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1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丁韪良果然是个灵活的人,李谕道:“总教习的意思是不是说,可以稍稍放宽一下条件……”

      “当然!否则真让李提摩太把你抢去山西大学堂了怎么办。”丁韪良继续笑着说,“你也不用那么死板地每天都去上课,对你没有什么意义,我会尽快帮你取得文凭。只不过期间许多必须的流程肯定要走,就比如说考试。”

      李谕拍胸脯说:“总教习放心,我李谕最擅长的就是考试!”

      从小学开始都上了十六七年学了,考试对他就像吃饭喝水一般轻松惬意!

      丁韪良点头道:“如此便好!”

      凡事就怕高兴得太早啊!

      李谕告辞丁韪良,回到了宅院,看到迎客厅中坐着专使团的唐文治,旁边还有一位年龄五十多岁的老先生。

      王伯正在给他们端茶倒水。

      唐文治看到李谕后,立刻起身拱手道:“听闻李兄弟回府,特来拜会。”

      李谕忙拱手回道:“不知唐兄要来,恕未相迎!”

      “没有关系,李兄弟现在是个大红人,忙点是正常的。”

      李谕问道:“不知道唐兄今日光临寒舍,有何指教?”

      唐文治道:“指教肯定没什么指教,实际上我们今天来,是为了向李兄弟请教。”

      李谕和他们在厅中一起落座,问道:“请教?”

      唐文治说:“对!贝子爷作为专使,需要将西洋各国的政治、学术、律令等做出记载,还需介绍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考虑日程较长,只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便是眼前这本《英轺日记》。但行程中我等关于科学这一重要方面了解甚少,而李兄弟此次正好与西洋各国优秀的科学领袖们交流,所以我们希望就此环节向您请教。”

      “原来是这么回事,当然可以。”李谕爽快回道。

      他看了一下桌子上《英轺日记》的初稿,扉页上署名却是“大清专使英国大臣固山贝子衔镇国将军载振”,李谕大体翻了翻,行文也确实是以载振为第一人称口吻。

      这本书从1903年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开始,一直流传到了后世,甚至二十一世纪也可以买到,署名作者确实是载振。

      李谕并没有看过此书,但只一眼就立刻明白了事情真相:以载振的本事肯定不可能有写出如此深度的书,本书的作者实际上就是眼前的专使团随行参赞唐文治!

      唐文治显然是成为了载振的“枪手”。

      不过转念一想也倒是可以理解,毕竟载振已经不缺钱了,就是想求名,也可作为他后续的政治资本。

      唐文治也不避讳,直接说道:“此书的内容是由我书写,但是写文章我谈不上行家,所以请了沈兄帮忙润色。”

      看得出来,唐文治八成就是迫于权威,才代为“捉刀”,他也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为他人做嫁衣。

      唐文治把手伸向旁边的老先生:“介绍一下,这位是安徽提学使兼两湖书院主讲沈增植先生。”

      李谕起身道:“幸会幸会!”

      沈增植道:“小先生不必客气,我对你可是真正的久仰大名,今日一见,确实年少有为!”

      沈增植是晚清一位学者、书法家、藏书家,此人后来支持张勋复辟,但思想上在晚清算是比寻常人更为开明的。

      他支持维新变法,但是不支持康有为的激进举措,而且二人关系也不好。

      康有为曾经写过一本叫做《广艺舟双楫》的近代书法论著,因此在书法界名声大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