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72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p;李谕说:“服部教习的教学水平自然不用多说,但是许多同学根本看不太懂日语教材,一边翻译一边学习,实在是太慢。实话说,这个时候我几乎已经快看完全部章节。”

      李谕日语不错,这一点服部宇之吉是知道的,但大部学员虽然看日语教材有时候能猜出几分意思,但涉及一些专业词汇的时候,还是完全蒙圈。

      所以现在京师大学堂的外籍教师上课时往往还要专门兼做翻译,效率很低。

      服部宇之吉点点头:“你的建议非常中肯,我的确应该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也编撰一套中文心理学讲义。”

      好在他真的说到做到,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至今还留存于世。

      而且服部宇之吉对于京师大学堂的早期建设还是挺上心的,一到任便天天出勤,帮忙制定了师范馆和仕学馆的学科课程和规章制度,又为教室和宿舍做准备,协助购买机械、标本和图书,一同筹划师范馆的入学考试手续等等。

      李谕说:“服部教习的中文在教职中已经算是优秀。”

      服部宇之吉作为一个日本人还是很谦虚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语言同样博大精深,我不过是从小有所涉及。说到这个,我认为正是中日一衣带水的关系,所以我们日本人应该做清廷的领路人,有义务做好清廷的教育工作,力保中华之文化不断。”

      服部宇之吉的思想和他同时期的日本东洋史大学者内藤湖南很像。

      内藤湖南的观点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曾经属于汉唐,但现在已经转移到了日本。因此日本要负担起东亚文化圈的领导地位,带领中国、朝鲜。

      正是后来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源头。

      李谕当然知道这些,他面无表情说:“中国之文化当然不会断,即便历经各种阴谋阳谋亦是如此。”

      服部宇之吉并没有听出李谕话语中的意思:“我们日本现在做的,就是要让清廷知道,我们日本与清国有着相似的文化,我们与西洋并不相同,只有我们日本才能在情感上真正与清国站在一起。”

      李谕心想:是啊,你们日本确实和西洋“并不相同”,下起手来可比欧洲列强恶毒多了。

      服部宇之吉赴任之时的日本对华政策是:“着眼于东亚全局,应以日本人的精神改造中国人的精神,打压排满兴汉的势力、维持清政府的统治。助其教育改革一臂之力,牢牢掌握中国教育的最高实权,以此促进日本国运的发展。”

      作为一名由外务省和文部省共同派出的赴华教习,服部宇之吉自然深谙此政策之深意。

      所以,他曾一直计划让清廷更多的招聘日本教习,力图使更多的日本教习在清朝教育系统占重要的一席之地。

      甚至在发展中国女子教育事业时,他还不断强调日本传统的思想比西方思想更适合,应该成为日本女人那样的贤妻良母,也是为了在思想和精神上让中国与日本保持一致。

      欧美等国其实也看出了日本的想法,丁韪良就曾经说:“以京师大学堂的服部博士为首的、其他大学堂和学堂的日本教习们,并不仅仅是来教学,而是奉日本政府之命来到北京。其行动要通知日本,要听从公使馆的吩咐,他们意在培养日本在华势力,不可小觑。”

      不过在当时的清廷高层看来,他们真的觉得只能学习日本。

      服部宇之吉以及他后续招揽的一些日本教习一直时刻保持着良好的形象。但很多时候也是做给荣庆这种清廷高层看,以便继续取得清廷的信赖。

      1906年,他甚至直接给日本政府发文章建议:“不仅要依靠外交手段和政策的方式引导中国人亲日,也应从社交方面着手,让中国人认识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感情与欧美人对中国人的感情是不同的,如此更有利于扶植日本在华的势力”。

      总之日本可以说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从思想文化上和军事上双重侵略中国。

      软的不行来硬的,硬的不行了继续来软的。

      第一百零三章 旧时代的火花

      李谕的确是太超前了,基本上半个多月就学完了心理学、教育学第一年的课程。

      这个时代的京师大学堂,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大学,经常要承担一些朝廷或者其他工商业人员的咨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