
尽管都是六七十岁的老臣,但朱瞻壑却依旧在任用他们,只是因为他们在过去十年将大明朝治理的蒸蒸日上。
在六部之外,六府也基本是东宫班底。
六军都督府中的中军都督郭登、南军都督南洲伯蒋贵、北军都督成国公朱勇、西军都督越国公杨朔、海军都督辽国公孟懋。
瞧着这些人,朱瞻壑十分满意,但同样担心他们的年纪。
只是在他目光扫视到殿阁与都察院官员的时候,他稍微不安的心又放了下来。
朱瞻壑当了四十年太子,其中十余年都在监国,其实他心里一直比较疲惫,加上自家父亲让自己多听听自家儿子的话,所以朱祁钺成为太子后,每年朱瞻壑都会委任他为一两个月的监国,而他自己则是去南京祭祖。
长此以往,朱祁钺也早早培养起了自己的班底。
殿阁与都察院,便是他所培养班底之所在。
“陛下,北边的两千万贯已经拨给到户,随时可以动工。”
户部尚书王回作揖行礼,朱瞻壑闻言收敛心神,将目光放到了殿上。
“朕知道了,户部递交的奏疏,朕也已经都看过了。”
“过去十年,朝廷的财政收入虽然不断增加,至今九千五百余万贯,可支出也同样增加。”
“去岁朝廷积存不过四百余万贯,甚至比之不如前朝先帝在位时,诸位有何见解?”
朱瞻壑一句话道出大明朝的财政情况,对此群臣眼观鼻鼻观心,殿阁中一名四十多岁的官员走出来作揖道:
“陛下,近十年来,朝廷的支出主要在行政上,而行政中又以官员俸禄、教习俸禄、军队军饷为最。”
“臣看过户部的奏疏,这三项中,官员俸禄四千四百余万,教习二千四百余万,军饷仅一千八百万。”
“这其中,军队的军饷开支不能再削,反倒是需要增加。而官员俸禄自元年而今一直在增加,天下一亿八千余万口,然文官便七万六千余人,吏员更是屡创新高,至今七十五万人有余。”
“先帝在位时,一吏可治三百口,而今比例远超先帝时比例,可吏治却日渐低下,许多地方人口逐渐增加,赋税却逐年走低。”
“这其中的差额,大多都是被这些胥吏贪墨,若是不整治,我大明朝真不知道还能供他们吸血多少年。”
此人站出直言,朱瞻壑满意点头,朱祁钺也挺了挺胸膛,显然此人是他的人。
“李贤说的不错,尔等以为呢?”
朱瞻壑质问群臣,都察院的一名官员当即作揖道:“冗官冗吏,理当整治,臣都察院左都御史于谦请命京察天下!”
面对于谦的站出,众人面色各异,其中不少人隐隐带着几分讥笑。
王回平淡着脸,不等朱瞻壑开口便主动站出作揖:
“以先帝时期的吏治比例治如今天下虽也适用,然即便裁汰十五万吏员,也仅能开源三百万。”
“近些年来,教育司每年支出增长迅猛,若是依旧按照先帝时期遗留的以一师治三十人之法,恐怕教育开销会日渐走高,直到朝廷承受不住。”
“臣户部尚书王回谏言,改旧制为一师治四十人,此法若施行,应当能节省六百万。”
“这一前一后,便可节省九百万贯。”
王回话音落下,江淮便皱眉上前作揖道:
“陛下,臣以为如此不妥,国朝以教育为根本,近些年来若非官学向太学输送学士,当下许多科技产物都无法得到进步,饶是勒紧腰带,也不能苛刻教育。”
江淮知道大明朝的官学教育有多么重要,而王回也并非认识不到,只是双方站在的立场不同。
“陛下,不如将旧制改为一师治三十五人如何?”
吏部尚书陆愈、户部尚书王回、刑部尚书徐硕,礼部尚书江淮,兵部尚书王骥,工部尚书赵轨……
尽管都是六七十岁的老臣,但朱瞻壑却依旧在任用他们,只是因为他们在过去十年将大明朝治理的蒸蒸日上。
在六部之外,六府也基本是东宫班底。
六军都督府中的中军都督郭登、南军都督南洲伯蒋贵、北军都督成国公朱勇、西军都督越国公杨朔、海军都督辽国公孟懋。
瞧着这些人,朱瞻壑十分满意,但同样担心他们的年纪。
只是在他目光扫视到殿阁与都察院官员的时候,他稍微不安的心又放了下来。
朱瞻壑当了四十年太子,其中十余年都在监国,其实他心里一直比较疲惫,加上自家父亲让自己多听听自家儿子的话,所以朱祁钺成为太子后,每年朱瞻壑都会委任他为一两个月的监国,而他自己则是去南京祭祖。
长此以往,朱祁钺也早早培养起了自己的班底。
殿阁与都察院,便是他所培养班底之所在。
“陛下,北边的两千万贯已经拨给到户,随时可以动工。”
户部尚书王回作揖行礼,朱瞻壑闻言收敛心神,将目光放到了殿上。
“朕知道了,户部递交的奏疏,朕也已经都看过了。”
“过去十年,朝廷的财政收入虽然不断增加,至今九千五百余万贯,可支出也同样增加。”
“去岁朝廷积存不过四百余万贯,甚至比之不如前朝先帝在位时,诸位有何见解?”
朱瞻壑一句话道出大明朝的财政情况,对此群臣眼观鼻鼻观心,殿阁中一名四十多岁的官员走出来作揖道:
“陛下,近十年来,朝廷的支出主要在行政上,而行政中又以官员俸禄、教习俸禄、军队军饷为最。”
“臣看过户部的奏疏,这三项中,官员俸禄四千四百余万,教习二千四百余万,军饷仅一千八百万。”
“这其中,军队的军饷开支不能再削,反倒是需要增加。而官员俸禄自元年而今一直在增加,天下一亿八千余万口,然文官便七万六千余人,吏员更是屡创新高,至今七十五万人有余。”
“先帝在位时,一吏可治三百口,而今比例远超先帝时比例,可吏治却日渐低下,许多地方人口逐渐增加,赋税却逐年走低。”
“这其中的差额,大多都是被这些胥吏贪墨,若是不整治,我大明朝真不知道还能供他们吸血多少年。”
此人站出直言,朱瞻壑满意点头,朱祁钺也挺了挺胸膛,显然此人是他的人。
“李贤说的不错,尔等以为呢?”
朱瞻壑质问群臣,都察院的一名官员当即作揖道:“冗官冗吏,理当整治,臣都察院左都御史于谦请命京察天下!”
面对于谦的站出,众人面色各异,其中不少人隐隐带着几分讥笑。
王回平淡着脸,不等朱瞻壑开口便主动站出作揖:
“以先帝时期的吏治比例治如今天下虽也适用,然即便裁汰十五万吏员,也仅能开源三百万。”
“近些年来,教育司每年支出增长迅猛,若是依旧按照先帝时期遗留的以一师治三十人之法,恐怕教育开销会日渐走高,直到朝廷承受不住。”
“臣户部尚书王回谏言,改旧制为一师治四十人,此法若施行,应当能节省六百万。”
“这一前一后,便可节省九百万贯。”
王回话音落下,江淮便皱眉上前作揖道:
“陛下,臣以为如此不妥,国朝以教育为根本,近些年来若非官学向太学输送学士,当下许多科技产物都无法得到进步,饶是勒紧腰带,也不能苛刻教育。”
江淮知道大明朝的官学教育有多么重要,而王回也并非认识不到,只是双方站在的立场不同。
“陛下,不如将旧制改为一师治三十五人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