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936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臣左都御史于谦,乞请陛下,彻查乙亥案剩余涉事四百二十六位官员、勋臣!”

      乾清宫门外,于谦带着十余名都察院的清正官员跪在宫门下,手中呈着一本奏疏,语气不卑不亢。

      远处,许多官员派人的眼线瞧见这一幕,当下恨得咬牙切齿,却又不敢直接上去与于谦硬刚。

      原本是拿中下层开刀,而今于谦要把事情闹到中层和高层,谁能容忍他?

      一时间,弹劾于谦的奏疏如雪片飞来,在朱瞻壑的案头堆积成山。

      “你自己看看,这些奏疏,都是弹劾这个于谦的。”

      朱瞻壑站在乾清宫养心殿内,手放在堆积起来的奏疏上,不免摇头。

      朱祁钺坐在一旁,瞧着这一幕,心中也暗自叹了一口气。

      他们父子,终归不如自家爷爷。

      “若是你爷爷还在,这案子恐怕会从下查到上,可你我却不行。”

      朱瞻壑很欣赏于谦,因为他在于谦身上看到了昔年的自己。

      不过昔年的自己已经死了,死在了登高的路上。

      如今的他即便欣赏于谦,却不能让于谦继续往上捅了。

      “你整理他的罪名,不能杀他,但是也不能让他继续冒头了。”

      朱瞻壑吩咐一声,朱祁钺颔首起身,作揖后退出了养心殿。

      随着朱祁钺这一退,负责乙亥案的于谦便被锦衣卫关押诏狱之中,被人里三层、外三层的看管起来。

      他的这番举动,很快便让庙堂上的不少人明白了皇帝的态度。

      除了在于谦主持乙亥案中遭受损失的部分官员、勋臣还在不断上疏请求治罪处死于谦,其余明眼人都收起了治于谦死地的心思。

      四月,王回、江淮二人联合上疏新政,希望趁着国库充盈,将太学所研制发明的新科技和技术落实到军事、经济、民生中。

      在奏疏中,王回与江淮二人针对当下的实际情况,顺应天下百姓和勋臣、文武官员及皇室的意志,建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本奏疏被称为“王惟中直疏”,而面对奏疏内容,朱瞻壑与朱祁钺思虑过后批准。

      五月初六,新政改革正式推新,其中政策包括:

      (一)整顿银行与金融系,发行七千万贯的建设、军事国债,开放银行借贷、抵押、投资等业务。

      (二)对天下工业进行合理的调整,制定《工业法》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朝廷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日渐增长的阶级矛盾。

      (三)加大农业化肥的生产与补贴,对百姓开荒的耕地给予三年不收赋税的政策。

      (四)大力兴建铁路、官道、水渠、水坝等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

      (五)鼓励贫困百姓前往东洲、南洋、南洲、北洲生活,并给予他们每户二十贯的迁移费用,抵达迁徙地后拨给。

      (六)对于迁徙海外的百姓,准许可以装备甲胄和冷兵器来保护自己的“开垦地”,但禁止使用火器,违者论罪处死……

      三十六条新政涵盖了大明朝当下的方方面面,故此也被称呼为“宣德新政”。

      政策宣布后,经过《大明报》等二千三百余家报纸宣传,很快就引起了巨大反响。

      原本因为钱粮不足,无法继续保持高投入的朝廷,因为此次抄获的钱粮而继续推行新政。

      随着钱粮调拨,原本疲软的各行各业开始焕发第二春。

      造船、冶金、铁路、火车、自行车、橡胶、纺织、棉花、茶叶、陶器等等轻、重工业开始吸纳大量人口,创造大量就业。

      与此同时,军队扩招十二万青年士兵,并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征兵入伍。

      大明的教育毫无疑问是这个世界顶尖的存在,然而与每年高达五百多万的小学、中学毕业生相比,大明的基础工作岗位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毕业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