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32节(2/4)
sp;难怪梁诚不让载振看到,否则就是外交事件了。
两个多小时后,威海卫这边需要登船的人以及货物都装载完毕,专使团并不想多逗留,立刻拔锚驶向上海。
上海算是个正式的停泊站,迎接的队伍正式了许多:工部尚书吕海寰、工部侍郎盛宣怀、上海道袁树勋、副总税务司斐式楷亲自来见。英国领事也到了场,甚至有英国租界工部局安排的英兵在码头列队迎接,蔚为壮观。
盛宣怀的侍郎是正二品,他还是铁路大臣,而且因为东南互保有功,又加赏太子太保,是个绝对的实权派人物。
很多人对他的知晓可能更多的是他搞倒了胡雪岩,不过这其实又牵扯到了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权力斗争,他们两人非常不对付。而胡雪岩起家靠的是左宗棠,盛宣怀则是李鸿章的人。
其实盛宣怀此人功绩极大,轮船招商局是他最早开始建设,中国第一家银行出自他手,汉阳铁厂也是通过他才真正做大。教育上就更不得了,最知名的就是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北洋大学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南洋公学则是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的前身。
盛宣怀此次也代表了招商局集团,安平轮船就是他安排的。
当时的皇亲贵胄没几个会游泳的,基本都是旱鸭子,对大海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所以盛宣怀也是多次嘱咐船长大副一定避开风浪,要是晕船就糟糕了。
好在载振对从天津过来的行程颇为满意。当然,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专使团在上海停泊最大的目的还是换船,这种跨洋的超远航程,还得经验丰富的英国远洋客轮承担。
载振与盛宣怀等人简单吃过一顿饭,就再次登上了英国的潘伦蒂尼号。不是他们不想吃,主要还是梁诚一再告诫载振,大海绝不是一直这么风平浪静,肚子里东西还是少一点为妙。
一切安排妥当,目标,直指伦敦!
第五十六章 抵达伦敦
航程是比较漫长的,开始几天载振和汪大燮就出现了明显的晕船症状,头昏脑涨呕吐了快两天才缓和过来。
倒是李谕、梁诚等人适应得比较快。李谕不用说,好歹也是坐过几次飞机的人。梁诚和唐文治等人则出使外国多次,也坐了许多次船,不适感明显短暂并且轻微。
潘伦蒂尼号依次在香港、新加坡、斯里兰卡停泊补给淡水和食物,然后跨过漫漫的印度洋进入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航入爱琴海,在法国马赛再次补给后,最终到达伦敦。
一个来月的旅程中,除了日常的喂喂海鸥、打打牌,或者对着茫茫大海发会呆,李谕和黄开甲还给载振讲了许多欧洲相关的知识。反正他没地方玩了,只能认真听讲。
幸亏唐文治有心带了一台制作精良的地球仪,顺便给载振讲了许多地理常识,也算解解闷。虽然地球仪比起现代地球仪还是有许多细节上的错误,不过对于载振来说影响不大,毕竟只是科普而已。
这么久的航程也是无聊,李谕带了纸笔,前段时间他观测了许多数据,在船上没事就开始演算。这次不远万里来到伦敦,绝不能白来,必须要搞个大事情!
轮船进入泰晤士河时,远处雾气昭昭中显现出了当下世界最核心城市的模糊剪影,众人无不齐声欢呼。
此时的伦敦已经有超过500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由于作为能源的煤炭大量使用,终年不散的雾气给伦敦城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当然,这只是说起来好听,到了冬季雾霾最严重时,几乎人人要带口罩,或者要用围巾捂住口鼻。
可是对于此时此刻而言,反而是工业实力的象征了。
河畔带有明显哥特式风格以及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让载振非常震惊,这种明显夸张奇诡的风格和中式偏于圆润中庸的风格完全不同。而且由于技术及材料的原因,伦敦的建筑高度也比较高一些。
尤其经过伦敦地标伦敦塔桥时,两边桥面缓缓抬起,直接震惊了一船人,纷纷趴在甲板边上眺望。
“贝子爷快看!这桥竟然像孔雀一样可以开屏!”
“奇哉妙哉!简直如同梦幻一般。”
“实在是巧夺天工,天造地设!”
两个多小时后,威海卫这边需要登船的人以及货物都装载完毕,专使团并不想多逗留,立刻拔锚驶向上海。
上海算是个正式的停泊站,迎接的队伍正式了许多:工部尚书吕海寰、工部侍郎盛宣怀、上海道袁树勋、副总税务司斐式楷亲自来见。英国领事也到了场,甚至有英国租界工部局安排的英兵在码头列队迎接,蔚为壮观。
盛宣怀的侍郎是正二品,他还是铁路大臣,而且因为东南互保有功,又加赏太子太保,是个绝对的实权派人物。
很多人对他的知晓可能更多的是他搞倒了胡雪岩,不过这其实又牵扯到了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权力斗争,他们两人非常不对付。而胡雪岩起家靠的是左宗棠,盛宣怀则是李鸿章的人。
其实盛宣怀此人功绩极大,轮船招商局是他最早开始建设,中国第一家银行出自他手,汉阳铁厂也是通过他才真正做大。教育上就更不得了,最知名的就是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北洋大学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南洋公学则是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的前身。
盛宣怀此次也代表了招商局集团,安平轮船就是他安排的。
当时的皇亲贵胄没几个会游泳的,基本都是旱鸭子,对大海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所以盛宣怀也是多次嘱咐船长大副一定避开风浪,要是晕船就糟糕了。
好在载振对从天津过来的行程颇为满意。当然,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专使团在上海停泊最大的目的还是换船,这种跨洋的超远航程,还得经验丰富的英国远洋客轮承担。
载振与盛宣怀等人简单吃过一顿饭,就再次登上了英国的潘伦蒂尼号。不是他们不想吃,主要还是梁诚一再告诫载振,大海绝不是一直这么风平浪静,肚子里东西还是少一点为妙。
一切安排妥当,目标,直指伦敦!
第五十六章 抵达伦敦
航程是比较漫长的,开始几天载振和汪大燮就出现了明显的晕船症状,头昏脑涨呕吐了快两天才缓和过来。
倒是李谕、梁诚等人适应得比较快。李谕不用说,好歹也是坐过几次飞机的人。梁诚和唐文治等人则出使外国多次,也坐了许多次船,不适感明显短暂并且轻微。
潘伦蒂尼号依次在香港、新加坡、斯里兰卡停泊补给淡水和食物,然后跨过漫漫的印度洋进入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航入爱琴海,在法国马赛再次补给后,最终到达伦敦。
一个来月的旅程中,除了日常的喂喂海鸥、打打牌,或者对着茫茫大海发会呆,李谕和黄开甲还给载振讲了许多欧洲相关的知识。反正他没地方玩了,只能认真听讲。
幸亏唐文治有心带了一台制作精良的地球仪,顺便给载振讲了许多地理常识,也算解解闷。虽然地球仪比起现代地球仪还是有许多细节上的错误,不过对于载振来说影响不大,毕竟只是科普而已。
这么久的航程也是无聊,李谕带了纸笔,前段时间他观测了许多数据,在船上没事就开始演算。这次不远万里来到伦敦,绝不能白来,必须要搞个大事情!
轮船进入泰晤士河时,远处雾气昭昭中显现出了当下世界最核心城市的模糊剪影,众人无不齐声欢呼。
此时的伦敦已经有超过500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由于作为能源的煤炭大量使用,终年不散的雾气给伦敦城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当然,这只是说起来好听,到了冬季雾霾最严重时,几乎人人要带口罩,或者要用围巾捂住口鼻。
可是对于此时此刻而言,反而是工业实力的象征了。
河畔带有明显哥特式风格以及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让载振非常震惊,这种明显夸张奇诡的风格和中式偏于圆润中庸的风格完全不同。而且由于技术及材料的原因,伦敦的建筑高度也比较高一些。
尤其经过伦敦地标伦敦塔桥时,两边桥面缓缓抬起,直接震惊了一船人,纷纷趴在甲板边上眺望。
“贝子爷快看!这桥竟然像孔雀一样可以开屏!”
“奇哉妙哉!简直如同梦幻一般。”
“实在是巧夺天工,天造地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