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15节(1/3)
“就像当年杨涟先生写绝命书,我们也要先写出来像样的东西再行斗争!”
鲁迅见状,也对李谕说:“先生,我要回学校了。”
李谕可是知道鲁迅什么战斗力,在场所有人加起来恐怕也比不上鲁迅的笔杆子,于是问道:“鲁……周先生是要回去写文章?”
没想到鲁迅却摇了摇头:“不,我要回去学习!”
也是哈,人家现在的理想还是要当个医生哪。
历史上虽然鲁迅的确经历了成城入学风潮,但仅仅是在日记中有所记录罢了。而且此时他的文笔犀利程度和后来根本没法比,写的日记简直就是流水账。
学生们走后,李谕走上前对梁启超说:“任公,久仰久仰。”
梁启超看向李谕:“足下是?”
李谕说:“本人李谕。”
梁启超睁大眼睛:“原来阁下便是李谕?康师向我提起过,先生也是如他一般通晓宇宙之真理的大才。”
李谕真不知道康有为是在骂自己还是在夸自己,苦笑一下说:“承蒙康先生夸奖。”
李谕心想,这位康有为不会真飘到认为自己“通晓宇宙真理”了吧?
额,那不就是神棍了……反正李谕是没见过有哪个真有学问的人会这么说。
越是有学问的人,反而越会感觉自己一无所知才是。
梁启超邀请李谕来到了自己的《新民晚报》报社,梁启超看到李谕手中的稿件:“先生所拿是手稿?”
李谕说:“没错,是我准备写给德国哥廷根大学的数学论文。”
梁启超道:“可否参详一二?”
“当然可以。”李谕递了过去。
梁启超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就直接蒙了,“先生果然高才,能做这么复杂的运算之事。实不相瞒,这几年我遍读西学著作,也知晓了西方工业革命意义重大,所以也读到过关于科学相关的书籍,不过根本难解其意,甚至一度认为不是国人所能学明白。”
梁启超当然不会像康圣人那么吹牛。
康有为经常说自己“八岁过目不忘”“十几岁博古通今”,但考个秀才都考了三次。
但梁启超就是个真正的神童了,人家11岁就成了秀才,16岁便中举。
梁启超去找康有为拜师的时候,康有为依然还是个秀才哪,他中举还要再过好多年。
“术业有专攻罢了,”李谕说道,然后又提起刚才的事情,“多亏先生到场,消弭了一场风波。”
梁启超说:“风波还没过去,但总不能让学生冲在前头,他们都是国之希望,如果他们把事情闹大,万一朝廷因此停止派日留学,岂不再次固步自封,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李谕点点头,清廷那帮人还真有可能办出来这种事。毕竟现在日本有不少反清组织,他们也怕学生“学坏了”。
李谕说:“年轻人难免容易冲动,但他们心中所想肯定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对。”
梁启超叹道:“是啊,我实在不想他们也犯我当年那种年轻冲动的错误。”
第一百四十八章 数学大佬们的肯定
李谕看到梁启超的桌上摆放着不少报纸,正中位置是摊开的稿纸与笔墨,梁启超还是更喜欢用毛笔书写。虽然身在日本,但日本人也很喜欢用毛笔的,所以梁启超倒是并没有着急去学习使用钢笔。
当然就算是他想用,那位封建的康师傅也不一定看得惯。
桌上的稿纸已经写了一半,是梁启超的亲笔手书。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康有为的影响,梁启超写字也很像魏碑。
魏碑这种近现代极受尊崇的书体也是从清朝开始兴起,毕竟古代读书人嘛,天天写书法,每天都是见惯了的楷书、行书或者考试专用的馆阁体,早就腻了。
于是雄浑古朴的魏碑开始被清代书法家发掘。
魏碑真的就是
鲁迅见状,也对李谕说:“先生,我要回学校了。”
李谕可是知道鲁迅什么战斗力,在场所有人加起来恐怕也比不上鲁迅的笔杆子,于是问道:“鲁……周先生是要回去写文章?”
没想到鲁迅却摇了摇头:“不,我要回去学习!”
也是哈,人家现在的理想还是要当个医生哪。
历史上虽然鲁迅的确经历了成城入学风潮,但仅仅是在日记中有所记录罢了。而且此时他的文笔犀利程度和后来根本没法比,写的日记简直就是流水账。
学生们走后,李谕走上前对梁启超说:“任公,久仰久仰。”
梁启超看向李谕:“足下是?”
李谕说:“本人李谕。”
梁启超睁大眼睛:“原来阁下便是李谕?康师向我提起过,先生也是如他一般通晓宇宙之真理的大才。”
李谕真不知道康有为是在骂自己还是在夸自己,苦笑一下说:“承蒙康先生夸奖。”
李谕心想,这位康有为不会真飘到认为自己“通晓宇宙真理”了吧?
额,那不就是神棍了……反正李谕是没见过有哪个真有学问的人会这么说。
越是有学问的人,反而越会感觉自己一无所知才是。
梁启超邀请李谕来到了自己的《新民晚报》报社,梁启超看到李谕手中的稿件:“先生所拿是手稿?”
李谕说:“没错,是我准备写给德国哥廷根大学的数学论文。”
梁启超道:“可否参详一二?”
“当然可以。”李谕递了过去。
梁启超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就直接蒙了,“先生果然高才,能做这么复杂的运算之事。实不相瞒,这几年我遍读西学著作,也知晓了西方工业革命意义重大,所以也读到过关于科学相关的书籍,不过根本难解其意,甚至一度认为不是国人所能学明白。”
梁启超当然不会像康圣人那么吹牛。
康有为经常说自己“八岁过目不忘”“十几岁博古通今”,但考个秀才都考了三次。
但梁启超就是个真正的神童了,人家11岁就成了秀才,16岁便中举。
梁启超去找康有为拜师的时候,康有为依然还是个秀才哪,他中举还要再过好多年。
“术业有专攻罢了,”李谕说道,然后又提起刚才的事情,“多亏先生到场,消弭了一场风波。”
梁启超说:“风波还没过去,但总不能让学生冲在前头,他们都是国之希望,如果他们把事情闹大,万一朝廷因此停止派日留学,岂不再次固步自封,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李谕点点头,清廷那帮人还真有可能办出来这种事。毕竟现在日本有不少反清组织,他们也怕学生“学坏了”。
李谕说:“年轻人难免容易冲动,但他们心中所想肯定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对。”
梁启超叹道:“是啊,我实在不想他们也犯我当年那种年轻冲动的错误。”
第一百四十八章 数学大佬们的肯定
李谕看到梁启超的桌上摆放着不少报纸,正中位置是摊开的稿纸与笔墨,梁启超还是更喜欢用毛笔书写。虽然身在日本,但日本人也很喜欢用毛笔的,所以梁启超倒是并没有着急去学习使用钢笔。
当然就算是他想用,那位封建的康师傅也不一定看得惯。
桌上的稿纸已经写了一半,是梁启超的亲笔手书。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康有为的影响,梁启超写字也很像魏碑。
魏碑这种近现代极受尊崇的书体也是从清朝开始兴起,毕竟古代读书人嘛,天天写书法,每天都是见惯了的楷书、行书或者考试专用的馆阁体,早就腻了。
于是雄浑古朴的魏碑开始被清代书法家发掘。
魏碑真的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