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74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p;列夫勒说:“简直是太厉害了!里面提到了许多全新的数学理论,在我初步论述过后,都是非常先进且非常有趣的新东西。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分形与混沌’概念,堪称近几年最有真知灼见的一项数学发现!”

      奥斯卡二世看了看厚厚的论文,大体翻了翻后说:“如若果真如此,我们这次确实应该首先发表它。你立刻找几位优秀的数学家一起审稿,给出审核意见后,我们就正式发布。如果大家提不出疑问,这次我们数学奖项就颁给他。”

      列夫勒心中已经有了几个打算,得到奥斯卡二世的命令后,他迅速让科学院的工作人员誊录了好几份论文,一份直接给了本国数学家科赫,一份寄给了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

      列夫勒还是很懂的,科赫和皮亚诺都是早期研究过分形的数学家。

      科赫就是之前提到发现科赫雪花的那一位。

      而皮亚诺则是提出“自然数公理”的人,也称为“皮亚诺公理”,两年前他还创立了国际语。

      皮亚诺在十二年前,也就是1890年,也发现了一条“皮亚诺曲线”:就是一个正方形,分成九份,然后从左下角一笔画一条线经过所有小正方形到右上角。

      然后每个小正方形再无限细分为九个小正方形。

      曲线就会渐渐遍布整个正方形,所以这条曲线竟然也是有面积的。

      皮亚诺曲线同样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分形结构。

      李谕的数学论文中详细完整地讨论了许多类似的分形问题,所以科赫和皮亚诺非常熟悉,一眼就看出来这篇数学论文绝非等闲。

      而按照国际惯例,评审最少需要三位数学家。

      列夫勒将第三份论文寄到了哥廷根大学。

      收信的正是当今数学界最有声望的数学家之一,大卫·希尔伯特教授!

      第一百零五章 希尔伯特

      希尔伯特来自哥尼斯堡,这里称得上德国“龙兴之地”。

      当年条顿骑士团与普鲁士都曾将其作为首府。

      只不过现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它,二战结束后,按照《波兹坦协议》,哥尼斯堡成为了苏联的土地,如今成为了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这些都是些后续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问题,再加上战后德国推行“反军国主义教育”,刻意淡化了“普鲁士”概念,很多人其实已经渐渐淡忘了哥尼斯堡。

      不过哥尼斯堡在德国历史上的地位依然是非常显赫的,希尔伯特的同乡包括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拉瓦赫、提出著名数学猜想的哥德巴赫以及著名数学家、爱因斯坦的老师闵可夫斯基等。

      此地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正是由数学之神欧拉解决,由此开创了拓扑学研究。

      如今希尔伯特已经成名,在1900年不仅开尔文勋爵提出了物理学的“两朵乌云”,直接引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两大物理学大杀器。

      1900年希尔伯特在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也发表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讲演,他根据过去特别是十九世纪数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非常有名的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

      后世将其统称为“希尔伯特问题”。

      这23个希尔伯特问题被闵可夫斯基这么称赞:“他为新世纪的数学发展提供了一份导航图”。

      五十年后,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著名数学家赫尔曼·魏尔在美国数学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总结20世纪前半叶的数学发展史时也说:“过去的50年,我们数学家正是按照这张导航图衡量我们进步的。”

      总之,1900年开尔文勋爵和希尔伯特几乎是分别为物理系和数学指明了发展方向,贡献可谓是非常之大。

      希尔伯特作为一个数学引路人,眼光自然异常准确。

      所以当他看到李谕的论文时,立刻细细开始品读。

      但希尔伯特看书却很慢,他和大部分数学家都不一样。

      按道理说,数学是大学中最难学的专业,没有之一。

     &em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